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讲课怎么办
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做《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里面介绍了一些入门阶段的思考方法。
其中讲到,学习思考的第一步就是从反常识思考开始。
常识并不一定是对的。假如我是一个农民,要是跟着常识走,我就应该安心在家务农,而不是出来打工。存在也不一定就是合理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有一些因为历史原因而遗留下来的规则,比如暂住证,我觉得这个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失去意义了。
学习思考的第一步就是敢于打破常规。
虽然落实到行动当中反常规会受到很多阻力,我们可以先从思考开始。思考是自由的。真理也应该经得起逻辑推理的考验。
常识是过去流传下来的大众经验。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有一些知识成功解决了一些问题。
于是老祖宗们觉得它们很有用,就把它们当作智慧流传下来了。
接受的人多了,使用的频率也高了,这些知识就变成了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正常人便按照既定的常识行动。
可是常识也不一定有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多过去的常识都成了落后、愚昧的标志,比如一夫多妻、女子无才便是德、下跪行礼等等。
这说明常识也是动态的。不代、不期、不同思潮也会孕育出不同的常识。
所以说,常识就是用来打破的。常识不仅是你的保护外壳,也限制了你的进步,想要成长就必须打破它。那些被常识束缚的人将会失去很多机会。
真理不怕考验,同样好的常识也得经得起审视。
思考就是要发现不合理的问题,找到它们并解决掉,这样你才有机会进步。而发现问题的第一步就是从反常识思考开始。反常识也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好方法。
反常识思考有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试着思考一下常识的相反面。
思维的惯性很可怕,会让我们跟着问题思路去思考,就好像掉入了一种思维惯性陷阱中。
思维惯性背后就是常识套路的影响。过去用某个方法解决了问题,大脑就把把这个解决过程打包成一种解题工具。当你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大脑要做的便不是思考,而是去搜索过去有没有遇到的类似问题。
大脑为了节省精力能量,只是直接提取出来这段解题经验的步骤给你,然后你就拿着这个套路去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脑实际上在欺骗你,让你以为自己是在思考,其实只不过是在搜索而已。
简单的问题通过常识可以轻易解决。比如你有一个抽屉是放牙刷牙膏护肤品的,用完了就知道去这里拿。可是如果遇到复杂的问题就不行了。如果一直陷入到这种惯性中,就是一直在不断重复自己。
反常识的第一步就是在接受的也先常识思考一下,如果不按照常识这样想会怎样。
第二步,审视那些由常识主导的行为。
生活中有大量案例都是由常识思维引导出的思考,而不是主动思考审视出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每一个选择都是跟着大众走,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事。
由常识思维思考出来的行为,其实不一定是对的。比如一定要结婚,一定要三十岁以前生孩子,一定要通过去学校学习知识。我们只是因为大多数人认可才觉得它们都是对的,可是这样没有一点逻辑说服力。
第三步,面对常识的应对方法。
常识会带给你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可能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逻辑学原理,如果前提条件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你想要独立判断,就得审视这些前提条件。
比如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必须去学校才能学习。突如其来的疫情就让去学校变成了一件无法解决的事情。
这个时候,一种打破常识的解决方法就应运而生了——网课直播。
这些方法往往是问题出现以后才不得不接受的,因为它们很有用。在问题出现之前我们就没有想到过或无法接受它们。这背后的影响就是常识思维。常识的惯性思维让你不敢有其他想法,就连批判审视这一步也都不敢迈出。
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主要应该梳理思路,而不是急切地想要马上把所有问题解决,因为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要先打破常识思维,找到新的解决思路,再通过思路指导行动改进,从而解决问题。
第四步,构建新的尝试并检验其效果。
众所周知,疫情影响了正常的社会运转,但福祸相依,也诞生了很多新的市场。比如网络直播授课,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学习形式。
其实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接受,可能只是因为不了解它是什么样子的。而反常识思考就是解放创造力的第一步。
现在基础网络已经普及全国,而且上网成本也很低。在家就可以上网课,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成本。更何况,之前很多人只能听自己的老师讲课,现在就连居住在偏远乡村的学生都可以学习北大清华老师的课程。
先不说这样的学习模式带来的学习效果如何,起码这是一个接触新东西的新机会。有的时候能有新机会就已经足够了。
反常识思考就是让我们放下惯性思维,回归到问题本身去思考问题。有些习以为常的解决思路,可能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随着社会发展,新的条件不断被创造出来,这也给我们寻找新的解决思路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以此为契机,能让更多人开始审视自己,审视生活,审视思考,明白存在也不一定合理。
当一切都习以为常的时候,就不会有任何创新的改变,被常识束缚终究将失去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