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存最久最完整的壁画“活”了!就在京西
北京日报 | 记者 孙云柯 吴镝
十铺壁画“活”了
京西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藏有十铺距今近600年的明代最高水平壁画。如今,山脚下建成全新的壁画艺术馆,壁画内容被数字化高清呈现,游客不用前往法海寺,也能获得沉浸式观展体验。
一座壁画艺术馆,沉淀了石景山区多年来文物保护的探索和积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形成的宝贵数字资产,让“沉睡”的壁画动起来、活起来,成为展现首都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又一范例。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球幕影院
皇家壁画翘楚长期默默无闻
京西古道模式口,悠悠驼铃数百年,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自2016年启动修缮改造,石景山区引入一批年轻态商业,为古街注入活力。如今,与模式口一起“活”起来的,还有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及其明代壁画。
法海寺并不知名,但它的壁画却极为精美。京西古道上为何存有这样精美的壁画?原来,明正统四年(1439年),御用太监李童为报皇恩,托梦白衣老人找到这块风水宝地,集资修建了这座寺庙。4年后建成时,明英宗朱祁镇赐额“敕赐法海禅寺”。
法海寺依山势层叠而建,四进院落,气宇轩昂。拾级而上,进入大雄宝殿,十铺壁画精美呈现在眼前。壁画共绘有77个人物,有男女老幼,佛神菩萨,姿态各异、神情不一,历经近600年依然色彩艳丽。
这些精美壁画来自宫廷“工部营缮所”,由画士官宛福清等15人创作完成,他们采用古代传统“描金”和“沥粉贴金”技艺,让壁画既金碧辉煌,又有立体浮雕效果。最为精美的“水月观音”像,观音身披白纱衣,披纱上缀有一朵朵六菱花,每个花瓣均由48根金线组成,细如蛛丝、薄如蝉翼,闪闪发光,令人叫绝。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观赏壁画后,曾用“最精致、最艳丽、最民族化”来评价。可以说,法海寺壁画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水平,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
这样的明代壁画艺术,却没能在历史长河中保持住光彩,随着明朝灭亡,它的繁荣戛止。20世纪30年代,英国女记者安吉拉·莱瑟姆将她游历法海寺的情景发表在1937年的《伦敦新闻》画报上,曾一度让沉寂的法海寺重回人们的视野。但直到今天,法海寺壁画仍有神秘色彩。贵为明代皇家壁画的翘楚,长期默默无闻,不为公众所熟知。
壁画真迹开始保护性开放
法海寺壁画穿越近600年,至今仍然不开裂、不变质,色彩保持艳丽,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但文物保存至今已比较脆弱,天气变化、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徐悲鸿、叶浅予等多位文化名人相继为法海寺壁画发声,时任文化部部长的沈雁冰致函北京市人民政府,要求对法海寺壁画进行保护。在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下,法海寺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法海寺文物保管所成立,法海寺文物保护步入正轨。
“作为属地政府,石景山区贯彻‘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方针,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探索文物合理化保护的最优路径。”石景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1983年起,石景山区对法海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修葺,翻修山门,补修加固周围垣墙,增设对大雄宝殿壁画的保护设施,重建四大天王殿,水电改造、绿化,红墙金瓦、油漆彩绘,让整个法海寺焕然一新。1985年5月1日,法海寺正式对外开放。
进入21世纪,文物保护观念发生转变。“身居寺庙的壁画不能被单纯保护为文物标本,法海寺壁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理应让更多人了解。对于我们这一代文物工作者来说,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迫在眉睫。”法海寺文物保管所所长庞献辉说。
从2003年开始,石景山区申请将法海寺修缮纳入北京市“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项目,在原址复建了药师殿和藏经楼,恢复了法海寺始建时期的建筑格局。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法海禅林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与以往不同,这次修缮创新采用了“珂罗版”技术对壁画进行原大复制,这种技术利用照相平版印刷复制工艺,可90%还原真迹的原貌。“珂罗版”壁画在复建的药师殿内展出,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壁画的新窗口。
“这项工作标志着法海寺文物保护工作向保护与利用并重发展。”庞献辉介绍。采用“珂罗版”复制壁画后,壁画真迹开始实行保护性开放,通过预约控制参观人数,每场参观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并采用完全避光的方式,游客全程只能使用冷光源手电进行补光,从而让壁画真迹得到更多“休息”。
数字复原为保护提供新思路
“珂罗版”技术在应用之初是一项创新的文物保护方式,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局限性逐渐显现受技术条件限制,壁画真迹的一些精彩细节难以呈现,且复制品也逐渐出现褪色现象。尤为遗憾的是,这样复制的壁画仍然是静态的、不可移动的,不利于壁画艺术的大范围普及、展示和推广。
逐渐兴起的数字化技术为法海寺壁画复原和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建立壁画基础数据库。2016年8月,石景山区启动法海寺明代壁画三维矩阵图像采集工作,力图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完整展现法海寺壁画全貌。
图像采集工作要求十分严格,既要保护壁画真迹完好无损,又要最大程度高清晰采集图像信息。由于壁画真迹长期处于黑暗环境,普通光源会发热,长时间照射将对壁画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采集工作使用了冷光源,最大程度还原自然光亮度的也不会发热,很好地保护了壁画。采集过程中,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对壁画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进出也受到严格控制。
法海寺壁画面积大、通道窄,工作人员需要在小范围内完成高精度作业。如寺庙大殿扇面墙后面的“水月观音”像面积达20.25平方米,而采集器一次只能拍摄30厘米×60厘米的图像范围。为了完成这一铺壁画的采集,采集器至少要调节一百多次,整个过程持续数小时,工作人员必须一直站在殿内狭窄的环境中,随时调节角度、灯光,从而保证收集的图像最大程度还原真迹。
2019年4月26日,通过数字技术采集并“立体重现”的法海寺壁画在藏经阁亮相展出,游客可通过触摸一体机、高清LED大屏、4K高清电视等数字化科技设备感受壁画艺术之美。
数字化复原壁画意义重大。数字媒体展示方式不仅突破了大雄宝殿壁画真迹参观条件的限制,而且展示的内容更加清晰、更加丰富,真正让过去“沉睡”的壁画“活”起来。
从此,法海寺壁画进入了4K高清影像时代。
法海寺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展厅
新馆建成提供沉浸式体验
拥有了基础的影像数据,法海寺壁画展示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无限多元。近年来,辖区内以科技服务、数字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发展迅猛,让石景山区对壁画数字化展示有了更多底气。借鉴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等成功经验,在法海寺之外建立一座全新的数字化壁画艺术馆成为可能。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由原西山翠林茶社改建而成。从门外看,青山翠柏掩映,古色古香,朱漆木门上书“翠微丹青”。推开木门,落地窗内,设置了接待大厅、序厅、壁画厅、球幕厅、复原厅、尾厅等展示空间,将法海寺壁画的前世今生、创作细节、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娓娓道来。
乘坐电梯下行,负一层的展厅是艺术馆的核心展区,序厅里的4块巨型屏幕介绍了法海寺的“五绝”,在展示法海寺壁画时,4块屏幕全部打通,整体呈现壁画的空间布局、内容结构。
再向前走,一幕幕4K高清显示屏详细展示了法海寺壁画的具体内容,展示的人物、画面尺寸均1比1还原真迹,还能动态高清展示局部细节,配套详细语音讲解。如“水月观音”像,高清屏幕可以将壁画的细节放大到极致,清晰地展示每一笔技法,特别是观音身上的白色披纱。,与此屏形成三角形布局的还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屏幕,将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像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其技法如何在头部眉眼完全一样的情况下,通过细节区分不同的人物形象。
“我们通过技术手段,放大、拉近展示局部精彩细节,并逐项介绍壁画内容,让观众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壁画,整体观赏下来时长可达4个小时。”法海寺壁画艺术馆馆长刘晓波介绍,“我们还引入了国内外近百个文物、石窟资料,与法海寺壁画进行横向对比,让观众更加清晰直观了解法海寺壁画的来源与影响。”
作为艺术馆的一大亮点,展厅每到固定时间,所有屏幕都会停止,统一播放法海寺壁画的动画视频。此时,整个展厅从顶部到墙壁到地面,全部变成一个艺术整体,让观众充分享受置身于壁画艺术世界中的沉浸式体验。
,展厅内还设有一座360度全环绕的球幕影院,播放《梦·法海》影片,讲述关于法海寺壁画画师宛福清创作壁画的故事。画面中所有的人物、动物形象均取材于法海寺壁画,并通过3D建模展示出来,带领观众穿越回明朝建寺之初,回顾当年文人画师的创作风采。
数字化展陈如今走出国门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通过应用新型的数字技术,突破了空间、时间维度上的限制,完成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转型,让文物壁画动起来、活起来。
前期,在法海寺壁画完成三维矩阵图像采集后,石景山区已经做出了部分壁画艺术展示的创新尝试。庞献辉介绍,法海寺壁画数字影像先后成功亮相缅甸、澳门和文博会、服贸会,向海内外介绍了法海寺明代壁画艺术,展示了利用三维矩阵数字技术成果制作的数字宣传片、VR体验作品等,展现了历史文化名城和科技旅游的风貌。
如今,随着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的建成,进一步扩大了法海寺壁画数字内容展示的内涵和外延。游客可以先到壁画艺术馆了解法海寺壁画,数字化观展的丰富性、趣味性及沉浸式体验,甚至优于传统的壁画真迹参观。
“数字化展陈的好处就是形成了数字资产,这样法海寺的展览可以‘走出去’,外面的展览也可以‘走进来’。”刘晓波介绍,法海寺壁画如今不但可以走向全国各地,还可以在国外布展,只要有场地和设备,甚至还可以多地展览。艺术馆现有的展陈空间和设备,还可以用于引入其他地区优秀的数字化展览,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游客的观展体验。
专家观点
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庞献辉
在我国壁画艺术史上,法海寺壁画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从艺术水平、规模、人物塑造、绘制技艺、制作工艺及保存完整程度等方面,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最。它是我国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作的精美壁画,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在壁画方面的代表,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
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在法海寺壁画保护和管理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壁画三维矩阵信息采集工作是历年来对壁画本体保护资金投入最大、科技手段最高、制作最精细的一项工作从文物信息建档留存到保护现状的调查,从保护研究跟踪到保护技术数字模拟,从虚拟实景漫游再到展览和文创品的开发……壁画数据库的建立,为壁画的科学保护、展示、利用和文化交流提供了科学依据与便利。
针对壁画本体保护,法海寺还启动了预防性壁画保护监测项目。借助精密仪器及专业技术,对文物进行实时监测与定期检测,建立文物数字档案,为壁画的保护、研究以及展示弘扬等提供有力支撑。项目成果将形成北京寺观壁画保护技术规范,成为地方标准的一部分。
当前,法海寺壁画的历史价值得到有效保护,文化价值得以深入挖掘,审美价值进一步凸显,时代价值及科技价值进一步显露,正在成为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张重要名片。
(作者系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