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留给后人的惨痛教训

天下奇闻 2023-11-21 22:00www.178767.com天下奇闻趣事

世纪30年代初,美国通俗历史作家房龙在其名作《世界地理》中,曾这样感慨近代中国的境况

“我不是先知。我不知道在未来的十年或十五年中,会发生什么事情。条件不会有太大改善,因为中国追赶脚步开始得太迟。也许上帝会如他所做过的那样怜悯他们,因为他们需要偿还一个多么大的账单呀!天啊!多大的一个账单啊!”

据估算,抗战前夕,只有15%的中国民众生活还算富足,另有15%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剩下的70%,一半长期半饥半饱,一半挣扎在赤贫线上。

抗美援朝战争

“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随着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及华中主要工商重镇相继陷落,中国丧失了94%的现代工厂,96%的发电量,1939年,重庆国民政府控制区年钢铁产量仅1200吨,到1944年,也不过一万余吨。而美国的钢铁产量,早在1880年就达到了110万吨,1890年为430万吨,到二十世纪初,就突破了千万吨大关!

神州大地上绵延的战火,使中日两国之间在工业生产能力及综合经济实力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军工力量及军需供应水平上的落差,也就不言而喻了。

抗战初期,普通中国士兵每月的薪水,一度买不到10斤大米。据年轻时参加过印缅抗战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回忆,纵然是待遇较优的中央军,境况也近乎“一半土匪、一半乞丐”。比如,一个排只能配备一条毛巾,一个人害眼病,第二天就会传染全排;每名士兵每月平均只能领四发子弹,每年只能领两套军装;因为没衣服可换洗,只要天气暖和一点,就在野外“树上晾衣,水里泡人”。

1944年10月,美国顾问魏德迈将军来华,惊讶地发现中国士兵普遍营养不良,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甚至连行军都感到困难。

而抗战期间的恶性通货膨胀——1944年的物价是1937年的500倍——彻底摧毁了本来就脆弱的中产阶级,并使赤贫像瘟疫般蔓延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加上抗战胜利后不久,国共内战又接踵而来,国民党政府行政管治全面失控,全国经济陷于崩溃边缘,更莫谈现代军事工业的重整旗鼓了。

从明清以来五六百年的长时段看,恪守传统荣光的中国连续失去了海权时代、黑火药革命及陆上机动时代等历次重大军事变革机遇;从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来的最近大约100年中,内忧外患的中国又几乎没有安下心来和平建设的任何空当。

其结果是,在20世纪中前期两场决定性的对外战争——抗日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队,只能以农业时代的生产力对抗工业时代的生产力,不得不面对战场上的空前损失。诚然,这两场战争中国都不是输家,但付出代价之大,只能用“惨胜”来形容。

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至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为止,中国志愿军士兵在朝鲜战场上构筑大小坑道总长1250多公里,挖堑壕和交通壕6250公里,总计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长;志愿军士兵还开挖了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以一立方米的体积纵向排列,可环绕地球一周半。数以百万计保家卫国的中国子弟兵们,就是凭借最原始的办法,对抗美国为首的高度机械化立体作战的“联合国军”兵团。

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近三年间,创造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没有创造过的阵地战奇迹。在赴朝作战的中国第15军编著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中这样描述道“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一句“普遍现象”,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但换个角度看,这难道不是英勇的前线将士们用血肉之躯,来替数百年来中国国力和军力的落伍还账吗?

奇事网以上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留给后人的惨痛教训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