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坡度最高的桥 日本江岛大桥
作为日本坡度最高的桥,日本江岛大桥意外走红,人们因为他的坡度陡而特意去观光。这是一座被大众认为像云霄飞车一样的大桥,坡度可以想象一下,实在是很可怕,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要把桥设计成这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江岛大桥。
日本江岛大桥
这座大桥连结两个市,位于日本鸟取县境内,全长大约一千四百多米,高度达到四十四米,桥下可以供五千吨的轮船经过。之所以说它是日本坡度最高的桥,是因为它的某一侧坡度的斜率为百分之六点一,这意味着每过一百米,桥的高度就升高约六米。
而这座桥虽然坡度很大,登上桥的最高点,眺望海港,景色会非常美丽,黄昏时更甚一筹。后来有一家汽车广告介绍了这座桥的陡峭,原意是突出他自身的汽车在这样陡峭的情况下都能安稳爬上去,结果造成这座桥因为坡度大而成为新型旅游景点这样哭笑不得的影响。
而为什么日本江岛大桥要这样设计呢?坡度这样大不是很不安全吗?其实在建造之初,新闻就有报道称这是为了桥下通航。为了无论什么船只都能顺利来去,桥下必须留出四十四米的净空。这座大桥的一侧地面实在是太低,如果坡度只有百分之二,那么整座桥梁的建设路程就要增加两千两百米。对于日本来说,这样的方案无论是造价还是用地方面都是行不通的,毕竟他们没有这样大的领土,所以不得不设计成这样陡峭的坡度。
,无论什么样的桥梁设计都必须满足适用、安全的原则,如果只是为了经济就不顾安全,这并不符合日本这个国家的性格。那他们为什么要建那么陡峭看起来很不安全的大桥呢?
其实百分之六的坡度真的很陡峭吗?那可不一定,现在的汽车一般都能爬百分之三十的坡度,有些性能好的在百分之七十奇事网以上,这才百分之六的坡度完全不够看的,跟某些盘山公路都不能比。之所以人们下意识地觉得很高,那是因为那家广告公司在放广告的时候给了大众一个误导,故意把镜头前的桥拉长,显得更加陡峭。现实的日本江岛大桥只比普通的桥陡一点而已。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
所以所谓日本最陡的桥还是在安全范围之内的,完全不用担心它会经常发生事故,毕竟是有一定坡度的大桥,不熟悉开车的人还是不要轻易尝试的好,毕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会出现问题,酿成一连串的大事故就不好了。
马士英推荐阮大铖,是有几分理由的,也不是随心所欲尽说瞎话
第一,阮大铖是个学习型的干部,通过这些年的自学,已经成为适用的军事人才;
第二,过去对他的处理,事实并不清楚,不能老揪着历史问题不放;
第三,到底能不能用,面试以后再研究决定。
马士英本是朱由崧倚重的人物,既然言之有理,自然要表示接受。
朱由崧同意了,高弘图不同意。
就在阮大铖准备面试的时候,高弘图提出干部的任命,不能违反组织程序——“须九卿会议”。
马士英是个明白人,知道高大人的这招更狠。干部任命走正常程序,我还要那么多废话干嘛?要绕过程序法,唯有坚持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了。双方的口水战,比控辩双方都热闹。
高弘图见朱由崧没有表态,知道再争论也没有结果,也就不再吱声了。
但高大人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不说不等于不做,下班之后便使了动作,结果又是一片反对声,搞得连起草文件的人都没有。
阮大铖复出之事一再受阻,不能统一认识,那只能加强领导。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中旨起用。
所谓“中旨”,就是皇帝发出敕谕,不通过相关部门和正常程序,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中旨在历朝都先例,只是极少使用。领导行使了初始提名权,与会人员反水的毕竟是少数,呼天抢地踢领导更稀罕,何况还是非正常时期。
弘光朝显然相当地非常,使用中旨本无可厚非,只是用在了阮大铖身上,招致诸多非议。
马士英怂恿弘光帝使用中旨,也并非在阮大铖这里首开其端。用作试水的,是张有誉。
张有誉,字谁誉,江阴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年曾任饶州知府,四川按察司,很有官声。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官五人,张有誉位居第一,被提拔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以张有誉的声望,在弘光朝提拔重用自在情理之中。崇祯十七年八月,弘光帝中旨启用他为为户部尚书。
但这场试水同样不平静,中旨一出,群臣立刻抵制。高弘图强烈反对,吏科给事中章正宸封还诏书,其他言官亦上书反对。但这一次,朱由崧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继中旨启用张有誉之后,朱由崧接着以中旨起阮大铖为兵部添注右侍郎。崇祯十七年九月八日,邸报发布了弘光帝直接下达的谕旨“阮大铖前时陛见,奏对明爽朗,才略可用。朕览群臣所进逆案,大铖并无赞导实迹。时事多艰,须人干济。着添注兵部右侍郎办事。群臣不得从前把持渎扰。”
——这就是阮大铖的正式任命文件了。
阮大铖复出了,赶紧上了一份《孤忠被陷之由疏》,表明对魏党的政治态度,自己与他们事实上的“冰炭之不相容”。接着,阮大铖强调自己与魏大中、左光斗闹翻,是自己要维护弘光的祖母和老爸的声誉,而魏、左则倡“邪议”攻击自己……后一条,通常被视为狡辩。公正地说,拿别人家的事做文章,都是手段,不会是目的。退一步讲,阮大铖在那时做些手脚,也是三余氏《南明野史》讲的,“大铖尝渭人曰‘我非不愿为君子,他人不许我为君子。’”
当上兵部侍郎后,阮大铖开始做起本职工作。他连上两疏,名曰《联络控扼进取接应四着疏》、《长江两合三要十四隙疏》,展示一下自己的见识与才能,表明“臣白发渐生,丹心未老”的决心,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矢之天日”的态度。
事实上,阮大铖想静下心来做点事,根本做不到。中旨起阮大铖后,群臣哗然,经久不息,操爹骂娘的都有了。情绪最为激烈的,当数刘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