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非洲人的生活,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天下奇闻 2023-12-02 20:17www.178767.com天下奇闻趣事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非洲人的生活,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印象中的非洲人还过着住茅草房,衣不蔽体的原始生活。非洲的贫穷和落后是世界著名的,非洲也有很多国家过着和我们一样的生活。今天不如一起来看看非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非洲人的生活非洲的集市

在中国周末会有各种集市,在非洲同样也有星期天集市,非洲的赞比亚每到星期天就有手工艺品集市。到了早上九点,一个个小摊逐渐摆起来,有卖非洲木雕的,卖染布的,卖水晶石头的,卖水彩画的,还有卖中国小饰品的,整个广场从稀稀拉拉的路人一时间到很多当地人和游客都聚集了过来。和中国人一样,非洲集市也有小贩会对着客人叫卖,如果你嫌价钱贵,还可以讨价还价。

非洲人也同样有农贸市场,赞比亚的农贸市场井然有序,各种菜摊子很有次序的摆着,留出了一小条道给行人们穿梭,当地的妇女把采购的蔬菜熟练的放在盆里或纸箱里然后自然的顶在头上,甩着双手走出了市场;印巴的太太们则是拿着袋子,小心翼翼的周旋在各个菜摊之间比较价格;来采购的中国人,因为多是为公司集体食堂采购的,总是会买得多,所以身后多数跟着一个小黑孩子,买到什么便顺手递到身后让他们给拿着。各个不同地方的人,因为生活在同一个地方,都相当融入的聚集在市场上采购。

非洲人用手抓饭吃

中国人吃饭习惯用筷子,西方人吃饭则用刀叉,而非洲人吃饭则是直接用手抓着吃。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饭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饭。吃饭时,大家围坐一圈,一个饭盒和一个菜盒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

而在非洲吃饭也有各种规矩,比如客人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撒在地上,这是主人所忌讳的。饭毕,长者未离席时,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客人则应等主人吃完后一道离开。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吃饭时有着严格的礼仪,甚至连牛羊鸡鸭的每个部位归谁吃都有规定。如在食鸡的时候,鸡大腿当年长的男人吃,鸡胸脯肉归年长妇女吃,这是一种习俗对女人的尊重;当家的人吃鸡脖、胃和肝;鸡的头、爪和翅膀由孩子们分食。又如在博茨瓦纳,在公众大型宴会上,宾客和男人吃牛肉,已婚的妇女吃杂碎,两者分开煮,分开食,不得混淆。

非洲的饮食习惯也和我们不一样,非洲人爱吃鱼,还得是模样好看的鱼。龙虾不吃,鱼翅和鱼鳔不吃,而这些在中国人眼中则是美味。鼋鱼在非洲人眼中也是不能吃的,而且不仅不吃,要有哪一位多事者把它圈养在家中院里也近乎于罪孽。一俟哪年风不调雨不顺,邻里就会找你算帐,乃至举着棒子请你搬家。除了鼋鱼,那面目丑陋的海参,游起来像水蛇似的带鱼,瞪着小眼睛、横行八道的螃蟹,弓着腰的大虾,统统和非洲人无缘。

说到肉食,非洲人的吃肉观念也让人无法理解,非洲人不吃狗肉驴肉,他们只吃"干净的动物"。比如牛羊吃草,所以干净,鸡吃粮食,所以干净。,令人费解的是,爱好“干净”的非洲人却喜爱生吃所谓“干净”的牛羊肉。非洲牛的背上多有一个峰,类似驼峰,那块肉细嫩无比,经常是牛未杀完,那块颤悠悠的嫩肉早就血淋淋地进了屠夫的肚皮。至于一些部族生吃牛肉、喝鲜牛血的事例就更多了。我就曾见过马赛人把牛血当作家常“饮料”,在牛脖子上“噌”地捅上一刀再插进根管子,张口就喝。

非洲人的文化

非洲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观念,在生的观念上,非洲人喜欢孩子,孩子一出生,全村人都会欢呼庆贺。儿女多、特别是儿子多,是富有和声望高的标志。一位有15个孩子的多贡人在谈到养育孩子时说“假如你没有孩子,可能你积蓄很多。但这有什么用啊?当你死后,一切都没有了。如果我死了,我的儿子将会成为家里的主人。当你来作客时,他会跟你说‘欢迎啊,请坐下,喝点水吧!’这样没有人会觉得我已经死了。”多贡人的看法代表了绝大多数非洲人的想法。

在生的观念上,非洲人喜欢孩子,孩子一出生,全村人都会欢呼庆贺。儿女多、特别是儿子多,是富有和声望高的标志。一位有15个孩子的多贡人在谈到养育孩子时说“假如你没有孩子,可能你积蓄很多。但这有什么用啊?当你死后,一切都没有了。如果我死了,我的儿子将会成为家里的主人。当你来作客时,他会跟你说‘欢迎啊,请坐下,喝点水吧!’这样没有人会觉得我已经死了。”多贡人的看法代表了绝大多数非洲人的想法。

非洲人的集体观念很重,非洲人的集体是大家庭,其成员包括父母、子女、祖父母、叔舅姑嫂、姻亲、堂兄妹,甚至没有血缘但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人。他们与祖先和未来的子孙一起,使家庭成为延续的统一体。对于非洲人而言,亲戚和朋友结成的关系网是重要的社会财富。

比大家庭更重要的集体是部落或部族。氏族、部落共同体的首领通常是“酋长”。在漫长的历史中,酋长的权力随时代变化而不同。早期的酋长与部落成员一样,拥有相同的生活资料,只是他掌控祭祀用的法器和象征酋长权力的装饰物。随着私有财产出现,世袭酋长制逐渐取代了推举酋长制,酋长们可以获得部落成员的贡税和诉讼费,并从罚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报酬,还可以收到礼物、猎物和战利品等。随着财富的增多,酋长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部落崇拜的对象和非洲人政治精神的根源。酋长们还是一夫多妻制的受益者,他可以拥有更多孩子,壮大家庭的规模和部落的力量。

非洲的高物价

非洲大多数国家比较贫穷,生活水平也比较低,可是非洲的物价并不低。冰淇淋30多块钱一支,猪肉40元一斤,而在非洲吃一顿法国大餐更是要2000块钱。非洲的物价一直很让到当地旅游的外国人头疼,特别是酒店,动辄就是100美金。旅店没有马桶盖,设备陈旧,价格为60美金一天,这还是在加蓬能找到很便宜的旅店了。所以,很多到过非洲的人就会疑惑,非洲国家人均GDP较低,物价水平较高,这是怎么回事?

1、非洲的许多商品来自遥远的亚欧大陆,运输成本高,提高了商品物价水平。

2、非洲地区人口稀少,导致交通不便,导致商品运输成本高,这也促进了物价水平的提高。

3、非洲国家具有普遍货币高估趋势,也就是说,非洲国家的货币被高估了。中国人口到非洲生活,用人民币衡量非洲物价水平,必然感觉到非洲物价水平高是很神奇的,这是非洲物价水平高的重要原因。

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尼日利亚总人口高1.73亿,占非洲总人口的16%,当之无愧的成为了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位于北纬06°27′,东经03°24′,处于西非东南部的国家,非洲几内亚湾西岸的顶点,邻国包括西边的贝宁,北边的尼日尔,东北方隔乍得湖与乍得接壤一小段国界,东和东南与喀麦隆毗连,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尼日利亚国土面积92.3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00公里。

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坐落在尼日尔州境内,是小部族格瓦里族聚居的地方,为尼日尔州、卡杜纳州、高原州和克瓦拉州的交汇点,距离拉各斯约500公里,是全国的地理中心。它地处中央高原的西南边缘,为热带大草原丘陵地带,人口稀少,空气新鲜,景色秀丽。

1975年,穆罕默德军政府提出了兴建新首都的建议。1979年10月,沙加里文官政府正式批准新首都阿布贾的设计蓝图,并开始第一期建设工程。1991年12月正式从拉各斯迁入。2000年时人口有40万。

民族

尼日利亚全国有250多个民族,其中最大的3个部族是北部的豪萨-富拉尼族(占全国人口的29%)、西南部的约鲁巴族(21%)和东部的伊博族(18%)。其他比较大的部族还有卡努尼族、伊比比奥族、蒂夫族、伊贾族、埃多族、安南族、努佩族、乌罗博族、伊加拉族、伊多马族。,尼日利亚还有少数的英国人、印巴人和亚裔人。

豪萨族是细分萨赫勒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尼日利亚北部和尼日尔东南部,他们使用属于乍得语族的豪萨语,一般信仰伊斯兰教。

富拉尼部落是西非最大的部落之一,发祥于非洲大陆塞内加尔河流域机器南方的富塔贾隆高原。

约鲁巴族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西南部的萨赫勒草原与热带雨林地带,另有少数分布在贝宁、多哥和加纳。属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

伊博族是西非主要黑人种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尼日利亚东南尼日尔和河口地区,另在喀麦隆也有较多分布。主要信奉天主教,但也保留了大量原始宗教成分,另有小部分一拨人信奉犹太教。

自然资源

尼日利亚自然资源丰富,截止2014年已探明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包括天然气、煤、矾土、钽铁矿、黄金、铁矿石、石灰石、锡、铌、石墨和锌等30多种矿藏。尽管这些自然资源有很大的储量,但该国的采掘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截止2014年9月已探明石油储量372亿桶,居非洲第二位,世界第十位,以开采速度可再开采30年。尼日利亚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5.3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八和非洲第一位,已开发量仅占总储量的12%。煤储量约27.5亿吨,为西非唯一产煤国。森林覆盖率为17%。

滑石

尼日利亚滑石储量估计超过1亿吨,主要分布在尼日尔、奥雄、科济、夸拉、奥贡、塔拉巴和卡杜纳等州。尼日利亚目前处于运营状态的滑石加工厂仅有两家,为中等规模,均位于尼日尔州。尼日利亚滑石颜色差异较大,分为白色、乳白色和灰白色等。滑石可以作为多种工业产品的原料,,尼日利亚滑石的开采将极大地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铁矿石

尼日利亚拥有30多亿吨的铁矿石,主要分布在科济、厄努古、尼日尔、赞法拉和卡杜纳等州。正在开采的是位于科济州Itakpe地区的晶体状铁矿,主要供应给Aladja和Ajaokuta两家大型钢厂。而位于科济和厄努古两州的鲕粒岩铁矿尚有待大规模开发。

黄金

尼日利亚西部地区片岩带分布有冲积金矿和原生金矿。部分地区的冲积金矿正在开采中。在尼日利亚西北部和西南部已发现适合于大规模商业化开采的原生金矿。这些原生金矿处于浅层,等级相对较高,每盎司黄金的生产成本估计为约50美元。

奥秘世界独家观点也许有些非洲人的生活习惯在你看来不可思议,甚至有些不能理解,但他们看来却很正常,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习俗和信仰,我们要入乡随俗,尊重每个国家的习俗。

更多相关消息请点击:http://.yi2./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