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低热怎么办

天下奇闻 2023-10-30 07:57www.178767.com天下奇闻趣事

低烧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低烧,又称低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临床上一般以人口腔温度为标准,将37.3℃-38℃的温度称为低热。

西医认为

从低热的发生机制上分,低热可分为致热原性发热及非致热原性发热,其中致热原性发热又包括外源性致热原和内源性致热原,包括病毒、微生物及体内的炎症因子等,非致热原性发热一般包括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患者患有产热过多的疾病及散热减少的疾病(非感染包括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疾病、血栓、颅内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从低热的性质上分,低烧可分为功能性低烧与器质性低烧。

功能性低烧1.生理性低烧见于女性经前或妊娠期低烧;2.季节性低烧每于夏季出现微热伴有乏力、食欲减退,入秋自然缓解,称夏季微热;3.环境性低烧在高温环境中工作者,约有10%出现低烧。4.神经功能性低烧。临床上以20─30岁的青年多见,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0.3℃─0.5℃。低烧时间数月至数年不等,一般情况较好,体重不减轻。此类患者约占长期低烧患者总数的1/3左右,预后良好。

器质性低烧引起器质性低烧的疾病很多,常见病因如结核,胆道感染,慢性病灶感染,尿路感染、风湿、肝炎、肿瘤等。其他是甲亢、贫血、结缔组织病、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等。

中医认为

低热属于中医“微热”“内热”“手足烦热”“潮热”等范畴。中医认为,内热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人在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时就导致了“虚火(热)”的发生。二是当体内的津液在“实火(热)”和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下出现了“阴虚”,从而出现“虚火(热)”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出现低热不退,热度上午轻或无热度,午后和夜间热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9℃,精神萎靡,知饥不欲食,口干但不喜饮,心烦失眠,咽干齿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等。

低热的药物治疗

西药

有的文献指出,(原因不清的)可吃抗菌的阿莫西林,抗病毒的利巴韦林以及解热镇痛的阿司匹林。

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阴虚低热)

知柏地黄丸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用于潮热盗汗,耳鸣遗精,口干咽燥。阴虚多因血虚,“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体质虚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扰;过早进入更年期,一般多见于女士、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烧等。

2.归芍地黄丸(血虚低热)

归芍地黄丸由当归、炒白芍、牡丹皮、泽泻、酒萸肉、山药、熟地黄、茯苓等。具有是补肝益肾、滋阴养血功效。用于治疗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

3.补中益气丸(气虚低热)

补中益气丸由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治疗虽有低热,但又觉冷,出汗怕风,并有气短、乏力、不想说话、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等症状。

4.藿香正气水(夏季低热)

藿香正气水由苍术、陈皮、茯苓、生半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组成。适用于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出现低热,乏力、口渴及食欲减退等。

5.四妙丸(湿热低热)

四妙丸由苍术、牛膝、黄柏 (盐炒)、薏苡仁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功效。

6.四磨汤口服液(伤食低热)

四磨汤口服液由木香、积壳、槟榔、乌药组成,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功效。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