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方盘与黄道周的百年之谜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天方盘与黄道周的百年之谜(图)【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在漳浦县石斋村的明诚堂里,有一个用巨大的花岗岩建成的台子,台面上刻着16384个格子和8个大小不一的圆圈,这就是著名的天方盘,300多年来,天方盘引无数专家前来研究,可是都无法完全解出个中奥妙。
天方盘的建造者,正是黄道周,在不久前举行的东山关帝文化节中,专门举行了一个学术研讨会,名为“海峡两岸黄道周学术研讨会”。
黄道周何许人也?很多人也许都知道,他是南明兵部尚书,著名抗清英雄,也是漳州历史上成就最大的书法家,却不知道,他还是一名易学、历法及天文学家。
现状略显孤独的天方盘
出漳浦县城一公里处,就是石斋村,这个村的村民都是黄道周的后裔,所以村子便用黄道周的名号“石斋”命名。
在村口处,一座古朴的院子孤独地矗立着,这便是黄道周曾经讲学的地方——明诚堂(现称“黄道周纪念馆”),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黄道周从东山移居漳浦,就在这里讲学、著书。
书院大门紧锁着,透过围墙的缝隙,可以看出四合院式堂屋,共分三进。通过联系,管理员黄老伯帮我们打开了书院的大门。
大院第二进的院子中央,是一个巨大的花岗岩建成的台子。“这就是天方盘,也叫天地盘或天方图。”黄老伯指着台子说,栏杆是后来才加的。
天方盘全部以花岗岩石板砌成,分台阶式两层,下层为底座,高38厘米,上层是主体,高42厘米。四边各长378米,盘面每边刻有128格,全盘16384格。以盘面中心为圆心,刻大小不等的圆圈8个,形成方圆交错的图案。据估算,建天方盘,用去了二三十吨花岗岩石板。
“这个天方盘上有1万多个方格子,现在没有人知道这个方盘是做什么用的,但估计是用来观测天文地理的工具,可以算出月缺月圆,甚至刮风下雨等。”今年74岁的黄老伯说,听祖上人讲,黄道周曾著有一书,讲解如何使用天方盘,但书不知道什么时候失传了。“祖上传下规矩,女人是不能走近天方盘的。”
史料精通天象的黄道周
据新版《辞海》人物词条里介绍黄道周(1585—1646)明福建漳浦人,字幼平(平一作玄),曾在铜山(今东山)孤岛石室中读书,因号“石斋”。天启进士。崇祯时任右中允,上疏指斥大臣杨嗣昌等,谪戍广西。南明弘光帝任为礼部尚书。南京失守,与郑芝龙等在福建拥立隆武帝。自请往江西征集军队,至婺源为清兵俘,后在南京被杀。善书,峭厉方劲,别具面目。亦能画山水,松石。
明诚堂初名东皋书舍。崇祯十七年(1644年),改建为四合院式堂屋,才更名明诚堂。堂内至今仍保存有黄道周手书横匾“东皋书舍”、“明诚堂”及一副楹联“人从剥复后始见天地之心;我在畎亩中犹乐尧舜之道。”
据专家介绍,1644年,黄道周回乡设计并制作此盘,其目的主要是配合教授《三易洞玑》等易学时作直观教具,用以研究天象变化,测知天气阴晴风雨。以圆圈表示天,以方格表示地,推算方法是方圆相削。
黄道周精天文历数,当时闽、浙、粤三省前来听讲的学生有1000多人。其著作《易本象》、《易象正》、《三易洞玑》大都在此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