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的东昌战役
东昌战役是靖难之役的一部分。发生时间在1400年12月25日,参战方是燕王朱棣军和明朝建文帝军。
济南之战后,南军因撤换主帅取得主动优势,遂主动发动讨伐战。建文二年(西元1400年)十月,朱棣闻报南军北上,主动南下迎击,明令征辽东,暗派徐理、陈旭在直沽(今天津市中)修浮桥,以绕过青县、长卢的南军防线部署。
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朱棣闻报南军北上,决定在南军落脚未稳之际,夺取沧州,再度南下。于是下令出征辽东,暗中派人在直沽(今天津市中心)修建浮桥。十月二十五日,燕军从通州折转向南行进,日夜兼程,十月二十七日到达沧州,南军守将徐凯尚在筑城中;燕军仅用两天就攻下沧州,徐凯等投降。燕军自长芦渡河,十一月初四到达山东德州。朱棣计划招降盛庸未果,于是转而南下。盛庸袭击燕军后军,但遭到失败。十一月,燕军到达山东临清;朱棣决定扰乱南军的粮道,遣轻骑至大名,焚其粮船。燕军从馆陶渡河(卫运河,京杭运河的一部分;当时黄河夺淮入海),先后到达东阿、东平,威胁山东南方,迫使盛庸率军南下。盛庸将计就计,决定在东昌(今山东聊城)与燕军决战,并在阵中摆了大量火枪和毒弩。
十二月二十五日,燕军到达东昌。朱棣仍然亲自率军冲锋,先冲击南军左翼,没有冲击成功;然后又冲击南军中坚,盛庸故意打开阵将朱棣诱入,然后合围,朱棣被南军重重包围。燕军大将张玉、朱能(一说还有朱高煦)分别引兵来救,朱棣死战,终于和朱能会合,逃离战场。燕军损失惨重大量燕军被火器所伤,张玉被南军包围,战死。南军大将平安亦率兵赶来,与盛庸合兵作战。次日,燕军战败,遂北还。在击退南军的阻截后,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十六日,燕军返回北平。张玉战死,令朱棣悲伤的食不下咽。
东昌之战,朱棣多次濒临险境。由于朱允炆有“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旨意,南军将士惧怕战后反攻倒算,既不敢伤害朱棣,又难以活捉,只得放任自由;朱棣也恃此特权,单骑殿后,南军无可奈何。东昌之战毕竟是靖难以来南军的第一场大捷。惠帝朱允炆十分高兴,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恢复了齐泰、黄子澄的官职(建文元年十一月两人被罢免,但仍作为智囊留用;至是恢复齐的兵部尚书和黄的太常寺卿职务),并以东昌大捷告太庙。盛庸军势大振。燕军经此败,以后再南下,皆由徐沛,不再走山东。
战斗过程
进军和前哨战
十月廿五,领军从通州折南,沿河昼夜兼行,袭擒监仓哨所百余人,南军遂不知燕军动向。十月廿七到沧州,敌军守将徐凯尚在修筑防御中,将士来不及换上战甲即投入战斗。燕军大将张玉(一说朱棣亲自)率部队肉搏攻下沧州城。斩首万余级,获马九十余匹,生擒都督徐凯、程暹、都指挥俞琪、赵浒、胡原、李英、张杰并指挥以下百余人。 燕军自长芦渡河经过景州,十一月初四到达德州,并不理会济南城。 时盛庸守卫德州,朱棣招降盛未果,遂南下;盛庸军袭击燕军后军,却因为朱棣亲自殿后,将士都不敢射箭或接战擒敌,即便朱棣所部仅数十骑,燕军擒杀百余人再而全军而退。
十一月,燕军到达临清;朱棣决定扰乱南军的粮道,遣轻骑至大名,焚其粮船。燕军从馆陶渡河(卫运河,京杭运河的一部分;当时黄河夺淮入海),先后到达东阿、东平,威胁南方,迫使盛庸南下。 盛庸将计就计,决定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决战,并在阵中摆了大量火枪和毒弩。
首日作战
十二月廿五,燕军至东昌,盛庸率部出城迎击。朱棣仍然亲自率军冲锋,沿用之前的战术,先冲击其左翼,但因盛庸部署了精锐步兵于彼而不动;然后又冲击其中坚,盛庸开阵将朱棣诱入,然后合围。朱棣被重重包围,燕军张玉、朱能(一说还有朱高煦)分别引兵来救,朱能(或朱高煦,下同不表)负责杀入重围援救朱棣,张玉则负责吸引分散敌军,终于朱棣和朱能会合,逃离战场。但大量燕军军士被预先布置的火器剑弩所伤,张玉则战死。平安亦率兵赶来,与盛庸合兵作战。
再战和败退
次日,燕军再战不利,共计损失万余人,遂北还,盛庸等率部追杀,北军死伤甚多。
击退南军的阻截后,建文三年正月十六,燕军部队返回北平。
张玉战死,朱棣十分悲伤。
结果影响
燕军
东昌之战,朱棣多次濒临险境。由于朱允炆的“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旨意,诸位将领怕被朱允炆带上杀叔的帽子,而被处决,又怕抓住朱棣让朱允炆难做,朱允炆之后会刁难自己,南军不敢伤害他,也不敢抓他;朱棣也恃此特权,单骑视察前线或殿后,南军无可奈何。
建文军
东昌之战是靖难以来南军的第一场大捷。惠帝朱允炆十分高兴,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恢复了齐泰、黄子澄的官职(建文元年十一月两人被罢免,但仍作为智囊留用;至是恢复齐的兵部尚书和黄的太常寺卿职务),并以东昌大捷告太庙。
局势
盛庸军势大振,燕军经此败,以后再南下,皆由徐沛,不再走山东。
在靖难全局中,盛庸、平安等人通过山东境内的两次胜利消耗了燕军有生力量,有效遏制了燕军南进之步伐,使得山东全境尤其是德州、济南等战略要地得以巩固。使得局势一时平衡,南北二方都无法取得压倒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