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了没有药怎么办
导读
今天学习黎炳南先生的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科疾病。外治法安全有效,值得了解和收藏哦!
药物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通过各种方式,经体表将药力(包括药物的性味、功效)作用于人体发病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类方法。
包括有针灸、药物熏洗法、中药贴敷法、涂敷法、敷脐法、灌肠法、熨腹法等治法。
黎炳南教授自小随父亲出诊,并饱读医书,融古贯今,经验丰富。对中医外治法亦颇有心得。
一、感冒
黎老常
单独或配合熏洗法治疗感冒发热。
他认为,
人体内外本是一有机整体,通过熏洗法可将药物的性味从皮肤腠理渗入经络脏腑,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并曾用此法治疗自己的孙女。
当日孙女外出郊游不慎淋雨,感受风寒湿邪,发热达39.2℃、恶寒,无汗、头疼、身重、舌淡苔白。
黎老认为
麻黄
辛散性温、善开腠理、能发汗散风寒,桂枝辛甘温、可解肌散寒、调和营卫,两药合用,可发表散寒、解除身体疼痛。
故即予两药各60g煎水,于避风处洗浴全身15分钟后,让其盖薄被睡下,
约半个小时余,全身微微汗出,热退,恶寒头痛顿减。
继以解表之剂予服,热无复发,脉静身凉,病愈。
对于外感风热出现发热、微恶寒、微汗或无汗,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者,用香薷、青蒿各30~60g煎水擦洗全身,亦效。
若是前囟未闭的婴幼儿,感受风寒,出现鼻塞、睡眠困难者,黎老常以祛风通窍中药生天南星、荆芥穗、细辛、川芎各10g研末,取一撮以生葱汁调成膏状,温热贴敷于患儿前囟上,鼻塞常能缓解。
二、头痛
门诊曾有一12岁女患者,因“头痛1周”来诊,曾在外院神经科检查,做CT、脑血流图、脑电图等均无异常,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予止痛药服后,症状仍反复发作。
询其1周前曾有感冒,发热史,来诊时诉两颞部、前额隐隐作痛,精神疲倦,受风则加重,无发热、呕吐、流涕、鼻塞、耳疼、视物不清等症状,体检见体温36.5℃,血压105/68mmHg,咽稍红,心肺无异常,舌红、苔薄白,脉弦。
黎老认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患者是由于感受风邪,上犯清阳所致。
故治以祛风通络止痛为主,拟用外治法。
方用细辛10g,白芷、羌活、川芎各20g,4剂,每日1剂煎水。
待有蒸气出时,趁热熏蒸头部(注意保护眼睛),再取汁擦洗头部。每日重复2次,洗后避风静养。
1剂患儿疼痛缓解,4剂后痊愈。
此方还可治疗偏头痛、神经衰弱性头痛等多种头痛,辨证为感受风邪、风寒或风湿者。
治疗巅顶头痛,黎老常以吴茱萸研末,醋调,外敷涌泉穴,配合辨证用药,效果尤佳。
三、哮喘
黎老认为哮喘病有伏痰宿根,感受外邪为发病之诱因,
故常配合祛风散寒化痰的生南星、白芥子、细辛等份研末,姜汁调成糊状,外敷肺俞穴;
或以止喘灵注射液(含麻黄、杏仁等的中药制剂,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必备的中成药之一)0.5~1ml分别注射两肺俞或两定喘穴,有迅速缓解哮喘的功效。
四、痹证
痹证,如《素问·痹论》所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故黎老治此证除用内服法辨证论治外,
常配合外治法,用祛风、散寒、除湿之苍术、川乌、草乌、桂枝、怀牛膝各15~20g、细辛8g煎水,趁热熏洗痹痛关节,继用药渣以布包外敷患处,治疗风、寒、湿邪引起的痹证颇有捷效。
五、腹痛
对过食生冷、感受寒湿之邪引起的脐周疼痛,或伴腹泻、呕吐者,黎老常以食盐约50g置热锅中大火炒热,放温,以不灼伤皮肤为度,填于脐眼,或布包熨腹,腹痛可很快缓解。
腑气不通,亦常为小儿腹痛之因。
黎老曾接治一林姓7岁男孩,因腹痛半小时来诊,当时患儿表情痛苦,面色青灰,全身出冷汗,双腿蜷曲,不能行走,下腹疼痛拒按。
当地医生诊断为腹痛(1.肠梗阻?2.腹膜炎?)。
黎老接诊后,见患儿虽面色青灰,但声高气粗,形体肥壮。
家长着急问平时他身体健康,饮食也注意卫生,怎会突然得此病呢?黎老问其饮食习惯及大便情况。
家长诉患儿平时喜欢吃肉,但不喜菜蔬,大便较干,每天均解1次,近两天暂未解。
黎老一边轻声抚慰患儿,一边检查其腹部,发现患儿除左、中下腹紧张拒按,其他部位则较柔软。
乃告诉家长此儿无大碍,乃因大便燥结,壅塞于大肠,气滞不通所致。
即以丹参注射液2ml分注双侧足三里穴,并取一开塞露注入患儿肛门。
旋即患儿大便,腹痛消失,面色转红润,行走自如。家长千恩万谢离去。经随访,患儿腹痛无复发。
六、口疮
治疗口疮,
黎老常以细辛、吴茱萸各10g,研细,以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涌泉穴,每晚1贴,约贴12小时取下,对虚火口疮效果好。
黎老解释说,此乃取“上病下治”、“引火下行”之意。
若心脾积热所致者,可以银花、野菊花各15g,浓煎漱口,继以喉风散喷患处。
七、蛇头疮
蛇头疮即“甲沟炎”,是由于剪指甲等原因损伤指甲,邪毒乘虚侵入指甲周围肌肤,出现指甲周围红肿、化脓、疼痛异常,甚至影响睡眠。
现在常采取切开排脓、拔指甲、运用抗生素治疗,但黎老运用草药外敷也治愈了不少手趾或脚趾长蛇头的患儿。
例黎老故交之女黄某某,9岁,一日忽然觉左手食指指甲周围瘙痒、疼痛,症状逐渐加重,曾外用解毒药膏无好转,遂在某医院治疗。医生建议拔指甲。
该女害怕手术,转而求治于黎老。当时发病已3天,患儿患指周围已红肿成片,皮薄光亮,扪之灼手,状如眼镜蛇头,疼痛异常,垂手时尤甚,眠则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黎老即亲自在校园花坛、草地采摘
新鲜的马蹄金,洗净,捣碎,敷在患儿患指头周围,嘱家长待草药干后,换上新药。
患儿敷上药即自觉冰凉舒适,一天后,疼痛减轻,可以安睡,患处皮肤渐变白。
3天后发现脓液从指甲边缘渗出,皮肤出现皱褶,已不疼痛。5天后,脓液排尽,肿痛尽消。
停敷药,嘱患儿注意患指卫生,做家事、接触污物时宜戴手套,此后未再复发。
马蹄金是匍匐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具长柄,圆或肾形,花单生、腋生,呈黄白色,故又名“黄胆草”、“黄食草”,“小金钱草”,喜生于山坡上,在广东等地随处可见。
其性味苦、辛凉。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黄疸、淋证、痢疾、水肿、疔疮肿毒、跌打损伤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