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在北京钟楼的回忆与故事,真有鬼的存在?
说起北京钟楼,在北京的人都知道那里流传着一段鬼故事。真实的北京钟楼是不是真的有这些传说呢?今天,奇事网小编找来了一篇北京钟楼的回忆故事,这篇故事由一个健康学博士写成,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钟楼那些温暖的回忆吧。
儿时的北京,印象里就是天天晴日日慢,就那么慢慢吞吞地一天一天。
在除夕的守望里,一起来回忆。
北京钟楼写真
说北京太大太空,其实我小时候的生活区域,就是以北京钟楼为圆心的两、三公里的地界儿吧。因为北京钟楼在中轴线上,所以这区域也跨了东西城呢。记得小时候是不被大人允许走太远的,虽然那时候社会治安还很好,却总被吓唬会被拍花子的拍走。所以每回接近世界边缘都充满紧张和兴奋。哪是世界边缘呢?
基本上,东边沿着北京钟楼东大街,过了宝钞胡同锣鼓巷,到了交道口就到头了,最远就去交道口电影院看电影,那时候的少林寺,珊瑚岛上的死光,生死搏斗,都是在那看的。提到电影院,还有一座,叫圆恩寺电影院,就在圆恩寺胡同里,也是我们经常去的,就记得在宝钞胡同附近拐来拐去,一会儿就到了。那时的电影票也便宜,基本上五分一张,后来涨了一倍,变成一毛一张了。再说西边到了铸钟胡同,前麻厂胡同就是头了。很少再往西了,虽然当时的5路公共汽车可以一直到德胜门,但小的时候是坐公共汽车都是要出远门的,平时基本靠走。南边儿,地安门大街就是边缘,穿越它去景山,少年宫,北海,故宫,那就是出远门,去旅游了。北边儿,旧鼓楼大街的豁口儿就是头儿了,那时还没有二环路,只是一条当时觉得很宽很宽的马路,过了那条马路,就是荒郊野外了,甚是恐怖。
这,大概就是儿时的活动范围了。
那时的生活轨迹也很单一,就是去上学和放学回家。草厂小学就在草厂胡同里,出口在北京钟楼东大街上,早晨出来,去学校都会去三大爷的早点铺买油饼儿,那个饭馆儿现在还在,只不过改了名,好像美国总统还去吃过炒肝儿。总统肯定不知道炒肝儿是什么,但那个饭馆儿肯定出了名。
从三大爷早点铺顺着北京钟楼围墙往西到鼓楼前的正门,那就是我儿时的CBD商圈了。那有路西的马凯餐厅,地安门百货公司,食品店,路东泰林副食店,以及烟袋斜街口的冷饮店,和街里面几个新疆人烤羊肉串儿。
要是再绕着围墙走,就到了鼓楼后面。紧贴着围墙有口大钟,打我记事儿就在那儿立着。上面刻着各族文字,据说是永乐年间的。那时也不懂什么保护文物,成天界围着钟瞎闹,还经常试图爬上去,很难。
当时钟北京钟楼间没有那个广场,是一溜房子,路西是理发店,东面是小副食店由于经理姓刘,我们一般叫那个小卖部“小刘”。小刘旁边是个小酒馆,印象中那里面总有几个大爷,像长在里面生了根。酒馆儿北边是个食堂,印象里就没营过业,而烤的果酱面包倒是很好吃。
再往北就是北京钟楼的正门。门洞里石碑隔不久就会一团墨黑,后来才知道这是不时有人来拓印碑文造成的。现在很遗憾当年天天从门前过,甚至在石碑上爬上爬下,就从没有欣赏下碑文了解下碑文。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