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美的石棺床 永陵石棺床
最精美的石棺床
1942年抗日期间,四川省成都市挖掘防空洞时,在今西郊三洞桥地段偶然了排列整齐的砖砌体,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经学家的断定,这里是一座古代墓葬,后又经过发掘,才弄清楚原来称为抚琴台的土丘,竟是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发掘完毕,地宫仍行封闭。解放后,经过修葺,1979年起对国内外参观者正式开放。
王建是唐时许州舞阳(今河南省舞阳县)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年轻时做屠牛和贩私盐买卖,后投唐忠武军,迁升为队将。光启二年(公元886年),他随唐僖宗避乱逃到四川,后出任利州刺史。大顺二年(公元891年),王建占据西川,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兼并东川,后又据有山南西道地,天复三年(公元903年),被唐昭宗封为蜀王。公元907年,唐亡,王建称帝于成都,国号"蜀”,史称“前蜀”。公元918年,王建病殁,葬在“永陵,’。永陵地宫分前、中、后三室.中室的中央稍偏右的地方,有一座放置棺椁的棺床。床作须弥座,高0.84米,长7.54米,宽3.35米。床上铺珉玉板一层,玉板上为三层木台级,台级上放置棺椁,永陵被盜,棺椁都已朽烂。棺床东、西两侧,透雕(今人称雕)十二个力士,身着甲,头束发或戴盔,盔甲上革带金厲颇富质感。股以下埋于土中,面向棺床,各以手置于棺宋下,作出扶抬棺床的姿态。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力士们都雕成半身胸像,这是由于扶冶动作‘的需要,表现出力士全身之力都集结到雄健的手腕上,以承受棺床的压力3这样的处理方式,反映了古代雕刻家的巧妙构思。最精致的是床的南、东、西三面,雕刻着一组艺术价值极高的乐舞石刻,共二十四幅,每幅雕刻伎乐一人。南面刻舞蹈者二幅,弹琵琶、拍板各一幅.东面刻击正鼓、击齐鼓、击和鼓、吹笛、吹養篥、击羯鼓、击輯牢、击鸡娄鼓、击答腊鼓、击毛员鼓等十幅。西面刻吹篪、吹排箫、弹筝、吹小齋篥、弹箜篌、吹叶、吹笙、吹贝、击铜紱、击羯鼓等十蝠3这是一支一千多年前的混合乐队,也是唐五代燕乐风格的一套完整的宫廷乐队的缩影a
乐队中有些乐器名称奇特,如毛员鼓、答腊鼓,我们看了雕刻的图像才知道演奏方式,前者全用手拍,后者却以指擦。还有箜篌,这种乐器到清代就失传了。壬建的棺宋西面留下了伎乐正在弹奏箜篌的生动形象。这座精雕细琢的石刻宫廷乐队,也保留了唐代乐队的某些特征。唐代音乐艺术,由于敢于吸收外族'外来音乐文化的fe处,结合着固有的华-夏之音的传统风格,兼收并蓄,融成一体,使得唐代音乐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在唐代宫廷乐舞中,龟兹乐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在王建墓石棺床四周所刻的伎乐队的乐器编配,也是龟兹乐与传统清乐的结合。,这组乐队,引起了国内外音乐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为我们了解、研究唐、五代乃至宋器乐编制的演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文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