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料过敏怎么办
一 选好种源
发展种公、母猪,应坚持“自繁自养”。根据发展规划,饲养一定数量原种母猪,繁殖父母代,解决猪群更新或不足的问题。如果需要购进生猪饲养,购买时需要严格进行检疫。应了解所购猪所在地是否有疫情,然后观察猪只的精神状况、饮食、大小便、被毛和皮肤等,及检测体温是否正常。若购买生猪较多时,应先接种猪瘟疫苗,且至少隔离15日并仔细观察,证实健康后方可与原猪只合群饲养。
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应从非疫区或健康猪场购买,并应经当地动物检疫部门按规定进行严格检疫,应特别注意患气喘病(猪支原体肺炎)、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等的病猪或带毒猪。,应就地做好猪瘟等疾病的预防接种,并签发检疫证明后,方可成交。
,选择种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可防止“疝气”猪从外观上看阴囊稍大,左右不对称,顺提猪只时,阴囊变大,而抓住两后腿倒提时,阴囊则变小;外观见肚脐膨大如核桃,用手按压膨大部时可以消失,手离开后又鼓起来。
② 防止“无肛门”猪“无肛门”猪一般不易被发现,购买猪只时应特别注意观察其排粪、排尿情况,“无肛门”猪的粪、尿均从阴道排出。
③ 防止“阴阳”猪雌、雄生殖器官均集中于同一猪只。
④ 防止瘫痪猪购买猪只时应将猪烘干使其站立,观察其行走是否正常。
⑤ 防止破伤风猪对阉割后不满20天的仔猪,应注意检查和观察,发现用手触其下颌、眼角瞬膜,迅速移出;触其皮肤,神经敏感;触其臀部,四肢僵硬,行走时腿不能弯曲;触其鼻尖,只叫而不张口,具备这些特征则为破伤风。
⑥ 注意“米身子”猪(痘猪)“米身子”猪,在兽医学上称为囊虫猪,表现为前宽后窄,前高后低,叫声沙哑,眼球向外突出。
⑦ 防止“水肿”猪表面看上去膘满肉圆,但仔细观察发现猪脖子粗,用手按压时压痕明显,眼结膜苍白,隐约含泪。
⑧ 注意腹泻猪可见肛门周围和两后腿被粪尿污染,一般是因患胃肠疾病。
二 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综合防治猪病的首要措施。实践表明,饲养管理搞得好的猪场,发病极少,即使患病,也较易痊愈。,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对增强猪抗病能力,防止猪病的发生及患猪的康复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合理分群
应按品种、性别、年龄、体质强弱等将猪进行组群,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分圈管理,分槽饲喂,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同一群猪内体重差不宜过大,小猪不超过3~5kg,架子猪不超过5~10kg为好。分群后要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要任意变动。一般每头未断奶仔猪占圈栏面积0.7m2,育肥猪每头1.2m2。每群以10~15头为宜。冬季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2、供给合理全价饲料及充足、清洁的饮水
猪属杂食动物,对饲料具有广泛适应性,但任何单一的饲料均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要求,且不同饲料的消化率及适口性也存在一定差异。,科学合理搭配饲料,对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猪饲料要求营养配比均衡,合理调制,科学饲喂。饲喂应做到“三定”即定时、定量、定质。避免饲喂腐烂、发霉变质及刚喷过农药的饲料;避免突然变更饲料种类及饲料量。
保证供给猪只充足、清洁的饮水,避免供给污水或死水。有条件时,最好用自动饮水设施供水。
3、保证环境卫生
养猪场的环境条件是决定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集约化养猪场必须高度重视养猪场的环境建设,不但场址选择及布局要合理,而且养殖场内的环境也应适宜。猪舍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通风条件及良好的排污能力。
经常洗刷猪食槽,并放在太阳下曝晒,或用烧碱液消毒;每天清洁圈舍,保持舍内卫生和猪体清洁;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消毒舍内外及各种设备,建立合理防疫措施;为防止孳生蚊蝇,场内不要留大水池,地势尽量保持平整、干燥,不用的缸、罐等易积水容器应倒放,排污沟要加盖水泥板;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应严格分开,并保持一定间距;实行人道和猪道分开,排水通路与排污通路隔离。
蚊蝇等是猪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杀灭这些媒介昆虫和防止其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常用杀虫方法可分为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方法。物理方法除拍打、捕捉外,电子灭蚊器有一定应用价值。化学法可使用有机磷杀虫剂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也可用蝇蛆净拌料。生物学方法主要是做好粪便堆积发酵。
鼠在传播疾病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一般可在鼠场出没的地方撒布毒饵,或在鼠穴内注入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以达到灭鼠目的。
4、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饲养管理
(一)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刚分娩后处于高度的疲劳状态,消化机能弱,开始应喂给稀料。哺乳母猪由于分泌乳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要及时满足泌乳母猪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一般,母猪产后第4天起自由采食,有利于泌乳和身体健康。供给的饲料应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性好,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有条件时可加喂优质青绿饲料。
哺乳母猪应饲养在温度和湿度适宜、卫生清洁、无噪声的圈舍内。冬季要有保暖设施,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雨季应注意防潮。经常观察母猪的采食、排泄、体温、皮肤黏膜颜色及乳房颜色。,可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免疫接种。
注意保护母猪的乳房和乳头。圈舍应平坦,去掉尖硬突出物,防止损伤母猪乳房和乳头。
(二)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出生后,应采取保温措施,按照体重、体质进行固定乳头。仔猪出生后一周内,将不做种用的雄性仔猪去势。为锻炼仔猪消化器官的消化能力,可在7日龄左右开始适时补料,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抗生素、中草药保健添加剂等。,根据本地区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本场血清学检测结果,适时接种疫苗。
仔猪采用全进全出制度,保育舍使用周期为4~6个月。保育舍内应温度、湿度适宜,空气良好,隔离设施完备,防疫消毒制度化。根据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保育舍环境条件等,选择适宜时间断奶,一般在3~5周龄时断奶。但仔猪培育技术不成熟或环境条件较差的猪场不得早于4周龄,但不能晚于6周龄。
仔猪断奶后,应给予营养丰富且易消化饲料,保证随时供给清洁饮水,并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在仔猪60~70日龄时,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苗,并在转群前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5、发病后采取的措施
猪群一旦发生传染病,必须坚持“早、快、严、小”的原则,即发现疫情要早,并及时向动物防疫部门报告,尽快采取防治措施,封锁隔离消毒要严,封锁区尽量要小,及时采取紧急防治措施。对假定健康猪、疑似猪、患病初期的猪及邻近受感染的猪,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发生人畜共患病时,需报告卫生部门。
患猪经隔离后,有治愈希望和治疗价值的可进行治疗,否则需扑杀。对于尸体应妥善处理,对不能煮熟食用的要进行高温无害化处理或深埋,绝对不能将病死猪乱丢在池塘及田野中,更不能出售。
在一头病猪淘汰或痊愈后,需经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的观察,不再出现新病例时,并经彻底消毒后,方可撤销隔离。
6、全进全出,合理转群
规模化养殖场应保证猪群的批量生产,整齐一致,全进全出。,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确定饲料标准,实行早期断奶,形成天然的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和同期产仔,即同龄猪同期进舍,同期出舍。转群时,掌握转出和转进的时间、数量,做到合理过渡。猪舍转群应注意空圈一周进行冲洗、消毒、杀虫、灭鼠等工作,这是消灭病原体、清除外界环境的传播因素及切断传染源途径的重要方法。
三 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
任何一个养猪户或养猪场,均应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
1、猪场应选择好场址
猪场的场址应建筑在地势高、向阳、背风、水质好、水源充足、排水便利、供电方便,离公路、河道、村镇、工厂、学校500米以外处。
猪舍四周应筑围墙,场内生产区、行政区、生活区隔开,粪便发酵池最好设在围墙外。猪舍的建筑应有利于对猪小气候的控制和防止疫情传播,主要应满足猪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创造一个卫生舒适的环境。
2、建立完善的猪场防疫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猪场大门应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往来人员、车辆消毒等工作。猪场大门口及生产区入口和各栋猪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消毒药物常用2%烧碱,并指定人员负责。
外来人员和非生产区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生产区,无论是外来人员和猪场工作人员,经允许进入猪舍者,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
饲养人员要固定,不要互串猪舍,用具和所用设备要固定本舍使用。生产区工作人员家中不准养猪,饲养人员不准外购肉类制品进场。,出售猪时应在场外进行。
(二)环境管理
猪场应做好内外环境的管理,特别是场内环境的管理。如训练幼猪定点排粪便,猪舍每天定时清扫粪便,并将粪便送发酵池处理或堆肥发酵;不准饲养人员随地大小便,防止猪吃人粪引起疫病的发生;食槽每天必须清洗1次;猪舍内外每天清扫1次,饲养用具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务必做到猪栏净、猪体净、食槽净、用具净。
(三)外来动物的管理
猪舍必须消灭老鼠、蚊虫、苍蝇。老鼠、蚊虫、苍蝇是许多疾病病毒、细菌的传播媒介,是很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者。防止猫、狗等动物进入猪舍,污染饲料,以利于截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如老鼠在猪伪狂犬病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猫对于猪弓形虫病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四)执行常规的消毒工作
1.场区的消毒
猪场应制定一套系统的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消毒药,定期对场区消毒,注意不能留死角。猪场大门口的消毒池中的消毒药水要定期更换,经常保持有效浓度。
2.猪舍的消毒
根据猪场的特点,最好对各类猪实行“全进全出”的消毒方法。即每批猪转出后至下批猪转入该舍前,应把前批猪留下的粪尿、垫草、剩料、污物、饮水等全部消除干净。然后用水彻底冲洗地面、走道、饲槽、圈栏及用具等,待晾干后,再用消毒药进行严格消毒。必要时要按猪舍面积每立方米用14g高锰酸钾和28mL福尔马林混合,进行密闭熏蒸48小时,5~7天后方可进猪。
3.产房的消毒
对于一个猪场,产房是较为特殊的区域,应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如地面和设施经冲洗干净,干燥后用福尔马林熏蒸2小时,再用消毒药消毒一次,然后用净水冲去残药。母猪进入产房前应做体表清洗,可选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外阴和乳房消毒。新生仔猪断脐后用碘酒消毒,用消毒毛巾擦去鼻、嘴上黏液。
4.定期驱虫
大约有60多种寄生虫可以寄生于猪,在管理较好的现代化猪场流行的寄生虫主要有线虫、猪疥螨、猪血虱和原虫。通常,选用合适的抗寄生虫药是寄生虫防治成功的关键。优良的驱虫药应具备以下条件广谱、高效、安全、持效时间长、使用方便。目前常见的驱虫药有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苯硫苯咪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通灭)。执行寄生虫控制程序的猪场,应对全场猪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
5.杜绝饲喂有害的饲料
猪因采食有害的饲料会引起中毒,,猪场应选取新鲜、无害的饲料,做好饲料的贮存、调制等工作。目前,特别要注意防止饲喂发霉的饲料。如发现饲料中毒,应立即停喂饲料。
6.病、死猪的处理
对于病死猪的处理,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猪场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饲养,并及时诊治,防止疫病扩散。
② 死猪一律烧毁或深埋,并清除病死猪场的粪、尿、排泄物,现场可用2%~4%的烧碱水进行彻底消毒。
③ 急宰的传染病猪或疑似传染病的皮肉、内脏、头蹄等,须经兽医检查,根据规定分别做无害化处理。
④ 需要剖检猪,不允许在猪场内进行,必须在指定地点,剖检后对场地及污染物也必须严格消毒。
四 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与对策
对于猪来说,免疫失败就是猪群或猪只进行了免疫接种,但不能获得抵抗感染的足够保护力,仍然发生相应的亚临床性疾病,甚至临床型疾病。免疫后,猪群或猪只抗体水平或细胞免疫水平不能达标,保持持续性感染带毒状态,都属于免疫失败。猪群的免疫效果受疫苗、猪群、病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猪群免疫失败的因素很多。
一、免疫失败的原因
1.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剂量不足
疫苗如不进行正确地保存、运输、使用,就可能引起免疫剂量不足,导致免疫失败。
(1)疫苗保存不当 弱毒冻干苗长时间在室温下放置,特别是在炎热夏季,会造成免疫失败。实践证明,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在0~8℃只能保存6个月,若放在25℃左右,至多10天即失去了效力。一些冻干苗在27℃条件下保存1周后有20%不合格,保存2周后60%不合格。含氢氧化铝胶的灭活苗冻结后其免疫力降低。
(2)疫苗稀释或使用不当 疫苗稀释不当会造成免疫失败。有些疫苗和稀释液内可能含有能灭活其他弱毒苗的防腐剂,在同一支注射器内混合使用多种疫苗,就会导致活苗失活。稀释的疫苗在使用前未振摇均匀,稀释后的疫苗未及时使用等,都可能使疫苗免疫失败。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稀释液的pH值超过7时很容易失活。
选用针头不当也会造成免疫失败。如注射小猪群使用孔径大的针头,药液溢出;注射大、中猪群使用的针头过短,低于脂肪厚度,疫苗不能直接进入肌层,停留在皮下脂肪内,不能发挥抗原的效力。
,注射部位涂擦酒精、碘酊过多,或使用5%以上的碘酊消毒皮肤,这对活疫苗有破坏作用;或包裹注射针头外的棉花酒精湿度过大,酒精渗进针孔损坏活疫苗活力;或使用其他化学消毒剂处理过的注射器或针头如果有残留的消毒剂也会使弱毒苗灭活。
2.疫苗毒株的血清型不包括引起疾病病原的血清型或亚型
目前发现,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80多个亚型。该病毒易变异。新的亚型在不断出现,型间互不交叉保护,或型内各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保护。若口蹄疫疫苗毒株的血清亚型不包含流行的口蹄疫病毒的血清亚型,则可引起免疫失败。
而猪的A型流感病毒HA有15个亚型,NA有9个亚型。现在分离的猪流感病毒有H4N6、H3N2、H1N2、H5N1与H1N1等毒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至少有12个血清型;猪链球菌荚膜抗原血清型有35种以上。如果疫苗毒株(或菌株)的血清型不包括流行病原的血清型,则引起免疫失败。
3.佐剂的应用不合理,忽视黏膜免疫
通过给猪皮下或肌内注射不含佐剂或含一般佐剂的灭活苗(包括油苗),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IgM和IgG类抗体,但引起的细胞免疫较弱,保护黏膜表面的IgA生成很少,不能控制肠道、呼吸道、乳腺、生殖道等黏膜表面感染。控制黏膜表面感染,需要依靠细胞免疫、分泌型IgA的作用。使用弱毒苗或高效佐剂的死苗则可引起细胞免疫、黏膜免疫。如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对佐剂的要求则相对较高。
4.疫苗受到污染
有些疾病是通过接种疫苗的途径暴发的。如使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污染的小牛血清制作的弱毒苗,可导致猪群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污染了猪瘟疫苗,可抑制猪体内猪瘟病毒中和抗体的产生。
5.强毒株流行、持续性感染猪长期带毒、排毒,或病原发生变异
强毒株流行,持续性感染猪长期带毒、排毒是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如猪瘟这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免疫失败。怀孕母猪感染猪瘟强毒株、野毒株后,由于这些毒株可通过胎盘而造成乳猪在出生前即被感染,发生乳猪猪瘟。
猪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由于动物群体免疫压力,动物群中流行毒株为逃脱中和抗体的作用可发生抗原漂移。由于A型流感病毒含有8个独立的RNA节段,如果有两种毒株共同感染一个个体,在复制时,它们就可交换彼此的RNA节段,通过基因重排产生含有来自不同亲本基因的新毒株,发生抗原转变,这就是世界各地不期流行的猪流感病毒H亚型不同的主要原因。
6.免疫程序不合理
(1)给已怀孕母猪接种弱毒苗,弱毒苗有可能进入胎儿体内,胎儿的免疫系统未成熟,导致免疫耐受和持续感染。有的可引起流产、死胎或畸形。
(2)如果在免疫期间猪群遭受感染,疫苗还来不及诱导免疫力产生,猪群就会发生临床疫病,表现为疫苗免疫失败。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疾病症状会在接种后不久出现,人们就会误以为是由疫苗导致的发病。
(3)未对猪群免疫力进行及时监测,对接种后未产生保护性免疫力或抗体水平低于临界值的猪只未进行及时补免,造成免疫空白,一旦强毒感染,就会导致发病。
(4)由于仔猪体内尚残留部分母源抗体,能干扰疫苗的免疫力,免疫时间较短,抵抗不住野毒的侵袭而得病,导致免疫失败。
7.猪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1)自身的免疫抑制 猪只发生遗传性免疫抑制疾病或猪只衰老均可导致免疫抑制。
(2)营养性免疫抑制 营养不良、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多均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淋巴器官的萎缩,影响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受体表达与活化,导致体内的T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B淋巴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下降。
(3)毒物与毒素所引起的免疫抑制 真菌毒素、重金属、工业化学物质和杀虫剂等可损害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即使在不使猪群发生中毒症状的剂量下,就能使猪群易发感染性疾病。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可降低猪对猪瘟的免疫力,并由于继发沙门氏菌而加重临床症状,增加口腔接种猪痢疾密螺旋体的易感性。
(4)药物引起的免疫抑制 免疫接种期间使用了免疫抑制药物,如地塞米松、氯霉素,可导致免疫抑制。必须限制使用可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特别是在机体免疫接种期间。
(5)环境应激引起的免疫抑制 应激因素如过冷、过热、拥挤、捕捉、混群、断奶、限饲、运输、噪声和保定,导致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抑制猪群免疫功能。
(6)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免疫抑制 引起免疫抑制的感染因素很多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损害呼吸道上皮黏膜纤毛系统,引起单核细胞流入细支气管和血管周围,刺激机体产生促炎细胞因子,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引起免疫抑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损伤猪体的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特别是肺,感染肺泡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引起免疫抑制。人工感染猪Ⅱ型圆环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可出现猪多系统瘦弱综合征(PMWS)。在猪肺炎支原体免疫时或免疫之后,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将降低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效果。
猪伪狂犬病病毒能损伤猪肺的防御体系,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如伪狂犬病病毒可在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内进行复制并损害其杀菌和细胞的功能。猪细小病毒也可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复制,并损害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母细胞分化能力。胸膜肺炎放线菌的细胞毒素对肺泡巨噬细胞有毒性。
(7)免疫前已感染了所免疫预防的疫病或其他疾病,降低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及对疫苗接种的应答能力 猪群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猪群不能充分对免疫接种做出应答,甚至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低致病性的微生物或弱毒疫苗可引起猪群发病,使猪群发生难以控制的复发性疾病、多种疾病综合征,猪只死亡率增加。
8.免疫干扰
(1)已有抗体和细胞免疫的干扰 体内已有抗体的干扰如母源抗体的存在,可使仔猪在一定时间内被动得到保护,但又给免疫接种带来影响。
(2)免疫的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干扰作用 免疫两种或多种弱毒苗往往会产生干扰现象,干扰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两种病毒感染的受体相似或相等,产生竞争作用;二是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干扰素,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
(3)药物的作用 药物除能直接引起免疫抑制外,还可能影响弱毒疫苗微生物本身。在使用由细菌制成的活苗时,猪群在接种前后10天内使用敏感的抗菌类药物,易造成免疫失败。将病毒苗与弱毒菌苗混合使用,若病毒苗中加有抗生素则可杀死弱毒菌苗,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9.免疫耐受
如在胚胎期或新生期淋巴细胞尚未发育成熟的阶段,接触了抗原,那么,出生后都可以特异性抑制对这种抗原的反应。发生特异性免疫耐受后,对疫苗病毒感染不产生免疫反应。,受到野毒感染后可发病,如仔猪胚胎在妊娠早期发生先天性感染,仔猪产后对猪瘟病毒具有免疫耐受现象,尔后遭到猪瘟强毒感染后发生猪瘟。
10.免疫麻痹
使用疫苗的免疫剂量过大,机体免疫应答就会受到抑制,发生免疫麻痹。
超大剂量活疫苗感染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甚至可导致猪只发生临床疾病。
二、提高疫苗免疫效力的对策
1.加强兽医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对防疫员、兽医员等严格实行资格证管理制度。强化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到科学、合理、规范使用疫(菌)苗,提升防疫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抗病能力
进行免疫接种的猪群必须具有良好的健康体况,有条件的养猪场应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严格消毒管理,提供全价营养,避免各种环境应激。
饲喂猪只营养全面均衡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使猪只维持正常健康的体况。在免疫时可适当选用免疫增强剂,如0.1%亚硒酸钠、维生素E,及一些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制剂。
合理安排猪只密度,加强圈舍通风,适当增加猪只运动来增强猪只抗病力,要注意减少对猪只的应激因素。做好圈舍清理和消毒工作,定期对猪只饲槽、饮水器具、饲喂工具、猪舍以及猪只进行消毒,消毒一定要彻底,不留死角,消灭蚊蝇鼠害,做好对疫病的扑杀和封锁。
,用活疫苗免疫的前后一周内禁止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养猪场(户)不应照搬套用其他场的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场、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选购由正规厂家生产,从正规渠道购入的疫苗。加强兽用疫(菌)苗管理,依法运输、储藏、经营、使用疫(菌)苗。
如初免时间太早,动物免疫器官未发育成熟或受较高母源抗体的干扰,影响抗体的产生;免疫过晚,造成未免疫时已感染,错过免疫最佳时间;因不同疫苗产生的免疫期不同,不严格按免疫程序也将影响免疫效果。所以我们应根据厂家推荐的免疫程序,结合当地猪传染病流行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最好根据抗体监测水平制定免疫程序。
当发生猪瘟、口蹄疫等急性传染性疫病时,还要对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尽快控制和扑灭疫病。
4.正确选择疫苗
选择具有GMP认证的企业生产的、具有GSP认证的销售部门销售的疫苗。疫苗有两大类型弱毒苗、灭活苗。
(1)弱毒苗保存和运输要求低温、避光、严防日晒,否则就会失效。接种弱毒活苗时要在使用前后1周内禁止使用对疫苗敏感的药物、激素制剂,如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喹乙醇、莫能菌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等,并避免用消毒剂。疫苗使用时应先做小群试验,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灭活苗包括油乳剂、蜂胶佐剂、氢氧化铝佐剂等,常温下可短期保存,以2~8℃避光保存效果最佳,不能受阳光照射,也不可冻结,使用前要将其回升至室温25~35℃并充分摇匀。如注射时疫苗温度过低,注射疫苗后10~20天会发现注射部位有大小不等的肿块,切开肿块,内包白色乳状液体。
有些病原微生物有多个血清型,如果疫苗的血清与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血清不同,免疫后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购买疫苗时,要仔细检查疫苗的瓶壁是否破裂、瓶签上的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规格及有效期是否清楚,还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要弄清楚疫苗的保存、运输及使用方法。
在购买少量疫苗时,可使用放有冰块的保温箱(瓶),大量运输时使用专用的冷藏车。购回的疫苗要在疫苗规定的存放条件下保存,要避免阳光照射,防止活苗在高温下被灭活。
5.选用最合适的途径进行免疫接种
猪场应根据指定的要求,选用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接种,不能盲目改变,以确保免疫效果和避免不良后果。如猪的肠炎腹泻二联苗以后海穴注射为最好,其他多种疫苗以耳后肌内注射为主要途径。
6.确定最佳的免疫接种时间
使用疫苗时,应该根据季节选择免疫时间,炎热的夏季应在早晚比较凉爽的时间进行免疫,冬季选择上午或中午比较温暖的时间进行免疫;在接种疫苗前两天可在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以减轻免疫对猪的应激。
7.检查猪只体况
免疫接种前,要详细地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一般初生哺乳仔猪可由母体获得母源抗体,为防止干扰母源抗体和防止减弱仔猪免疫应答,所以不应过早地接种疫苗。
对于妊娠初(后)期母猪、患慢性病、体质弱小和刚刚进行去势的伤口未愈合的猪只,在不受到疫情威胁时也可以暂时不进行免疫接种。
对于新引进的断奶仔猪,最好按照免疫程序在购猪前一周于原场进行首免;未进行免疫的猪只进场入栏过程中也不应立即注射疫苗,在隔离结束后根据情况进行注射接种。
8.做好猪群的免疫监测
制定免疫程序要依据当地的疫情、猪群的免疫状态、本场的饲养管理等实际情况,做好猪瘟母源抗体水平监测,以确定首免时间。定期监测猪群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等血清抗体,以确定猪群群体免疫力和野毒感染情况,为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猪群的免疫接种时间应在疫病流行期之前进行。,要注意猪体的抗体水平,包括母源抗体水平。如果猪群存在较高水平的抗体,如母源抗体会极大地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9.规范地使用疫苗
使用疫苗前要检查疫苗瓶上的标签是否完整,玻璃瓶有无破裂,疫苗状态是否正常,只有均正常的才可使用。弱毒冻干苗或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的疫苗,刚取出时要放置一段时间待到与稀释液温度相近时,再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加入专用稀释剂进行稀释,防止疫苗由于温差变化过大而失活。
(1)正确选择注射针头 注射针头过长(或细)时,针头易弯折、不易推药;注射针头过粗(或短)时,不能达到指定注射深度;针口过大,药液注射过快易引起倒流渗出,使注射剂量不足。要选择适宜的针头,然后按照说明书注射剂量来吸取药液,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注射。注射接种时要保证每注射一头猪,更换一次消毒针头。
(2)对注射部位严格消毒 在进行注射前要对注射用具进行彻底消毒,还要对注射部位用2%~3%的碘酊消毒。如果局部消毒药碘酊涂得太多,与疫苗接触,注射时由针头带入,会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力。
(3)采取正确的注射方法 注射时要分清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要杜绝注射时“打飞针”。如给母猪颈部肌内注射疫苗,注射器针头(35毫米长)应呈水平刺入颈部。注射器针头若不呈水平刺入猪的颈部,易将疫苗注入皮下脂肪层,降低免疫效果。
(4)做好应急处理 在免疫接种后,有时会出现猪体温升高、发抖、呕吐等症状,一般可自行恢复。较严重的过敏反应要立即注射地塞米松或0.1%~0.2%的肾上腺素1mL来缓解过敏反应。
(5)正确稀释疫苗 需要稀释后使用的冻干疫苗,要用规定的稀释液稀释。稀释液不得含有异物,并须在冷暗处存放。稀释后的疫苗要振荡均匀再抽取使用;稀释后的疫苗要及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严禁使用热水、温水及含氯离子、铁离子、消毒剂的水稀释疫苗,疫苗稀释液的选择不当,则影响免疫效果。
(6)疫苗开瓶后应尽快用完 吸取疫苗时,使用固定的针头而不能用已经与猪接触过的针头,而且已吸出的疫苗不能再回注瓶内,以防污染。已经打开瓶塞或稀释过的疫苗,必须按照疫苗使用说明当天用完,一般开启稀释后的疫苗,在气温15~27℃下应于3小时内用完。
10.正确保存疫苗
多数冻干苗要求在-15℃下保存,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一些国家的冻干苗中加入了耐热保护剂可以在4~6℃保存。灭活油苗一般保存在2~8℃,不能过热,也不能低于0℃。
运送过程中,如果是活苗需要低温保存的,可先将其装入盛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箱内运送,避免高温和直射阳光。在运输过程中未坚持“苗随冰行,苗完冰未化”的原则,特别是在高温天气,往往使疫苗失效。
五 猪病的土法预防措施
我国传统兽医学对于防治猪病的根本方针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防重于治。“未病先防”就是在猪未发病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猪病的发生。除在平日里做好猪群综合管理,改善猪群饲养和生活环境外,还适当地采用中药调理,并随四季更替,结合地域、环境的改变饲喂不同药物以提高猪体抗病能力,,在瘟疫发生时采用药熏或预防给药的方法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猪群已经患病,则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止其向深、重发展和传变。
1、传染性疾病的土法预防
(一)环境预防
许多中草药具有芳香避秽、除湿防病作用,每当瘟疫流行时,许多老百姓都会采摘这些药物,将其点燃烟熏棚舍,以达到防止疫病感染的目的。这些药物包括艾叶、白芷、辛夷、紫苏、菊花、石菖蒲、苍术、雄黄、硫磺、板蓝根、大青叶、陈皮、木香、青皮、青蒿、苦参、射干、威灵仙、百部、龙葵草、土荆芥、柏树枝叶、桉树叶、香樟树叶、柳树枝叶、松树枝叶、回回蒜、蓖麻叶、地陀罗、苦檀、桃叶、核桃叶、番茄叶、苦楝、蒺藜、白癣皮、苍耳草、皂荚、辣椒、百里香、浮萍等等。在瘟疫发生之前,封闭厩舍,点燃这些药物,烟熏一定时间,有一定的防病除疫效果,特别是对于呼吸道疫病,有较好预防效果。这些药物,新鲜时也可煎浓汁喷洒厩舍、猪体或用具,也具有一定的防疫作用。
(二)消化道途径预防
这是中草药预防疾病的最主要的途径,大部分药物都可以通过这种途径用药而发挥作用。这种方法是将药物研碎冲服、浸泡、煎煮、拌料或直接喂饲,通过消化道吸收而发挥作用。还可根据季节不同,喂服蒲公英、车前草、西瓜皮等草药预防时疫等。
如贯众10g、苍术5g、双花10g、大蒜2个切片,装入纱袋浸入开水缸即可,长期使用可预防猪瘟。胡椒5~10g研成细末,在产前和产后喂给母猪,每天5g,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疾。双花200g,研末,在母猪产前和产后两天内拌饲料中喂服,对仔猪黄白痢疾有防治双效。神曲、马齿苋、凤尾草、樟叶、双花(干品)各100~150g,水煎取汁,拌饲料中喂服仔猪,连续2~4天,可有效仔猪传染性胃肠炎。葱白200g、生姜120g,加水煮沸,用热气熏猪口鼻,或用野菊花、蒲公英、板蓝根、三叉、防风各150g,薄荷30g,水煎取汁拌料,分3次喂服,连续2~3天,均可有效预防猪流行性感冒。茯苓皮、白术、白茅根各20g,板蓝根、瞿麦、连翘、黄连各10g,研末拌料,母猪产后第一天开始每天6~10g,连续30天,可有效预防仔猪水肿病。鲜大青叶60~100g,拌入饲料中饲喂,连续5~7天,对猪弓形虫病有预防和缩短病程作用。贯众、石菖蒲、白矾、厚朴等量混合,加适量水浸泡1~2小时后放饲槽内喂服,可有效预防猪肺疫。
,还有很多药物,既可作为青饲料,也有较好的防治疫病的作用。如马齿苋、蒲公英、车前草、葎草、钩藤、龙胆草等。而沸石、麦饭石、腐植酸钠、膨润土等则常作为饲料添加成分,用于增强猪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2、非传染性疾病的土法预防
传统的土法,不仅可以预防传染性疾病,对于非传染性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事实上,上述的环境预防,也不仅仅只对传染性疾病有作用,对保证环境卫生,保证猪群健康,也有一定的作用。土法对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很多体现在日常饲养和管理的点滴之中。
如,老百姓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在栏内放一些黏土、红黏土、煤炭,让猪自由供食。用狗骨头灰、牛骨头灰、鸡蛋壳、煤煎水等饲喂母猪,可以有效预防母猪产后瘫痪,产前产后饲喂对仔猪腹泻还有一定预防作用。大黄切片后纱布包扎好,吊水缸中,7天一换,可以有效预防猪中暑。将西瓜皮和绿豆汤投喂猪群,也有很好的防暑降温作用,而且可防治坏血病等。将海带500g、蛋壳100g、骨粉100g、牡蛎30g、食盐(炒)10g,打碎,每次喂猪时抓50~100g拌入饲料饲喂,可以有效预防仔猪软骨症和佝偻病。海带500g、新鲜肉骨1000g,煮熟后分3次喂服母猪,可有效预防母猪产后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