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捞尸人的恐怖经历
在这个社会中,什么样的职业都会有,而大家有听说过捞尸人这样的职业吗?而这种职业的人,也是一种经常游走在生死边缘的人,为何那么说?就是赚死人的钱,所以也是称之为阴阳跨界人,那么职业捞尸人的恐怖经历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捞尸人的恐怖经历
职业捞尸人
他们是一群游走在生死边缘的人,又被称为是阴阳跨界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职业捞尸人。与此,挟尸要价、坐地起价等负面词语也常在媒体出现。
精神重压不只是金钱与良知的较量
捞尸人在打捞尸体 在不少人的眼中,捞尸业是个很赚钱的行当。但事实上,很多捞尸人背负的是沉重的精神压力。由于这个职业与死尸接触太多,职业捞尸人被一些人认为有邪气,不干净;有人说他们赚死人的钱,太不道德。
而另一方面,由于从事的职业风险系数高,这个群体的人常常被保险公司拒绝门外。不少人在遭遇变故时,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北京60多岁的崔杰曾在1月份的冷水里捞过尸体,在化粪池中捞尸时皮肤还被感染了,留下了后遗症。光他的一件半干式潜水服就花了1万多元。很多人由于无法得到保险,只能把这些成本和风险都摊到每次的捞尸生意中。
一方面是死者家属觉得捞尸人是发死人财,趁火打劫;一方面是捞尸人利益得不到保障,自己承担巨大的成本和风险。这种两难的困境缘于公共打捞资源的稀缺--不少人因为没有官方的打捞队可以去寻求,所以才会不得已选择民间打捞队,更源于政府的缺位--监管缺位,缺少相应的法规对之进行规范。
早在2010年,一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应加快建立规范化、正规化的溺亡打捞应急制度。拥有一支长期固定、制度健全、体系完备、身份明确、保障有力的民间溺亡打捞协作团体,并将其纳入到政府公共应急制度内。
社会对捞尸行业有需求,这是不争的事实。解决行业乱象需要政府在对民间打捞队规范化、法制化的,增加设置对公共水域的守望员和救生员,建立公共救援与打捞的专业队伍,用以引导并规范整个打捞行业。官方与民间打捞队并行,互相支持与补充,这才是打捞尸体行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当行业发展有序,公共打捞不再是稀缺资源时,或许职业捞尸人这一群体面临的争议和困境才能逐渐淡去
职业捞尸人恐怖经历有哪些
职业竟有捞尸人。长年累月江边住,风吹雨打伴光阴。成人之美人自美,生活虽属中下贫。但也算过得去了!
近日,四川一男子跳江自杀。渔民向前去认尸的家属索要1.8万元捞尸费,家属拿不出钱只好让遗体继续泡着。后经民警协调,双方定价5400元,遗体被打捞上岸。死者父母认为,渔民收的捞尸费太贵是在挟尸要价。打捞起邓树超遗体的渔民表示,打捞尸体很不吉利,他们花了很大功夫将遗体捞起,收取辛苦费理所。
在距兰州市30公里的黄河沿岸的捞尸人,他们常年守在岸边,以打捞河中浮尸,向其家属收取报酬为生。
每天早上六点整,家住黄河边的老魏便会准时出门,步行两三里路,来到河边的石屋前,点上一支烟,眼看着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在平坦的黄河河面上,开始一天的工作。
老魏名叫魏应权,今年63岁,打小在黄河里玩大。老魏的家住在距离兰州市约30公里的皋兰县什川镇下河坪村。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基本上都姓魏,由于土地较少,大家都以养羊为生,老魏家也养了100多只山羊,被儿子用船运到黄河对岸的孤岛上,根本用不着人经管。
老魏的工作其实非常寂寞,常年盯着黄河,偶尔有浮尸漂下来,他赶紧划着羊皮筏子打捞上来,然后等待有人来认领,收取一定的报酬。在兰州当地,如果有人突然失踪,大家常常会怀疑是否走了水路,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像老魏这样的人,提前打个招呼,将失踪人的体貌特征告诉他们,让其留意些,有的寻人心切交上100元定钱。背后,大家都将这些打捞尸体的人称为黄河水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