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怎么办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
在之前的“腰椎力学构造”一课中,我们了解到,腰椎的生理弯曲,目的是为了让使身体重心垂线后移,保持稳的直立姿势,这是有很积极的生理意义的。
它的成因是
- 腰椎的椎间盘厚度比胸椎间盘的较厚
- 腰椎的椎间盘形状的“前高后低”形成
这样的成因使得腰部脊柱形成类似一把向前“弓”的形状。
- 则腰背肌肉就像“弓弦”一样,拽着“弓”的上下两端,维持着脊柱“弓”的形态弹性不变;
- 而腹部肌肉也像给“弓”的形状加固,有前方矢向外力时,腹肌的收缩可以抵抗外力对脊柱形状造成的变化。
在“脊椎力学构造”中我们还了解到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强度,对于结缔组织、骨骼、肌肉上的神经都有不同的效果;反之,如果不运动,这些肌肉、结缔组织、骨骼、神经的强度就会越来越弱。
经常保持某一个姿势导致
- 肌肉不经常收缩拉伸,其力量就会变弱。这也就是经常久坐久卧的人,腰背部肌肉和腹肌力量小的原因;
- 持续紧张。并使得肌肉和结缔组织发生慢性劳损后,再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易致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出现疼痛,这是导致肌肉筋膜炎(俗称腰肌劳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腰椎曲度变直原理
当肌肉力量减弱无法有效维持腰椎曲度时,人体要维持稳定姿态,力量由其他部位部位弥补,主要是椎间盘前方的前纵韧带,关节囊;后部的后纵韧带等受力支撑。时间久了这些部位的组织也将增生而导致松弛,也相继承受不住力量,进而椎间盘承担大量的外力。此时椎间盘的前部高度降低,髓核后移,后部增高,进而椎间盘内部压强增高压力变大,由上一章“腰椎退行性病变”可知,长时间的压力的增大挤压导致椎间盘局部疲劳,营养和液态物质的分布也会受到影响从而改变了椎间盘的形状,慢慢地脊椎的整体结构因而受到影响改变,致使椎间盘受力轴心加重负担,纤维环长期局部缺乏营养物质的交换会加大损伤变性。
综上可见,腰椎曲度变直是一个来自多种原因的疾病,它和如下因素及力学过程有关系
- 腰背肌肉和腹肌的作用力量减弱,无法起到维持腰椎曲度的作用
- 韧带、关节囊等长期受力增生松弛导致力量无法继续承受外力,外力直接传到椎间盘
- 外部压强增大导致椎间盘的形状和营养交换发生变化,释放液体代谢废物
- 椎间盘内形变髓核后移,椎间盘的纤维环缺乏营养开始退变,损伤出现裂痕
- 当所有的腰椎间盘的髓核都往后移之后,腰椎曲度变直形成
- 腰椎曲度变直之后身体的缓冲能力降低,腰椎间盘承担了几乎全部的缓冲任务,纤维环更容易受到冲击、压迫而损伤、裂纹。人体重心垂线前移,为了维持人体平衡,需要更大的力量,导致腰背肌肉劳损加剧,更加无法维持腰椎曲度,进而重复如上恶性循环
由上可知,腰椎曲度的变直意味着腰椎力学平衡的打破,腰椎曲度越直,腰椎的力学结构越不平衡,也越容易引发腰椎疾病。腰椎病的产生,腰椎间盘的退化,往往是从腰背的肌肉劳损诱发,以椎间盘受力不平衡、腰椎曲度逐步变直开始的,所以对看似微小无关的腰肌劳损,不可等闲视之。
治疗腰椎曲度变直
要恢复腰椎曲度,重新建立起腰椎整体的力学平衡,除了采用对症的物理康复方法外,还得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及日常补充的必要营养,具体如下
- 正确使用脊柱,保护腰背肌肉不要使之劳损,具体地说是不能让它长期保持某个姿势时间过长,尽量让椎间盘保持压力最小的姿势---挺拔站姿(“站如松”)。
- 保暖,热敷、膏药等能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物质交换,带走椎间盘代谢的废物乳酸,防止乳酸堆积导致附近细胞死亡,钙离子沉积钙化产生骨赘;尽量不要在湿冷的环境下工作休息,夏天不长时间吹空调,
- 均衡营养,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蛋白质摄入,氨糖软骨素等对软组织有再生能力,可以适当服用。
- 进行针对性康复运动,重建腰椎力学平衡;并保持运动频率,强化腰背肌肉/腹肌,韧带等组织。
- 钙沉积后血液中钙浓度减少,表现为其他部位器官缺钙(如骨质疏松);所以可以每天晒太阳半小时,适度紫外线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
- 每天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让椎间盘在零重力环境下有时间吸收营养物质,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