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肉身佛”祖传塑制技艺大揭秘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肉身佛”祖传塑制技艺大(图)【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日前,匈牙利博物馆展出一尊内藏有一名高僧遗骸的千年佛像,被中国文物部门初步判定是福建三明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1995年被盗的章公祖师像。
事实上,福建南安、德化、永春等地,均出现肉身佛像,均有上百年历史。其他多个省份,如安徽、山西、广东、湖南和河南也可见到“肉身佛”。其中,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安徽九华山上,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就达14尊。老工匠朱国胜至今仍带着服务队,沿用祖上传下的技艺,在九华山替圆寂的僧人制作“肉身佛”。
塑制“肉身佛”
需三个步骤
朱国胜说,他们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为九华山僧侣塑成多尊“肉身佛”。在2012年,他们还到泉州崇福寺为一位圆寂的老和尚坐缸,目前这位老和尚的法体还在缸中保存。而经他们之手,三年之后开缸发现肉身不腐的也有近十尊。
“简单来说,就是坐缸、封缸、开缸3个步骤。”朱国胜说,为圆寂的僧侣坐缸的程序很简单,只需在缸底铺一层石灰,其上加盖一层木炭,将“法体”盘坐装殓其中,再填充碾碎的木炭、檀香等,再将盖子密封起来便可。
便是开缸,这个时间一般是在封缸3年半后,如果缸内的僧侣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被塑成“金身”。
塑成“金身”的步骤比较简单,将已经出缸的僧侣法体缠绕上一层纱布,然后在纱布上涂上一层土漆(生漆),在土漆风干之后,还会将一些石灰石膏粉再涂一层到塑成的“肉身佛”表面,在最外层的“全身”贴上金箔,这样“肉身佛”就塑成了“金身”。
“整个过程虽然听起来简单,有人学了后也总是失败。”朱国胜说,不同的人用同样的方法,也有成功与失败之分。由于僧侣圆寂后的“法体”在坐缸、封缸、开缸的过程中没有动过,也就是内脏全部都在“法体”中。
九华山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奇特的殡葬习俗——坐缸。朱国胜说,就算要实行荼毗(指僧人圆寂后的火葬),在九华山也要先将圆寂僧侣的“法体”盘坐装殓于大缸中。与“肉身佛”不同的是,这时缸底会有个孔,僧人圆寂七天之后,人们将小孔打开,引燃缸内的柴草木炭,将遗体荼毗。
古有中草药水浸泡尸体防腐
据报道,在闽南,和尚感觉大限将临,会先开始不吃不喝或吃喝极少。而为了让尸体不腐,古人会用漆、纱布、桐油灰等密封。
阳春村村民称,和尚会在生前吃一些防腐的草药,借此来让尸体不腐。不过,阳春村村支书林开望说,由于年代久远,曾经可能存在的民间防腐处理方法,他和村民不得而知。
朱国胜说,佛门中的僧侣“法体”一般在圆寂之后也不会动的,有内脏。而圆寂之前不吃不喝倒是基本一致,但不会食用草药等。
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副主任委员梅全喜说,他并不知道有中草药可以起到生前食用、死后尸体不腐的作用。“古时倒有人死后尸体用些中草药浸泡,使尸体利于保存。”
,对于福建“肉身坐佛”没有内脏,九华山“肉身佛”含有内脏,梅全喜解释称,一般情况下,制作标本时都会将动物的内脏取出,因为内脏组织结构复杂,其中的微生物可能对尸体产生较大影响。
梅全喜认为,死前会不吃不喝这点对于尸体的保存并没直接关系,死前将胃肠内的食物、粪便等排净,微生物会相对较少。
檀香因其特殊的成分特性,成为非常有效的定香剂和防腐剂。古埃及人进口檀香木,供药用、防腐或于宗教仪式中焚烧敬神,也用于雕刻艺术作品。
不接触空气、水分造就“不腐”
对于为何“肉身佛”千年不腐,朱国胜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分析在缸底部铺的石灰、木炭等,吸收了法体内的水分,一些香料等也起到消毒杀菌作用。把缸密封起来,也让圆寂僧侣的“法体”不再接触空气、水分等,让法体有了“不腐”的可能。
他说,3年后出缸的“法体”,如没腐败,经过3年多的水分吸收,缩水已非常严重,有些像“木乃伊”,再经过纱布、土漆、石灰石膏粉的塑造,也让“肉身佛”处于一种几乎“真空”的状态,让千年不腐成为可能。生前健康的僧侣比生前生了病的更容易成为“肉身佛”。
“从佛教的角度出发,开缸后能否肉身不腐,跟坐缸僧侣的修行有重要关系。根据我多年来为已故僧侣坐缸的经验来看,能否肉身不腐,也跟他们的胖瘦、圆寂时间有关。”朱国胜解释,一般而言,相比在高温夏季圆寂的肥胖僧侣,在冬天圆寂的较瘦僧侣肉身不腐的概率更大一些。
肉身坐佛家乡成文物盗窃重灾区
在福建德化赤水狮峰岩,相传陈公祖师金像也是肉身佛。福建永春百丈岩内也供奉着一尊罕见的宋代肉身佛,原名马金英,如今佛像已被香火熏黑。
大田县博物馆馆长陈其忠说,各种文化交汇于福建,在泉州及周边地区佛教也尤为突出。民众大多会在高僧坐化之后,将其舍利塑成佛像,有些是“佛骨”舍利,有些则是“肉身舍利”(即“肉身佛”)。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说,目前,泉州地区的“肉身佛”有两类,一是经过文物部门确认为文物的,二是尚未经过文物部门确认。已被确认为文物的,就要按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来加以保护,如果有人偷盗,那是要受到法律制裁。尚未被文物部门确认过的“肉身佛”应尽早到文物部门申请登记。
出宝阳说,“肉身佛”关系宗教信仰、民俗崇拜,对待这类文物很难像其他文物一样将其收藏于博物馆中,一般都是存放于寺院、庙堂之中,供世人朝拜供奉。寺院要加强保护措施,安装摄像头、防盗铃,建立档案。
荷兰的建筑师1996年花4万荷兰盾买到肉身佛像(1欧元约合2.2荷兰盾,2002年欧元流通以后,荷兰盾停用)。他透露,佛像的上一家“所有者”于1994年末至1995年初在香港从“一名真诚的中国艺术朋友”手上获得,并于1995年中将佛像从香港运到阿姆斯特丹。
大田县博物馆馆长陈其忠说,丢失的何止一尊肉身佛像。上世纪90年代末,大田发生过很多盗窃佛像、雕花檐梁、古民居柱础的事情,还产生盗掘倒卖走私文物的产业链。那时曾流传过一句‘要想富,“上山挖古墓’。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多见了,有价值的老物件已经流失得差不多了。”
大田县公安局说,上世纪90年代,由于对非定义文物保护缺乏有力措施,村民保护和报案意识也不强,使民间文物盗掘和走私愈演愈烈。佛像因年代久远,由贵金属、名木或其他珍贵材料制作而成,成了盗窃的重灾区。大多被盗案件无法继续追踪出有效线索,至今未能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