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刀口流水怎么办
手术以后,对于患者来说,最糟心的莫过于伤口长的不好了,每天提心吊胆的特别害怕,心里念叨着千万别发炎感染了。毕竟,手术之前谈话签字时医生基本都会交待这个手术最怕的就是感染,一旦感染就完了。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尤其是肥胖或者有糖尿病的朋友,手术后伤口有可能会出现伤口一直流水总是长不好的情况。伤口也不疼,换药看伤口也不红不肿的,就是一直有液体从伤口里往外面渗。医生和护士一般都会嘱咐一定要勤换药观察着,询问到底伤口怎么了,可能会被告知,暂时不是感染,只是脂肪液化。
这个“脂肪液化”到底是个什么鬼?脂肪好端端的为什么会液化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脂肪液化的那些事儿。#真相来了# #健康科普#
1、脂肪液化,是个什么鬼?和感染有什么关系?
我们人体的皮下脂肪是由脂肪细胞颗粒堆积起来的。而在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手术切口周围的脂肪细胞就有可能会破裂,导致细胞内的脂肪跑出来,成为肉眼看到液体样式的油脂,从而顺着手术切口渗出来,或者积在手术切口里面。
实际上,手术以后切口周围脂肪液化是很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在肥胖患者或糖尿病患者身上最为常见,但脂肪液化和感染却是两码事儿。
切口感染是指致病微生物污染了切口并且在切口周围繁殖,引起伤口红肿热痛的现象。而切口脂肪液化,只是脂肪细胞破裂后油脂和组织液混合着流了出来。尽管脂肪液化后切口局部情况会变差,愈合会变得困难,也更容易继发感染。,脂肪液化本身并不是感染。
脂肪液化的患者,一般除了伤口渗液比较多外,并没有任何其他不适,伤口也没有红肿疼痛和坏死。脂肪液化一般发生在术后2周内,渗出的液体一般是淡黄色,如果把渗液拿去检查分析会发现里面是大量的脂肪颗粒,并且培养没有细菌生长。
2、为什么会发生脂肪液化?
(1)肥胖
由于手术切开了皮肤皮下组织,会不同程度破坏皮下脂肪本身的血管,导致脂肪营养变差。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患者皮下脂肪正常,一般都能耐受住这一变化。对于肥胖患者,皮肤下的脂肪会特别的多,本身就需要特别多的血液循环和营养,而手术破坏了脂肪的血液循环系统,残存的营养只够维持有限的脂肪营养,多余的脂肪就会因为营养不足而发生液化坏死,于是就有了脂肪液化。
而且,由于肥胖患者本身皮下脂肪就比普通人厚,所以手术中相比普通人,医生需要更大的手术切口,切开更多的组织,以及用更大的力气来牵拉(挤压)伤口,才能显露深层的结构,这也让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更高。
(2)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糖尿病本身就是不同程度的破坏全身的血管和血液循环,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眼底血管受损而视力下降,甚至因为下肢血管受损而烂腿烂脚。,糖尿病患者给脂肪供应养分的血管肯定也会多少有些问题。所以,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患者不仅切口更不容易愈合,切口内的脂肪也更容易发生脂肪液化,而且也更容易继发感染。
,其实不只是糖尿病,包括贫血、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等,都会让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风险增加。
(3)术中对切口周围脂肪的过度破坏
比如,手术中过长时间的使用高频电刀切开深部组织时,电刀的高温会造成脂肪过度的坏死,术后就很容易出现脂肪液化,尤其是肥胖的病人。
再比如由于手术难度较大,手术中间拉钩过度的牵拉挤压伤口,伤口内脂肪组织暴露在空气中时间太久,术后缝合时缝合的太密打结太紧等等,都会进一步加重皮下脂肪的坏死,从而引起术后脂肪液化。
3、怎么治疗和预防?
(1)治疗
这个自己弄不了,必须要交给医生护士来才行。医生护士会根据脂肪液化的程度以及渗出液体的多少来决定治疗方法。
一般的,如果切口渗出比较少,只需要加强换药,尤其是换药时把切口内的渗出液体挤压排出一般都没问题。
对于切口脂肪液化渗出比较多的,往往需要隔一针拆一针线,即便伤口还没有长好,也得拆一部分线让渗出液体尽可能充分的流出来,别淤积在伤口里面。如果切口敞开比较大,后期等脂肪液化结束后,可能需要二次缝合。
而对于脂肪液化特别严重,甚至继发了感染的患者,则需要彻底敞开切口,清除深部液化坏死的脂肪组织,甚至需要放置负压吸引充分引流,后期二次手术缝合。
(2)预防
实际上,除了减肥外,患者能做的预防措施很少。需要医护人员在术前充分的控制患者血糖,改善全身营养情况,手术医生在手术中合开的使用手术器械,尽可能的保护好切口周围组织,并且在缝合伤口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而后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