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俄19岁姑娘从30米高大楼蹦极不幸撞地
都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做出的很多举动都十分有勇气,可是近日俄19岁姑娘从30米高大楼蹦极不幸撞地,不少网友看过视频后纷纷称,即使再有冒险精神还是要以安全为重啊,据悉,该女子撞地后当场昏迷,现在仍在抢救。
担心的一幕终于发生了!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4日报道,在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19岁的女子妮娅(Ksenia)在108英尺(约合33米)蹦极跳的过程中不幸撞到地面,当场昏迷,现仍处于重症监护中。
该女孩所采用的蹦极跳形式被称为“跳绳”,始于美国。这种蹦极并未使用传统意义上的蹦极弹力绳,而是用尼龙绳来减速。战斗民族的日常不可能总是万无一失。
这种现象被称为幻日,从乌拉尔山脉到俄罗斯远东地区都可看到,有时候被视为不祥预兆,或预示着严酷的冬天已经到来。专家解释称,这种光学效应是因为阳光穿过悬浮在空中的冰晶反射所致。
电视剧《芈月传》描绘了战国时期秦国宣太后的传奇一生。这位宣太后是楚人,虽然《史记》对芈八子的具体身世语焉不详,我们还是可以从“芈”姓知道,她出身楚国贵族世家,与期的大诗人屈原是同姓。今天的人们不免奇怪,一个是“芈”,一个是“屈”,如何变成一家门?这就要从姓氏的起源说起了。
在现代人的概念里,“姓”和“氏”没有什么区别。《现代汉语词典》的“姓氏”条目下写道“表明家族的字。”这说明“姓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个双音节词。但早期的姓氏可没这么简单,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早期人类是没有姓的,“盖盘古燧人之初,未始有姓也”。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伦理道德的逐步完善,人们从蒙昧中觉醒,认识到血缘的重要性,排除了血亲间的原始婚姻关系。为了能正确区分不同的血缘家族,防止同血缘亲属间的婚姻关系,就需要一个标志来区分它们,代表血缘家族名称的“姓”遂应运而生了。
按照汉代《说文》的记载“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母感天而生子”,说明“姓”最初产生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这从留存到如今的历史悠久的古姓多是“女”字旁就看得出来,譬如“姬”(黄帝)、“姜”(炎帝)、“姚”(舜帝)、“姒”(大禹)等等。
氏作为姓的分支,其产生时间自然要晚于姓。社会历经夏商两代的发展,到西周形成一种主要实行于卿大夫阶层的宗法家族制。所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所自分”,一个是标其祖所自出的“姓”,另一个是别其子孙所自分的“氏”。这一出一分,说明“姓”就是代表这宗法制度中一个宗族始祖的所在,而“氏”则成为自其始祖所繁衍、分化出来的子孙后代的称谓,至于“氏”名的来历则是五花八门,如以邑为氏和以官为氏皆有,不一而足。
氏乃是尊卑等级的标志。宗法有大宗小宗,一宗族随其族丁繁殖另立小宗以成新宗族,自称氏,在祭祀祖先时须受宗主之统率。譬如春秋时期鲁国(姬姓)的孟孙、季孙二氏都是鲁桓公后裔(与叔孙氏一起号称“三桓”),相对于公室是小宗;而孟孙氏之下又包括子服氏,季孙氏之下又包含公父氏。而楚国王室是芈姓熊氏,与王室同出一源的芈姓小宗为了与之区别,便称为昭、屈、景三氏(所以屈原是“芈”姓、“屈”氏)。这就形成了“氏以别贵贱”的局面。
与之相对的则是“姓以别婚姻”。周代实行“同姓不婚”制度,这是宗法等级关系在婚姻制度上的体现,贵族们可凭借这种体现,促使异姓宗己,小宗祖大宗,以宗法制度上的等级差异来实现政治统治的一致,也就是《礼记》中的“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
故此鲁国与邻近的齐国(姜姓)通婚频繁,鲁桓公与鲁庄公父子两代的夫人都是齐国公室女,为了区分彼此,一位称为“文姜”,一位叫做“哀姜”。芈姓的楚国与嬴姓的秦国通婚也是一样的情况,春秋时代,楚共王娶“秦嬴”,楚平王则娶“伯嬴”。秦国也曾经连续三代出现王后是楚人的事情,惠文王、昭襄王、孝文王的王后俱是楚女,其中就包括芈八子。这就是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序》里的“男子称氏,妇人称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