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景阳冈到底是打死了老虎还是打死了人?
梁山好汉中打虎或杀虎的有四人,都是山东好汉。武松赤手空拳打虎,李逵刀杀4虎,解珍解宝二人是用窝弓,射中老虎。还有一个打虎将李忠,只是一个名字而已,根本没见过老虎,如果老虎来了,别说打虎,估计吓得尿裤子。为什么武松打虎的名声要比他们打得多呢?这样比较可见武松打虎的艰难性远远超过后者。
咱们看看武松打虎前干了啥。《水浒传》第23回景阳冈武松打虎中这样描写武松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归纳武松打虎成功三要素酒壮英雄胆、拼命自保、牛肉长力气。
武松喝的酒是三碗不过岗,武松一口气喝了18碗,相当于正常人的6倍,武松处于醉酒状态,酒壮英雄胆,所以面对老虎的突然出现,武松没有害怕。
武松面对老虎,很明显武松是弱者,武松面临的是保命的问题,而李逵杀虎是为母报仇,解珍解宝是为了完成官差,他们都不如武松的情况危机。武松只有调动自己的潜能,拼死相博,面度老虎的轻敌,武松侥幸占了上风,而此时的老虎使出三板斧后不会打斗了,竟然自己挖坑,把力气消耗在无用的挖坑上,结果给自己挖好了坟墓。
武松靠自己身手两只手就势揪住老虎顶花皮,按将下来。人虎处于相持阶段,谁有后劲谁能胜利,这时候武松吃的2斤熟牛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宋代的1斤折合现代是600多克,武松吃了1公斤多牛肉,所以有持续的后劲,终于打败了老虎。假设说那天老虎也吃了牛肉,很可能武松被老虎吃。也就是说牛肉能很快转化微能量。
美酒、牛肉加好汉,就是《水浒传》成功的三要素,所有专家学者分析出来的这精神、那主旨,离了这三样就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观众欣赏得就是美酒的豪情、牛肉的酥香以及好汉的直率。只有这些最质朴的东西,才能最深入、最永久地打动人心。
任凭武松在威武,他在老虎面前也是一个弱者。所以就有一个问题,武松真的打死老虎吗?那就从武松人物形象的源头看看
元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中,武松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在宋元时期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如此写道行者武松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奇事网以上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
元杂曲中,有红字李二作杂剧《折担儿武松打虎》、《窄袖儿武松》等以武松为主角的曲目,亦有《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武松作为梁山好汉之一登场。 元初高文秀所作《双献头武松大报仇》(已佚)
《水浒传》中武松的蓝本取材自元末张士诚起义的部将卞元亨。武松景阳岗打虎的故事即是来自于卞元亨打虎的事迹。又有杭州地方志显示,宋代杭州有一名为武松的提辖,曾刺杀蔡京之子,或为水浒武松之出处之一。这说明武松打虎的源头有两处,一处是打虎,一处是杀人。
一、《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蓝本取材自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部将卞元亨的事迹。
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他商人出身,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健硕美男子,还是卞仓一带的武举,曾经踢死过一只老虎。据说是一脚踢中了老虎的下颔,那老虎当即毙命。施耐庵借题发挥了一下,把打虎过程写的生动化,于是乎就有了《水浒传》中精彩的武松打虎。
元朝末年至正年间,贩卖私盐的张士诚起兵反元,卞元亨跟随张士诚起义。在卞元亨的邀请下,施耐庵成为了张士诚的军师。因而施耐庵得以熟悉张士诚统治集团内部的许多情况,结识了农民起义军中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他们被逼起义造反的原因。《水浒传》中有不少人物原型便是张士诚的军营之中得来的。
二、地方史籍如《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等都曾明确记载,称武松为北宋时的杭州提辖,原是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并强调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罢官。武松也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
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倚仗乃父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武松对其恨之入骨,于是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门前,待蔡鋆出门之际,暴起猛刺,当即杀死了蔡鋆。而后武松被官兵蜂拥围攻,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其于西泠桥畔。
武松打虎成就了一个人物形象,至于是打虎还是杀人就仁者见仁了,不过《水浒传》中的武松确实是在景阳冈打死过老虎,那是一个人物形象,不是真实存在,不能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