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暑假工不给钱怎么办
近年来,每逢暑假,很多大学生都会利用这段时间提前感知社会,进入企业实习或兼职。有部分学生在打工时遇到被拖欠工资、无福利等权益的现象。由于劳动合同缺失、劳动关系认定困难、证据无法妥善留存等原因,不少员工在维权方面面临困难。大学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暑假时间,还可能遭受财产损失甚至人身意外伤害。
其实,虽然就业市场存在一些陷阱,兼职也可能深陷纠纷,但暑期工作对大学生的成长并非没有好处。每年高考结束后,都会有高中毕业生在关注社会兼职的消息,和他们一样,那些早早担起生活重担的大学生,成了年轻人迎难而上、自食其力的缩影。直观上看,打工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还帮助大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为今后的求职打下基础。
事实上,当成千上万的学生涌入人力资源市场时,对于有周期性用工需求的公司和工厂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他们便可以很好地完成一些兼职工作。因为是临时工,企业不需要承担社会保险等人工成本。有的企业还可以提早与学生结识专业对口的,便于为事业发展寻找和培养后备人才。原本来说,大学生打暑期工是双赢的,但总有些工厂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再加上黑中介无原则的提成,以至于学生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生在暑期实习期间做了很多工作,但一些用人单位或中介却给出各种理由刁难学生,甚至扣工资,以及押金、保证金、保密金等都不能退回。在学生提出异议时,一些公司还以扣押身份证、掌握个人信息等名义威胁学生。可见,对于临时就业的形式,也是缺乏法律保护,当学生遇到人身意外风险时,企业往往第一时间不站出来承担责任。
如此,大学生更担心的事,被虚假招聘信息所蒙骗的顾虑。要知道,对于他们来说,往往可能在获得工作之前就被欺骗了,不仅没有赚到任何钱,而且还因为相信对方的话而“负债累累”。生活中有以招聘暑期工为名的新型骗局,网上有打工宣传高薪、日结、手机可直接操作的在线兼职、网络刷单等,也有以兼职代理和有偿培训的名义出现的广告。这些骗子以高薪为诱饵,在收到学生的押金、培训费或中介费后,便人去楼空或删除联系方式。更甚有一些毫无准备的学生,可能会被开信用卡或注册企业信息,留下诸多的烦恼。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是临时工不构成劳动合同关系,松散灵活的用工关系导致学生因工受伤,无法申请工伤。,大学生应警惕暑期工作的潜在风险,自觉规避。例如,求职中不要轻信口头承诺,尽量保留好与对方交谈的内容“如书面用工协议或聊天记录”“工资结算最好是以日结的形式支付,以免日后出现未知的现象”。
,学生遇到报酬纠纷时,应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仲裁,情节严重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无视大学生权益的企业,司法部门还可以向社会公开其不诚信经营行为,迫使企业规范用工。,暑假期间打工,为了保证学生在暑假打工期间不遭受损失、能安全返校,奇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常见现象。
一是存在不签合同的现象。一些公司以学生身份为由,不与暑期工作签订书面合同。这给日后的维权带来了隐患。奇事网小编认为,虽然无法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但暑期工可以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工作时间、地点、支付方式、劳务范围等现象的。退一步来说,也应该保存好与用人单位的聊天记录或录音等内容,以便日后在维权时提供有利的证据。
二是存在扣押证件的现象。有的企业称暑期打工时间太短,要求扣留暑期工的身份证和学生证,承诺期满后返还。据我国《身份证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对于企业的不合理要求,暑期工若是遇到此类现象,应要拒绝。
三是意外受伤不管的现象。近年来,在一些暑期工作中,偶有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往往大学生是不具备劳动者法定主体资格的,暑假打工不视为就业,与单位不构成劳动关系。,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的范围,不能认定为工伤。由于这个原因,用人单位经常拒绝承担责任。暑期工作虽然不以就业为目的,但仍受《民法典》有关劳动关系的相关法律保护。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动关系时,提供劳务的一方因劳务遭受损害的,应当按照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奇事网小编提醒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用法律帮助暑期工避雷。学生离校前,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法、守法、用法。并为部分有志于兼职的同学开设岗前法律培训班,指出常见的侵权陷阱,引导学生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各级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强日常执法,对企业暑期工就业情况进行拉网检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护学生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