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内战简介 罗马内战时间、影响
【战争时间】公元前1世纪40~前30年代
【战争地点】罗马内部
【交战各方】罗马内部各派别
【关键人物】恺撒、安东尼、屋大维
【战争背景】
公元前2世纪中,罗马上层统治阶级已经意识到,在社会矛盾、阶级矛盾不断尖锐的情况下,奴隶主的共和制形式已过时,因而必须采取一种更加有力的统治形式——军事独裁。由于罗马共和国被元老贵族控制,改制阻力极大,关于改制的争论延续很久,甚至发生流血事件。而平民派中的奴隶主代表人物凯尤斯·尤利乌斯·恺撒早就觊觎独裁宝座。他征服高卢,攫取大量财富,拿其中的一部分救助罗马平民阶级,因而在人民中的声望不断提高。除此之外,恺撒还拥有一支庞大的久经战场、忠诚可靠的军队。
公元前50年,大部分贵族派元老唯恐恺撒建立政权,于是拒绝延长其高卢总督的任期,并要求其遣散军队。公元前49年1月,恺撒拒不接受遣散军队要求,并率领一个军团向罗马开进。以格涅乌斯·庞培为首的敌对派措手不及,无力抵抗,逃往希腊。于是,奴隶主两派之间争夺政治统治权的内战就此爆发。
【战争经过】
公元前88年,为争夺对本都国王的出征权,以马略为代表的平民派同以苏拉为代表的贵族派之间进行了一场激战。当时苏拉担任执政官,便利用大权先发制人,率军攻占了罗马城,把持元老院不得不宣布马略为“公敌”,没收了其财产。紧接着,苏拉率军出发,东征叛离罗马的属国本都。马略被迫亡命非洲。苏拉离开罗马后,马略联合同党秦纳等人,于公元前87年乘机占领了罗马城,大肆屠杀苏拉的追随者,并于公元前86年第7次担任罗马执政官。公元前83年,苏拉在结束米特拉达梯战争后率军赶回意大利。马略派组织兵力抵抗,但遭到惨败。第二年,苏拉又攻占罗马,不仅成为罗马执政官,而且恢复元老院的特权地位,自任无限期独裁官,成了罗马历史上第一位大权独揽的终身独裁者。马略与苏拉两派之间的战争是最早的罗马内战。
公元前78年,苏拉病故后,罗马陷入混乱状态,各派将领拥兵自重。公元前60年,步入政坛的三位新生实力派人物恺撒、克拉苏和庞培实行秘密结盟,左右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同盟”。同盟中,作为苏拉女婿的庞培拥有最强大的实力,而刚刚从政的恺撒,实际上只是一个配角。两年后,恺撒出任高卢总督,并在长期的高卢战争中大量聚敛财富,进而拥有重兵,为后来的战争积蓄了一定的实力。
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与安息作战中阵亡,于是三雄变成了二雄,恺撒与庞培之间的权势争夺日趋激烈。高卢战争结束后,恺撒写成《高卢战记》一书在罗马广为散发,向公民宣传他的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他已掌握了空前强大的实力,有久经征战的10个军团在他麾下,更有在高卢战争中掠夺的巨额财富供他在罗马网罗党羽、收买群众。这样的形势迫使庞培同元老院的联合更为紧密,他们把打击目标集中在恺撒及其党羽身上。
公元前50年,庞培与元老院串通。他们为了削弱恺撒的实力,命令恺撒在高卢总督任期满后立刻交出行省统辖权及军权,解职回国。恺撒回信要求庞培也放弃兵权,否则决不服从,并不惜兵戎相见。元老院视此信为战书,立即在第二年元旦决定恺撒应立即卸任,视恺撒为“公敌”。恺撒派的保民官安东尼等对此行使否决权不成也遭到元老院的迫害,不得不逃往恺撒在山南高卢的军营,罗马内战一触即发。
元老院立即宣布恺撒为“公敌”,全国顿时进入紧急状态,临时授命庞培召集军队保卫罗马。恺撒得知后,大为恼火。公元前49年1月10日,恺撒以“保卫人民夙有权利”为借口,急率身边仅有的第13军团和辅助部队约5000名步兵和300名骑兵,越过阿尔卑斯山,抢先到达高卢和意大利交界的卢比肯河,直扑罗马。当时凡是驻扎在意大利之外的统帅,若没有元老院的同意,率兵渡卢比肯河是要以叛逆论处的。恺撒望着卢比肯河奔腾的河水,心中踌躇起来。他权衡利弊,感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破釜沉舟。恺撒渡过卢比肯河,接着占领意大利北部的翁布里亚和伊特刺里亚地区,并迅速向纵深发展。
元老院知道恺撒不会受命,早已开始着手战争准备。但恺撒突然地出现在意大利,远远出乎元老们的意料。仓促之下已经招募的一些士兵,难以抵挡恺撒的进攻。在恺撒的紧逼之下,庞培被迫率领大批元老仓皇逃往希腊,准备在那里再做抵抗。恺撒迅速占领罗马和意大利本土,随后领兵赴西班牙,他对西班牙的庞培之军,采用封锁通道,切断粮食补给来源的办法,迫使敌人不攻自破,望风而逃;对俘虏之敌,一不杀戮,二不伤害,用非常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们。恺撒“先打败无将之兵,后杀无兵之将”的原则十分成功。整个西班牙战役只几十天即告结束。
恺撒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击败庞培在西班牙的部属,返回意大利后,又凭着他的智慧在意大利也建立了一种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经济局面。一年后,他当选为执政官,并宣布为独裁者。
恺撒实行各省居民与罗马人权利平等的政策,以获得社会支持。他的军队迅速增至18个军团,而庞培在希腊总共仅有9个军团。拥有东方广大地盘的庞培在兵员数量和军需储备上仍居优势,并且掌握着制海权。公元前49年11月,恺撒率领7个军团出其不意地在希腊登陆,开始东征。但他的另一支远征军,4个军团和1个骑兵队,由于敌人控制海面未能按时登陆,直到公元前48年春才同恺撒会合。遗憾的是,庞培贻误战机,未能各个歼灭恺撒军队。难怪恺撒当天晚上对朋友说“如果敌人中有一个懂得兵法的话,战争今天就结束了。”部队会合后,恺撒把庞培的几个军团围困在都拉斯的筑垒兵营里。但历时3个月的围困并未成功,只好撤到色萨利。庞培得知恺撒已进入色萨利,立即率军追击,双方于公元前48年8月在法萨罗进行了一场决战。
战斗开始时,恺撒以伏兵3000突袭庞培的精锐骑兵,庞培骑兵都是罗马新兵编成,缺少战斗经验,一时无法抵挡凶猛的恺撒步兵,纷纷逃跑。骑兵逃走后,所有弓弩手和投石兵处于无防御的地位,左翼步兵失去骑兵保护。庞培立即命令步兵在原地阻击敌人进攻,而恺撒设伏步兵击溃庞培骑兵后,随即插到庞培左翼步兵的侧面。已被打退的恺撒骑兵又乘此回转枪头,纵兵急击。受到两面打击的庞培左翼很快被击溃。接着,恺撒率领他的队伍全线转入进攻,并让传令官传令“缴枪不杀,财产归还”,从而瓦解了庞培军的斗志。结果庞培军一败涂地,亡近万人。庞培率领少数将士连夜逃往埃及,不久被人杀死。庞培死后3天,恺撒追踪庞培军团在埃及登陆。他卷入了埃及内讧,打败了托勒密国王的部队,把托勒密的妹妹克利帕特拉拥上王位。接着,恺撒又率兵进入叙利亚,用五天的时间结束了全部战役,征服了小亚西亚。公元前47年8月,恺撒仅用了千名骑兵就征服了支持庞培的本都王子。凯旋归来的恺撒,立奏凯歌,历史上留下了他那句“我来到了、我看见了、我胜利了”的名言。第二年,恺撒在非洲登陆,并在塔普苏斯城附近击溃贵族派军队。接着他又挥师西班牙,在孟达一战中击败庞培两个儿子的反抗,从而胜利地结束了内战。
公元前45年9月,恺撒凯旋回到罗马。他获得了无限期的独裁权,并获得了一系列的特权和荣誉称号,所有罗马属地都归于恺撒的统治。接着就开始制定改革整个罗马的法律制度和计划。,元老贵族派对他一直心怀不满,秘密组织了反对恺撒的同盟。第二年3月15日,亲信布鲁图斯与同伙卡西乌斯在元老院会议厅向恺撒连刺23剑,一代天骄就这样死于亲信的剑下。
恺撒之死恺撒被刺身亡后,安东尼成为恺撒派的代表人物,他派兵镇压了因恺撒葬礼而引发的平民及奴隶暴动。由于安东尼领导下的恺撒派缺乏对夺权斗争的统一筹划,以“罗马散文泰斗”西塞罗为首的元老院的地位有所增强。加之此时恺撒的养子屋大维、一位年仅18岁的青年突然步入罗马政坛,也给元老院以可乘之机。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在恺撒遗嘱中被定为继承人。安东尼和恺撒派的将领对这个从外地赶来奔丧的青年人相当轻视,屋大维却非同凡响,胆略兼备。他知道恺撒的声望和财产已成为自己的有力武器,于是大加利用,收揽人才,扩充实力,拉拢民众,居然顶住安东尼的排挤打击而自立门户,西塞罗和元老院也从此对他另眼相看,并利用他对抗安东尼。
公元前43年初,安东尼出任高卢总督的要求遭到元老院的拒绝,于是他立即诉诸武力。他派兵抢印夺权,将原高卢总督围于穆提那城。元老院立即和屋大维一起出兵解围,安东尼败退出北高卢,和恺撒派另一重要将领雷必达联合。屋大维得胜后却受到元老院排挤,多次要求担任执政官都遭到元老院的拒绝,只好兵临罗马强行当上执政官。在这种情况下,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迅速结成“后三头同盟”。三方协议分治天下5年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和撒丁尼亚,雷必达得西班牙,意大利和罗马由3人共治,东方处于杀害恺撒后逃亡的共和派布鲁图斯手中,归安东尼和屋大维处置。这一分治协议由罗马公民大会予以批准,并获得“建设国家的三头”之衔,在5年内有处理国务的全权,可见共和制已名存实亡。后三头当权后立即对共和派展开大屠杀和清洗,以西塞罗为首的元老贵族几乎被斩尽杀绝。
公元前42年,安东尼与屋大维进攻希腊,在腓力庇同布鲁图斯进行决战。布鲁图斯军战败,剩余部队放弃营地向北撤退。安东尼骑军乘胜追击,布鲁图斯绝望自杀,共和派从此永远退出了罗马政坛。两年后,后三头划分势力范围安东尼统治东部,屋大维统治意大利和高卢,雷必达统治北非。屋大维坐镇罗马,有近水楼台之利,逐渐和元老、骑士等上层统治分子达成妥协,又以公民领袖自居,渐渐积累了雄厚的实力。
屋大维雕像公元前36年,屋大维清除了庞培之子在西西里及撒丁尼亚的势力,并解除雷必达的军权,仅保他留大教长的虚衔,三头鼎立便变成两雄对峙。安东尼继承了恺撒的弱点,在东方步恺撒后尘,迷恋姿色,正式与埃及女王克利帕特拉结婚,宣称要把他治下的领土赐予克利帕特拉之子,这些丑闻为屋大维反对安东尼提供了最好的借口。公元前32年三头分治协议5年期满之时,遂变成屋大维和安东尼公开决裂的起点。屋大维以武力迫使亲安东尼的两位执政官和300名元老东逃,并让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敌”,并向埃及女王宣战。罗马内战的另一阶段正式开始于亚克兴海战。
公元前31年9月,安东尼和埃及女王率军10万人、战船500艘来到希腊西海岸,将舰队配置在安布拉基亚湾,陆军驻扎在海湾南岸一带。屋大维率军8万、战船400艘渡海东征,以陆军占领科罕岛和莱夫卡斯岛,对安东尼军形成南北夹击态势,以舰队控制安布拉基亚湾出口,并派战船袭击安东尼的后方补给线。安东尼决定主动进攻。他派步骑兵袭击屋大维军,却屡遭挫败。与此,安东尼军中士气不振,疫病流行,大批士兵逃亡。他的将军建议安东尼放弃舰队,率领陆军撤到马其顿,在那里再同屋大维较量。而埃及女王则认为一次海战即可决定战局。安东尼对海战能否取胜虽没有信心,可还是同意了女王的意见。他思来想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即使是撤回陆军,补给问题仍然无法解决。于是,他烧毁了那些无人驾驶的舰船,准备在亚克兴海上与屋大维展开决战。
安东尼把舰队分为左、中、右3个编队,成一线展开,亲率右翼编队迂回敌方左翼,女王率预备队尾随接应。屋大维针对敌方部署特点,也将舰队分成左、中、右3个编队,并成一线展开,由海军名将阿格里帕指挥左翼编队迎战安东尼。
9月2日,安东尼率舰队进至海湾出口亚克兴角,其右翼编队从上风方向发起进攻。阿格里帕的左翼编队充分发挥船体轻、航速快、机动灵活的优势,避开对方远射程矢石炮攻击,运用撞击、火攻、“钳子”等战术进行反击。安东尼船大体重,运转不灵,被动挨打,损失惨重。就在安东尼指挥右翼仍在苦战之际,他的中央和右翼舰队感到胜利无望,竟然掉头向港内逃跑。埃及女王急忙指挥她的预备队阻挡,不料她的预备队不但没有截住逃跑的舰船,反而转舵回身,举起船桨,直接向屋大维投降了。安东尼见败局已定,除了撤退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于是,他挂起了事先约好的信号旗,通知女王,准备逃跑。由于安东尼本身的战舰被屋大维的“钳子”死死地钩住了。他自己也只好仓皇爬上别的战舰,带着残存的40艘战舰逃走了。
亚克兴海战中,安东尼损失300余艘战船,陆军几乎全部投降于屋大维。安东尼丧魂失魄,但女王却不那么丧气,当舰队进入亚历山大港时,她命令所有舰船都张灯结彩,好似胜利者凯旋归来。
安东尼从此一蹶不振,整日在饮宴中度日,不问军政大事。公元前30年夏,屋大维进攻埃及,安东尼试图率军抵抗,结果其残存兵力都纷纷逃亡或降敌。后来他剖腹自杀,克利帕特拉被俘后仍想施展故技迷惑屋大维,但屋大维作为恺撒的继承人却并未继承恺撒贪恋美色的弱点,克利帕特拉悲叹自己“无用武之地”,只好让毒蛇咬死自己。托勒密王朝覆灭。
8月1日,屋大维进入亚历山大城,并将埃及划入罗马的版图,改之为罗马行省。三年后,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元首”头衔,并称之为“奥古斯都”。从此,罗马帝国诞生,屋大维成为恺撒的继承人。
【战争简评】
罗马内战揭开了罗马历史的新篇章,使长期分裂的罗马重新统一,屋大维成为罗马的唯一统治者。从此,罗马进入奴隶制帝国时代。
恺撒将罗马军事艺术推向顶峰,他在战斗队形中通常留有强大的预备队。预备队作为战斗队形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加强部队在主要方向上的突击力量、实施决战和扩大战果,这是军事学术史上的创举,有力地推动了军事学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