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党内第一实权人物是哪位苏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兼粤军总参谋长。而蒋介石左倾的政治立场,更是受到当时名为苏联顾问,实为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第一实权人物鲍罗廷的赞赏。
鲍罗廷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熊丰,原题整理党务案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导火索吗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整理党务决议案》,规定不得怀疑和批评孙中山及三民主义;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名册须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职的中共党员人数不得超过1/3,并不得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之部长等。过往的党史研究一般认为,《整理党务案》是蒋介石联合国民党右派对中共的打击和限制。时隔90年,伴随着档案材料的解密以及相关研究的丰富,回顾这一事件,我们不禁要问整理党务案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它真的是蒋介石蓄谋已久的对中共的一次打击吗?而它的发生,又是否预示着国共合作不可挽回、必将走向破裂呢?这一切,都要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说起。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的内部分裂与蒋介石的崛起
一般认为,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及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大会选举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在此之前,中共三大已经通过决议,要求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5年孙中山辞世,国民党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开始爆发先是冯自由等在北京组建国民党同志俱乐部,否认中央权威;接着是廖仲恺遭党内不满容共政策的右派刺杀,国民党最高领导层破裂,被认为参与暗杀的胡汉民和许崇智被迫离开中央;是林森、居正、邹鲁等国民党元老和中央执行委员在北京西山集会,提出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解雇顾问鲍罗廷等主张,与广州的国民党中央分庭抗礼。一时间,国民党内部风雨飘摇,党内高层在联共还是分共的问题上争吵不休。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蒋介石开始登上了权力的舞台。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兼粤军总参谋长。而蒋介石左倾的政治立场,更是受到当时名为苏联顾问,实为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第一实权人物鲍罗廷的赞赏。
早年的蒋介石对苏俄充满了景仰。早在1919年1月1日的日记中,蒋介石就写道今年拟学习俄语,预备赴俄考察一番。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更是表示企仰靡已。在访问莫斯科期间,蒋介石更是通读了《马克思学说概要》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领略真味,不忍掩卷。
1925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遇刺后,鲍罗廷通过一年多的考察,认定蒋已经成为可靠的左派将领,使其担任广州卫戍司令,与国民党的领袖汪精卫以及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组成三人最高权力小组。随后蒋介石又以许崇智的下属与廖案有牵连为由将许解职。这样一来,蒋介石就由国民党一大时连中央执行委员都不是的边缘人物,一跃成为了除汪精卫以外的国民党第二号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