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儿童鼻塞怎么办
不少宝妈们在家长群里诉苦,天气一冷,孩子就容易流涕鼻塞。 关于通鼻的方法,大家各出奇招,温和的,用热水、热毛巾熏鼻;刺激的,往鼻孔里涂抹风油精…… “只要能让孩子鼻子通,晚上睡个好觉,我就谢天谢地了!”家长们这样说。 这不,更科学的通鼻方法来啦! 1 秋冬孩子老鼻塞 是怎么回事? 有的孩子一鼻塞,就会拼命揉鼻子,擤鼻涕。这种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鼻塞,尤其擤鼻涕过于用力、擤出血的情况不在少数。 实际上, 绝大多数鼻塞,都是因为鼻粘膜肿胀导致的。 这段时间天气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如果孩子没有及时添加衣物,就容易受寒着凉,引起风寒感冒,就有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导致鼻塞。 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鼻子长期堵塞不适 ① 过敏性鼻炎 如果孩子长期、经常鼻塞,且伴有大量清涕,说明孩子的鼻塞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判断孩子是否过敏性鼻炎,家长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出现以下症状 鼻塞、阵发性喷嚏、流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眼红、眼痒 、流泪等。 ② 腺样体肥大 除了感冒和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也是引起孩子鼻塞的一个原因,病变的腺样体将后鼻孔堵塞,从而阻塞气道,出现鼻塞。 孩子睡觉打鼾,经常张口呼吸,说话时候也有闭塞性鼻音,就要留意是否腺样体肥大了。 ③ 鼻窦炎 这种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炎症也会导致鼻塞。鼻窦炎的症状和外感很像,很多家长容易混淆。 鼻涕是黄绿色,且有臭味,伴有发热、恶心、头痛、脸部鼻窦区域疼痛,而且持续数周之久,很大可能是鼻窦炎。 温馨提示家长应学会及时辨识鼻窦炎的小知识,遵从医嘱积极治疗,不让其反复发作,发展成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鼻内进入异物(小食物、小玩具、药片等)、鼻中隔偏曲等等,都可能会导致鼻塞,这些情况相对比较少见。 外感或一些慢性、反复发作的鼻部疾病,是比较常见的孩子鼻塞原因。 现在,不妨一起来薅薅鼻塞的解决的思路 给孩子用力擤鼻涕、把堵塞的分泌物清干净,能缓解鼻塞吗?还是涂抹有刺激气味的风油精,暂时加速鼻粘膜血液流通,短暂缓解堵塞? 2 滴鼻、儿推、洗鼻、食疗 为孩子掌握4个通鼻方法 给孩子通鼻窍,推荐这4个方法 ① 通鼻方通鼻,比风油精效果好 风油精能暂时缓解鼻塞,是因为刺激性的液体加速鼻粘膜血液流通,暂时缓解肿胀。但刺激性强,并不是特别推荐。 其实,孩子鼻塞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棉签蘸橄榄油、茶籽油,涂抹在孩子的鼻粘膜上,油脂所形成的保护膜,能减少其与空气的直接接触,缓解肿胀情况。 如果鼻塞比较严重,也可以用通鼻排邪方,取药汁给孩子漱口或者滴鼻来疏通鼻窍,缓解鼻塞。 注意,通鼻排邪方是外用方,可以滴鼻或漱口,是不可以内服药的哦。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通鼻排邪方(外用) 材料
做法
材料入锅,加1碗水浸泡20分钟后,开大火烧开后5分钟即可。用法
功效通鼻窍,散表寒。
适用年龄
② “4个1分钟”通鼻操,通鼻保健都可以
孩子鼻塞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小儿推拿进行缓解,下面就来给大家推荐一套“4个1分钟”通鼻操,对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感冒等引起的鼻塞、流涕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不仅是鼻塞不适的时候,日常也可以给孩子做做通鼻操,可以提高孩子的鼻腔抗病能力。
“4个一分钟”通鼻操
① 上下搓鼻梁两侧1分钟;
② 揉按鼻根部两侧1分钟;
③ 按压迎香穴1分钟;
④ 黄蜂入洞1分钟
用中指和食指轻轻伸入鼻孔,作黄蜂入洞式的小儿推拿按压。
③ 生理盐水洗鼻,有效排出分泌物
孩子鼻塞,可以用生理盐水洗鼻,帮助缓解鼻粘膜水肿,促进分泌物的排出,从而缓解鼻塞症状。
不同年龄的孩子,洗鼻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 2岁以内生理盐水滴鼻;
• 2~4岁生理盐水喷鼻;
• 5岁以上生理盐水洗鼻。
由于洗鼻的方法稍微有些复杂,建议家长们通过之前的推文系统学习。必要的情况下,也多去网上找相关权威性、科学性强的教学视频学习。
☞
洗鼻喷鼻滴鼻方法全解鼻炎宝宝这样通鼻才科学!
④ 食疗通窍扶正,调理体质,减缓鼻部疾病
无论孩子是因为感冒、鼻炎或者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鼻塞,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孩子的体质较弱。
可以理解,家长很急切想要给孩子通鼻,肯定是想要让孩子更舒服。但像前面说的,水蒸气蒸鼻、清除分泌物,都只能暂解燃眉之需,可能过个十几分钟,孩子的鼻孔就又塞了。
所以,在用各种外用的方法来缓解鼻塞的,也要用内调的方式调理好孩子的体质。
可以给孩子适当吃一点
辛夷花煲鸡蛋
,祛风寒,通鼻窍,又能温通脉络,扶正气。这个食疗方,外感、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鼻塞,都是对证可服用。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辛夷花煲鸡蛋
材料
鸡蛋1个,辛夷花5g。做法辛夷花放入沸水中,煮20分钟;将鸡蛋打入水中,同煮3分钟即可。可加糖或加盐调味。可连服1周。
功效
适用年龄
今天所讲的通鼻方法,绝大多数是用于缓解鼻塞症状。而想要让孩子体质变好,彻底告别鼻塞,一定要从脾胃消化入手。
尤其是易感冒、过敏体质、腺样体肥大的孩子,他们的脾胃大多是比较差的,家长要多注意他们的消化情况,防止积食。都说“脾胃不和百病生”,无论孩子的体质如何,顾护消化都是头等大事,孩子的消化好了,吃进去的食物才能消化、吸收。
执行编辑曾梦芸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