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到底能承受多高的温度 耐热是否有底线?
1774年,英国医生查尔斯·布莱格登(Charles Bladgen)应苏格兰同行乔治·福代斯(GeeFordyce)之邀参加实验,测试人体能承受的最高温。这个实验室有点像桑拿房,助手在外面往墙壁上浇热水,地板下面还铺上了热水管。
此时正是伦敦的冬天,他们把房间从45℉(7℃),加热到110℉(43℃)~120℉(49℃),一直升到了198℉(92℃)。这两人和其他几位实验组穿着衬衫,汗流浃背,在里面呆了五到十分钟。布莱格登记录了大家的反应“衬衫几分钟就湿透了……我们的脸和大腿被烤得发红,但呼吸没有受到影响。”离开实验室后,大家除了心率加快之外没有明显的不适。
布莱格登猜测,人体有摧毁热量的能力。他指出人在不同情况下承受的温度上限是不一样的,比如他们都觉得130℉(54℃)的酒烫得难以下咽。但他认为,这是因为相同温度的不同物体含有不等量的热量。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因为不同的物体导热能力不相同。
1774年2月,布莱格登在《皇家协会学报》(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Society)上发表了论文《热室实验和观察》(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in an HeatedRoom)。但他们显然还没玩够,第二年7月,布莱格登又发表了《热室实验和进一步观察》(Further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in an Heated Room)。
第一次实验中,实验室里的温度不是很稳定,这次他们改进了加热方式。在加热了一晚上之后,靠近墙壁的温度计显示260℉(127℃),靠近地面的温度计显示240℉(116℃)。布莱格登等人在这时候“穿着平常的衣服”进入房间,在里面逗留了八分钟。起初他们并没有感觉到不适,但几分钟后布莱格登感觉到“肺部有压力,有点焦虑,并且焦虑情绪在下一分钟突然加重”,随即决定终止实验,离开房间。这时他的心率达到了144次,并感觉如果他继续留在实验室,就会因肺部充血而死,但他认为热空气不会导致呼吸困难。
为了证明温度计没有太大的误差,他们还带上了牛排和鸡蛋。前两次实验中,牛排分别用了47分钟和33分钟就熟过头了;而第三次实验的时候他们用热风箱促进房间里的空气流动,烤熟牛排只用了13分钟。
布莱格登还观察到,活动起来会比一动不动感觉更热。他猜测人体有“摧毁热量,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的作用。如果把手放在离嘴巴很近的地方,可以感到呼出来的气体稍微变凉了,这更印证了他的想法。,现在我们知道“摧毁热量”的说法是错的。
布莱格登第一个意识到,出汗对体温的调节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证明出汗能帮助人体降温,他在实验室里放了两盆水,证明如果在水面上加上一层蜡或者油,阻止水的蒸发,水将更快沸腾。他也意识到,他们的实验室里虽然热,但足够干燥,而且实验者都穿得很少甚至全裸,这就促进了汗的蒸发。他们在实验室里逗留的时间不长,而且空气的导热能力比较差。如果他们再呆久一点或者跳进一个沸腾的游泳池,结果肯定杯具。
布莱格登认为潮湿的热气可以治愈“某些”疾病,但他也承认还不了解其中的机制,不能轻举妄动。实验者们离开桑拿房后马上进入了较凉爽的房间,过了几分钟才穿上衣服,但没有人病倒。布莱格登甚至表示,那天他的耳鸣、晕眩等毛病被治愈了。,他还发现许多生物都会发热,比如蜂群中心的温度可以达到97℉(36℃)。
今天我们知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外界温度过高的时候人体会通过舒张毛细血管和出汗加速散热。并且,外界湿度越高,汗液蒸发越慢,人对高温的耐受力也就越差,所以在相对干燥的芬兰桑拿房里温度可以达到50~80℃,而蒸气缭绕的土耳其浴室一般只有40℃左右。
希望高温天气很快会过去,但目前最重要的是防暑降温,实验危险请勿模仿。不过,布莱格登等人要是活在今天的,实验起来可是方便多了啊……
隋文帝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他将地方州、郡、县三级减为州、县两级,借以节省开支、精兵简政。在中央则首创了三省六部制度。,隋文帝还废止了自曹魏以来实行了300多年的九品中正制,而创立了科举制度。南北朝时期,突厥人作为北方最主要的一个游牧民族时常侵扰内地。北周时期,杨坚一直采取和亲政策缓和双边关系。公元583年,突厥大举南侵,隋文帝派兵将其击败,并大修长城加强防御。
此后,战败的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向西面发展称雄西域(后在唐高宗时被唐朝消灭),东突厥则受到了隋朝的控制(后在隋末大乱崛起,空前强大”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后被唐太宗消灭),北方边境逐渐稳定。隋朝初年,在南方还存在有西梁和陈两个政权,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政权。在南朝的第三个朝代梁朝时期,爆发了著名的“侯景之乱”。侯景本是东魏大将,因为与权臣高欢不合而投奔了梁朝,后来他勾结临贺王萧正德发动叛乱,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做皇帝。
叛军攻陷建康,包围皇宫,崇尚佛教的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被困其中,活活饿死。不久,侯景杀死萧正德,立梁武帝萧衍第三子萧纲为皇帝,是为梁简文帝,后又废简文帝自立。其后,镇守江陵的梁武帝第七子萧绎派将军王僧辩和陈霸先击败侯景,攻破建康。萧绎于公元551年在江陵自立为帝,是为梁元帝。公元554年,西魏攻陷,梁元帝被杀,西魏立梁武帝之孙萧詧为梁朝皇帝,历史上把这个政权叫做后梁或西梁,西梁向西魏称臣。这个萧詧曾在549年与湘东王萧绎(也就是后来的梁元帝)交战,战败后逃亡西魏,被西魏封为梁王。
梁元帝死后,王僧辩立北齐支持的萧渊明为帝,陈霸先杀王僧辩及萧渊明,另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自掌大权,后又废敬帝自立,国号陈,是为陈武帝,这就使南朝的一个朝代陈朝。西梁虽然以南朝正统自居,与陈朝对立,但地少国弱,一直是北方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国。公元587年,隋文帝召西梁皇帝萧琮入朝,废之并吞西梁,由此完全做好了南下统一全国的准备。
公元588年,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帅,起兵南下攻陈。当时,陈朝皇帝是那位因宠爱张丽华和孔贵妃而夜夜笙歌的后主陈叔宝。隋朝大军压境,陈叔宝却不慌不忙,他说我们有长江天险为屏障,过去北朝各国多次南侵不都无功而返吗?可是话音落下不久,隋朝大军就已经突破了长江防线。公元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情急之下带着两个爱妃躲藏到一口枯井中,后来被俘。这口井就是今天南京鸡鸣寺中的那口胭脂井。至此,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以后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南北朝结束。隋文帝杨坚也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