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湘西古井为何深藏三万枚秦简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湘西古井为何深藏三万枚秦简【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秦简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秦国及后来的秦朝遗留下来的简牍总称。中国古代的战国和秦朝时期,书写主要利用竹木简,没有现在的纸张。秦简的发现对于研究秦的历史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秦法律的研究,尤其重要。
两千多年前一个杀机四伏的夜晚,在中国南方的一座偏远的城池之内,弥漫着一片不祥的寂静。与外界的联络已经彻底中断,官吏们枕戈待旦,困守孤城。后来发生的一切,最终将这座神秘的城池连同一个巨大的秘密推入了历史的迷雾之中。
考古专家意外发现,三座墓群遥相呼应,成品字形分布。
1996年的一天,田野考古专家龙京沙在湘西里耶附近的墓葬群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上百座战国时期的墓葬。从发现的大量出土器物上,可以看到明显楚系文化的特征,毫无疑问,这里曾经居住过数量庞大的楚人,但关于这座城的来历却没有任何线索。
这天,当考古队的船来到距离麦茶墓群1.5公里外的大板附近时,岸边一座座凸起的巨大台地,突然引起了龙京沙的注意。不久,在酉水流域的地图上,又增加了2座巨大墓葬群。加上先前发现的麦茶古墓群,三座墓群遥相呼应,成品字形分布在酉水河两岸。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个巨大的墓葬中分别埋葬着几个不期的人群。这一切都不能不使龙京沙强烈地感觉到,在里耶盆地这些巨大的墓葬群的附近,极有可能存在过一座城池。
经过对里耶附近的反复勘察,龙京沙在里耶小学附近有了重要发现,他看到一些散落在岸边地层中的陶片,正是2000多年前某座巨大建筑上的瓦。
1996年的这次调查在刚刚出现转机之后,便戛止。考古队的悄然离去带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但就连龙京沙自己也没有料到,一个震惊中外的大发现与他擦肩而过。
深入地下4米,人们发现了一口大井。为什么古井里填埋着大量垃圾?
2002年春天,千年不变的酉水河被一座巨大的水利工程唤醒。里耶镇临河的一段将与上游一样,成为连绵百里的巨大堤坝的一部分,而龙京沙6年前发现古城线索的地方,刚好将被埋入大坝的下方。这件事引起了文物部门的警觉,考古队来到里耶,这一次龙京沙将彻底解开一个困扰他多年的谜题。
但由于工期紧迫,留给考古队的时间不多了。这天,一名考古队员来到探方中准备向下清理地层。突然,土的颜色起了变化,在厚厚的黄土之下,出现了深色的青膏泥,这本来并不奇怪,但反常的是,青膏泥的范围越来越大。这一变化立刻引起了龙京沙的注意,他知道,青膏泥是湘西很常见的一种土质,它往往有规律地自然分布,在大量黄土之下突然出现,很可能是人为造成的。接下来,大量古代垃圾从厚厚的淤泥下被清理出来。龙京沙仔细记录着每样东西,这大都是一些破碎的陶罐和瓦。经过反复确认,这些垃圾的特征从汉代一直延续到了宋代,这足以证明此地一直有人居住。
随着发掘的深入,灰坑下方的堆积物越来越多,不久后,坑中竟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正方形木框。一时间,各种离奇猜测笼罩在每个人心头。几天之后,这个巨大的方框已经深入地下达到4米,这时人们终于发现,出现在面前的是一口前所未见的大井。井下的淤泥被不断清空,井的深度也在逐步增加。考古队员必须将蜡烛带入井下照明,但随着井越来越深,潮湿闷热的井底氧气不足,蜡烛在井下过不了多久,就再也无法点燃。于是,在下井工作之前,考古队员必须先将一个灯泡送到井下。这样,漆黑一团的井底才渐渐有了一丝生气。
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像这样一口大井绝非一般百姓所能建造,而且在距离河岸很近的城内建造如此巨大的水井,足见当时的决策者对城内的水源格外重视。既然是这样,这口水井又为什么会突然在短时间内填入大量垃圾和杂物,遭到彻底废弃呢?种种疑问背后似乎正暗藏着这座古城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