体检没尿怎么办
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肾炎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介质,如补体、细胞因子、活性氧等参与,导致肾固有组织发生炎性改变,引起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的一组肾脏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急性肾炎是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一种全身性感染免疫引起的肾小球损害病变。以全身浮肿、血尿、少尿和高血压为表现特征。病因多种多样,以链球菌感染后的急性肾炎最为常见,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一些细菌如伤寒杆菌、支原体等也可引发。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多数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的。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本病属中医学“水肿”等范畴。发病早期经过恰当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如没有治疗或延误治疗,有部分可转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并发心衰、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认为导致本病传变的原因有误诊失治,素体虚弱,内蕴水邪泛滥,或邪热太盛,火毒内犯。所致变证有水气上凌心肺,热毒内犯心肝,心阳欲脱,水毒内闭等。
少女急性肾炎拖延发生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
患者xxx,女,18岁,家住某地山里。家境贫寒,9岁时不明原因突然全身浮肿,开始尿血,家人赶紧去县城的医院就医。检查发现,尿潜血(++),尿蛋白(+++),医生说是急性肾炎。
患者不懂急性肾炎是什么病,只知道会尿血,全身浮肿。因为家庭情况不好,有钱了就治疗,没钱了就等着。有一次在住院期间,家里有人意外烧伤,赶紧回家,病一次次被耽搁。有一天上厕所,突然发现尿由鲜红色变成了黑红色,还带有一些血丝。赶紧又去医院,医生说病情加重,被诊断为慢性肾病综合症,需要转到上级大医院治疗。
在某医院治疗一段时间,身体慢慢好起来,出院回家之后,断断续续地治病,一直拖着没有治好。2015年的一天,突然感觉视线模糊,看不清东西。在家附近的小诊所打了几天点滴,不但没有好转,反而病情更严重了。只能被转到县医院,检查发现血肌酐600umol/L以上,医生说病情加重,已经到了尿毒症,需要做透析或者换肾。
患者心里非常害怕,想躲过去。听别人说,透析很可怕,做了透析之后,人会很难受,像死了一样。晚上睡不着觉时,身体越来越差,不做透析完全不行,只能硬着头皮做。两周需要做5次透析,慢慢习惯了透析,没有像以前那么害怕了。由于长时间的透析,患者的胳膊上起了几个小包,总是穿着长袖遮盖。但透析半年后,患者的肾功能快速衰竭,后来没有尿了。只能不停地透析,为了看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钱,还欠了一大笔外债。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继续做透析维持生命。
肾病透析为何会无尿?
医生表示,肾脏疾病进展到肾功能衰竭以及尿毒症的时候,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本来因为肾功能不全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在进行透析治疗的时候,会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进一步加重肾脏缺血,有可能导致无尿。很多人在透析一年左右,尿量会明显减少。也有一些在透析的时候出现无尿。可能与透析本身治疗方式有关系,也可能与原发的肾脏疾病有关系。
透析后无尿的原因(1)透析后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等尿毒症物质浓度降低,原来渗透性利尿的作用消失或减弱。(2)透析超滤使体内水潴留的情况明显改善,透析过程中过度超滤使肾脏血流量减少。(3)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原有的肾脏疾病进一步恶化。
如果透析后出现无尿,要规律地进行血液透析,也要更严格地控制水分摄入,避免体重过快增长,在每次透析间隔期间,体重增长不要超过2公斤。节制饮食,不要吃太咸的食物,避免增加肾脏负担。
中医能治疗肾炎吗?
西医认为,肾炎是细菌或者病毒(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在人体内造成了免疫反应,产生了免疫复合物到了肾脏,沉积在肾小球的基底膜等部位,引起了局部病变。病因尚不明确,一般除了激素之外,基本就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据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中医学无“肾炎”病名,急性肾炎一般多见于小儿及年轻病人,其主因与风邪外袭及疮毒有关。中医认为是外感邪毒,留滞体内,潜伏在肾经导致的疾病。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可以归人中医“风水”的范畴,从中医角度分析急性肾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面部或目裹水肿,由于面肿多风,故称风水。如果是急性肾炎,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可以治愈。如果是慢性肾炎,中医治疗对于改善蛋白尿血尿效果比较好。
急性肾炎中医常见治法1.驱风利水,内外分消。如出现恶寒,发热咳嗽,全身浮肿,以腰上为主,尿少,苔薄白,脉浮紧,用越婢汤加五皮饮化裁。2.疏风清热,凉血解毒。如出现尿少色赤,发热不恶寒,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数,常用处方银翘散加减。如有发热口干口苦,浮肿不消,尿少色红,舌苔薄黄,脉滑数,用五味消毒饮加减。3.清热利湿或者清热解毒法。如出现发热,口干口苦,尿少色红,浮肿不消,舌苔薄黄,脉滑数,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虚劳、腰痛及眩晕的范畴,发病以正虚和标实相兼多见。以正虚为主者,可见肺、脾、肝、肾的亏损,以脾、肾亏损多见;标实为主者,以湿热、瘀血多见。患者常虚实夹杂,故要标本兼治。常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1、肺肾气虚,水湿内聚。主要表现为面黄浮肿,气短乏力,腰膝酸软,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固表,利水活血。方选玉屏风散和防己黄芪汤加减,组方药如黄芪、白术、防风、茯苓、泽泻、益母草、泽兰、蝉衣、僵蚕等。
2、脾肾气(阳)虚,水湿逗留。表现为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呆便溏,浮肿,遗精、阳痿或月经失调,甚则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或沉迟无力,以健脾补肾,利水活血为治疗原则。方选四君子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组方药如党参、黄芪、白术、枸杞、菟丝子、淫羊藿、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当归、川芎等。畏寒肢冷者,加炙附子、桂枝。
3、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表现为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腰膝酸软,梦遗或月经失调,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补肝肾,潜阳活血。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组方药如生地、知母、女贞子、枸杞、菊花、牛膝、地龙、钩藤、丹参、益母草、当归。
4、气阴两虚,瘀血内阻。临床表现为面色少华,气短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伴咽痛,舌偏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组方药如黄芪、太子参、生地、山茱萸、女贞子、丹皮、茯苓、山药、泽泻、丹参、益母草、当归等。
(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