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没了该怎么办

奇闻异事 2023-10-30 05:34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当你在生活中遭遇了失败、痛苦、尴尬,或是不愉快的经历时,你通常会在内心里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你是会很严厉地埋怨自己、责怪自己、惩罚自己,还是会像一个好朋友一样地去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关爱自己呢?

(邀请你暂停30秒,联想最近的一个场景,思考一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如果是你的一个好朋友,遭遇了和你一样的处境,你又会怎样去对待这个朋友呢?你会对Ta说些什么?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态度呢?

如果你在上述这两种情形中,都倾向于对自己更加苛责(并且是下意识地惯性苛责自己),而对他人则会更加友善。那么你不是唯一一个。

事实上,有研究显示,绝大部分的人都存在这种倾向,或许在适应文化方面,这是智慧的。,过度自我苛责很可能是缺爱的表现,带来不自信、心理脆弱,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和行动力。

// 缺爱的现实

正如我们的文化经常强调的,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你一定也经常感受到,来自社会、来自他人寄予的厚望,要更优秀,更努力,凡事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样一种文化使很多人都误以为,苛责和严厉,是一件绝对好的事。

而与之相反的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显示,这种观念正在制造伤害,它很可能正在阻碍和消耗你,使你难以实现人生的重要目标。

大部分人在一个缺爱的状态里,苦苦地等待、寻觅,向外求索,而关于自我关爱的科学研究则告诉我们爱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等待开掘的爱的源泉。

有一种非常有力量的科学冥想形式,叫做“自我关爱”。

它能在我们心中源源不断地生发爱,它可以深度转变我们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带来疗愈、幸福和持久的内部动力。

在我们感到困难、孤独、失去连接感的时候,自我关爱真的就像是一口治愈心灵的甘泉,一根“救命稻草”。

// 什么是自我关爱

自我关爱,又叫作“自我同情”、“自我关怀”、“自我呵护”,对应的英文是“self-passion”。

如果直译它的英文,应该是“自我同情”。之所以我(Helen)把它称作“自我关爱”,是因为“同情”在我们中文里,略带一丝怜悯的意味,而“self-passion”实际上是一个很积极的、充满了关爱和支持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有益我们身心健康和幸福的练习,所以我认为,翻译成“自我关爱”会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它和运用它。

根据斯坦福医学院的心理学家Emma Seppala博士,“自我苛责”让我们在面对失败时更加脆弱,更加焦虑和沮丧,容易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自我苛责”也会把我们和他人割裂开来,形成竞争和对立的关系,让我们缺少了幸福人生所需要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一份爱的感觉。

而自我关爱,则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更有韧性,更强大,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从困难、错误和失败中学习,从而实现更大的成功。

自我关爱也让我们内心更平和,减少焦虑和抑郁,更富同理心,获得更多幸福感和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一切的效果,都在过去十多年的上千份实证科学文献中得到了证实。

// 如何自我关爱

心理学家Kristin Neff博士是世界公认的一位研究自我关爱话题的专家,十几年前,她提出了这个概念,并做了开创性的研究。

Neff博士在一次采访中指出,自我关爱的研究已经显得越来越“无趣”,因为几乎所有研究都指向它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爱、同理心、良善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的一种底层的积极能力。

她指出,

自我关爱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不是自我怜悯,不是自我放纵,也不是自尊或自信,它是由3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分别是正念、连接和爱。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认识一下这三个要素,它们也体现了自我关爱练习的过程。

1.正念

,第一个要素是

正念

,就是如其所是地去看见痛苦,直面痛苦,不被它所淹没。

这个痛苦,指的是我们生命历程中必然会经历的困难和挑战,可能是肢体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又或者是两者共存的。

当我们感到痛苦时,通常惯性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呢?往往我们是立刻启动了压抑、逃避或对抗的防御模式。结果怎样呢?这种模式真的有帮助吗?

可能你会发现,结果反而更糟糕了。

Kristin Neff提出这么一个公式

折磨=痛苦x抵抗

。也就是说,我们生命中的痛苦总体上有两层,一层是最初的痛苦本身(可以理解为射中我们的第一把“箭”),而另一层是因为我们抵抗痛苦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往往抵抗会让第一层的痛苦加剧,把它升级为一种折磨。

事实上,这第二层的痛苦(第二把“箭”),往往是我们生活中90%的痛苦来源。

比如失眠,本来你只是一晚没睡好觉,这是第一层痛苦,可是你接下来一整天都忧心忡忡,在担心这件事,“我为什么没睡好?”,“我该怎么办?”,“我是不是完蛋了?”……这样一整天又没过好,到了晚上又失眠,这就陷入了一个负性循环里,以至于连续好几天都睡不好。

正念可以很大程度上帮我们“解除”掉这第二层的痛苦(改变与其的关系),让我们不至于发生那么强烈的抵抗反应,切断了负性循环的路径,那么折磨也就不存在了。

,带着正念,我们也不会被痛苦所制造的情绪和想法所淹没,而是可以允许它们自然地流动,好奇地看着它们一刻接一刻是怎样变化的,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大的包容力来接纳这个痛苦。,正念是我们进行自我关爱非常关键的第一步。

2.连接

自我关爱的第二个要素,是

连接

(或者又叫做“人类的共性”),也就是去认识到,痛苦是人类的共性,是我们共有的体验。

可能有的人不太喜欢“痛苦”这个词,那么你可以把它换成是“挫折”或“挑战”。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有痛苦的经历,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很普遍的。

事实上,并不存在完全没有痛苦的生活,没有人是可以一直笑着度过一生的,不是吗?

通常当我们感到痛苦时,我们容易把自己跟其他人隔绝开,觉得自己比其他人都可怜,而其他人的生活都很完美,没有任何缺憾。这其实是我们给自己创造的一个假象。

当我们充分觉察到了自己痛苦的体验,就可以扩大这个觉察到其他人,去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所有人,一定都和我们一样,也同样或多或少能感受到痛苦的体验。

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他人抱以理解、同情、支持。感激痛苦,它让我们体会到人和人之间最深层的连接,

我们无法在感知不到痛苦的情况下,学会爱与被爱。

3.爱

自我关爱的第三个要素,就是

(或者“善意”、“慈心”),也就是去善待自己,去探索自己的真实需要,然后对自己传达关爱的信息,来试图满足自己的需要。

当你渴望爱时,内心一定知道真正的爱是什么样子,那么,就把这样的爱送给你自己。像是一个母亲在关爱自己的婴儿一样,又像是你和生命中一个非常有爱心的朋友相处一样。

这种爱的感觉,会促进我们体内催产素这种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它可以抑制我们大脑杏仁核(也就是产生恐惧感的脑区)的活跃度,让我们感觉到安全、稳固、和平,身体里有一种浓浓的暖意升起。在我们关爱自己的时候,同样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 自我关爱的力量

可能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人对他人非常有爱心,非常照顾,往往会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就是所谓的“讨好型人格”。

还有的人习惯了对自己苛责、惩罚,以至于不知道该如何关爱自己,对此非常无助。他们经常说的话是,“我从小就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我完全不知道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的”,“我无法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你是不是也用同感呢?一个好消息是,自我关爱是一个可以学习的技能。我们可以通过刻意地练习自我关爱的三个要素来培养这种能力。

Kristin Neff的研究发现,通过系统的练习,人们的自我关爱能力平均能提升43%,焦虑和抑郁减少了,同理心和连接感提高了,生活也更幸福、更满意了。而且这些积极的效果会持续一年以上的时间。

是时候尝试换一种和自己相处的方式了,在遇到挫折、不顺利的时候,你可以像对待一个好朋友一样地去对待自己,去充满善意地接纳自己、支持自己,这会给你一种良好的驱动力,从而做出真正有益的持久改变。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