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袋痒痒红肿怎么办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王佳 施总颖
过了一个长长的暑假,人长胖了,近视度数又加深了……
近日,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小站、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对辖区内13所中小学校的1万多名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医务人员们在检查中发现,除了近视、龋齿这两个大家熟知的高发健康问题外,排名第三的竟然是鼻病,且以过敏性鼻炎居多。
“现在过敏性鼻炎的患儿确实很多,这个病一年四季都会发作,且秋冬季最为高发。”杭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儿童过敏性疾病专家盛文彬说。
社区医生进中小学体检
10岁男孩挂着两个大大的眼袋
10岁男孩强强(化名)是盛文彬医生的老病人,从幼儿园开始到如今的小学四年级,他们认识已有六七年。
“小朋友最早是因为慢性咳嗽来看病,持续一两个月,父母让他服了很多止咳药都不见好,结果我一检查,根本原因就是过敏性鼻炎。”盛文彬医生说,经过针对性治疗,强强的病症很快得到缓解。只可惜,他和妈妈都不太“听话”,稍微好一点就自行停药,从未完成全疗程治疗,再加上也不重视预防,以致疾病反复发作。
“每年一入秋,他就会来我门诊报到。小小的个子,面黄肌瘦,眼睛下方挂着两个大大的眼袋。疾病发作时整个鼻粘膜肿胀,严重鼻塞,晚上睡不好。且眼睛痒、鼻子痒、不断打喷嚏,一天得用无数的纸巾。尤其是上课时总发出擤鼻涕的声音,同学们对他也比较有意见。这些都让他无比郁闷。”盛文彬医生说。
类似强强这样深受过敏性鼻炎折磨的孩子着实不少。12岁的小姑娘婷婷(化名),鼻梁上横着“长”出了一条黑线。当她走进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连接诊的医生都被惊到了。经检查,那条黑线其实是色素沉着,而根源则是她多年的过敏性鼻炎病史。因为老觉得鼻子痒痒的,她就会习惯性用手掌或手指向上揉鼻子,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个后遗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别再傻傻分不清
而更糟糕的是,不少过敏性鼻炎患儿和家属,对这个病还认识不足。因为此病发作时症状以流鼻涕、打喷嚏为主,开始有很多人会误以为感冒,让孩子吃些感冒药或是抗生素,殊不知,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长此以往还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且延误疾病的治疗,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甚至是生长发育。
秋冬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也是感冒的高发季。两种症状类似的疾病怎样准确区分?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张小虎教大家几个方法。
先看是否发热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症状为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而感冒除还会表现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四肢无力等。如果发热明显,基本不是过敏性鼻炎。
再看打喷嚏的次数感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往往是持续性的,会连续几天,随着对感冒病情的控制,症状逐步减轻。而过敏性鼻炎发作则呈阵发性,以清晨或受异味刺激后更为明显,频繁打喷嚏。
还可以观察鼻涕的不同感冒时流鼻涕是从清鼻涕过渡到脓鼻涕,过敏性鼻炎则长时间流清鼻涕。
或者观察疾病持续的时间感冒常见于病毒感染,7—10天症状可消失;过敏性鼻炎发病症状持续时间更久,一般要持续2周以上。
,如果长时间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情况,最好先去医院做一下检查,明确病因才能更精准治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出门戴口罩很重要,可以一举多得
“秋冬季之所以过敏性鼻炎高发,原因有两个一是有疾病基础,就是过敏体质,这主要与遗传相关;二是外界因素的诱发,呼吸道感染、受凉、过敏源等。所以,家长可以针对性地帮孩子做好防范,第一要务就是戴好口罩。”盛文彬医生说。
诱发过敏性鼻炎症状加重第一位的原因就是感冒,所以,接下来对于这类孩子来说,预防感冒尤为重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佩戴口罩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手段。
入秋以后,气温一天天下降,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来说,最不能适应的就是冷风或是冷空气的刺激。最近,虽然白天的温度依然较高,但早晚时已能感到丝丝凉意,,注意保暖,适时添加衣服非常重要。在盛文彬医生看来,佩戴口罩其实也是对鼻部非常有针对性的保暖。
秋高气爽,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接下来恰逢国庆长假,在欣赏打翻了调色盘般的美丽秋景时,也得注意防范尘螨、花粉等常见过敏源,而口罩就是恰到好处的遮挡。
盛文彬医生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戴口罩的好习惯,在杭州市儿童医院,得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孩子较往年有所减少,所以,他提醒小朋友们,出门千万别忘了戴口罩。
不过,盛文彬医生觉得,以上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如果想让孩子彻底告别过敏性鼻炎的痛苦,建议要坚持锻炼,改善体质。要注意,鼻炎发作时不影响体育活动,家长不妨带着孩子试一次,运动完之后立马能感觉到鼻子舒服很多,因为运动时体内细胞、炎症因子、免疫微循环等发生正向改变,而日积月累后能减轻一些过敏症状并提升人体免疫力;,有条件的患者可以接受脱敏治疗,大部分患者会收到良好的疗效。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