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太平天国的圣库藏宝之谜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太平天国的圣库藏宝之谜【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1872年,一支打着太平天囯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因清朝推行薙发易服,太平天囯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一众均被称作“长毛”。
不久前一则新闻报道称,广东韶关始兴有个“曾氏银库”,当年曾国荃掠夺来的太平天国财宝,有一部分就藏在了这里。这条新闻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让早就众说纷纭的太平天国藏金之谜更是云遮雾绕。而曾是太平天国首都的南京(天京),天国藏金的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到底有没有留藏大量金银财宝?如确有秘密的藏金库,它又在哪儿?有没有被人挖掘出来?这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的悬案。
曾国藩奏折里称没有找到钱库
太平天国在天京苦心经营十载,掠各地奇珍异宝于宫内,各王府也都藏有金银财宝。待到破城之日,曾国藩却在奏折里说一无所获,连钱库都没找到。太平天国的财富有多少?流向何处?一时扑朔迷离——
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专家张铁宝说“关于太平天国藏金的说法,有很多个版本。要说清这个问题,得从天京沦陷说起。”史书记载,1864年夏天,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带领的湘军攻下天京,消息传到北京,同治皇帝大喜。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国库亏空,财政吃紧,连军饷都发不出,同治皇帝指望攻下天京后,用太平天国的财宝来救燃眉之急。,大约一个月后,曾国藩的奏报让同治皇帝大失所望。奏报的大意是说多年以来,中外纷传洪秀全非常富有,说他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我与曾国荃早就商量好了,破城查封钱库后,如果钱财多就进奉户部,少就留做军饷救济难民。攻下天京后,我们搜杀三日,残留叛军则自己放火烧掉了洪秀全的伪天王府。三天后,我们仔细查询,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钱库。
曾国藩的奏报递上去后,朝廷很快就下了批复,表明态度既然已经查清城里没有什么财物,那就不必上缴了。到这里,事情似乎就该画上句号了。并且按照这个逻辑,“中外纷传”太平天国的富足仅仅是传闻而已,而曾国藩兄弟原先以为的钱库也是子虚乌有。难道,一切就这么简单?
太平天国神秘的“圣库”
张铁宝分析道“太平天国时期,奉行‘圣库’制度,这个‘圣库’就相当于国库。所以,曾国藩说没有钱库,那是假话。”
“圣库”制度要求民众不得私藏财物,而应上缴“天朝圣库”,进行统一分配。为了这个制度的贯彻执行,太平天国还立下了严格的法律。具体执行标准,则以5两银子为限,凡是藏银超过5两的,就会治罪,甚至处以死刑。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更是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圣库”制度。作为供给全城居民和军队的“圣库”,其财物之多,可想而知。至于圣库内到底有多少财物,可以从奸细张继庚给清军统帅的信件中看出一二。
张铁宝说“张继庚是江宁人,和当时许多正统的读书人一样,他对太平天国怀有极端的仇恨。”张继庚在道光年间考中进士,后来做了湖南布政使潘铎的幕僚。当时的南京遭到太平军围攻,江宁布政使认为张继庚很有才干,于是急招他到自己府中,想让他帮忙对付太平军。张继庚到来后,一边积极招募士兵,一边为如何镇守南京出谋划策。不久,南京城被太平军拿下,张继庚本人也陷落在城内。他混入太平军内部,表面归顺太平天国,实际上却想策反太平军,与城外的清军里应外合,一举攻破天京。他用“东王待粤人厚,待湘人薄”的话语挑唆水营将士叛降,东王杨秀清及时发现了他的举动,迅速平息哗变。
在潜伏的几个月时间里,张继庚先后给清军江南大营的统帅向荣写了七封信,报告了太平天国城内的政府机构、财产安置、地形建筑和兵力部署。在第一封信里,张继庚明确指出,太平天国刚刚占领南京时,运了大批的银两藏在“圣库”里,一共是一千八百余万两白银,几个月后,就只有八百多万两了。张继庚建议向荣,一旦清军进入城内,应该立刻派人封住“圣库”,防止钱财流失。几个月后,张继庚在另一封信里通报了“圣库”的情况。
,遗憾的是,张继庚的通报并没有起到作用,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解了天京三年之围。可以说,在这三年里,“圣库”在财物方面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根据张继庚的记载,“圣库”的地点就在水西门的灯笼巷。“圣库”地点确凿,是曾国藩说了谎?
谁掏空了灯笼巷的“圣库”
原来,“圣库”虽然确实存在,但实际上,在太平天国后期,“圣库”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1856年,就在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天京城内发生了内部相残的“天京事变”,这也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沦陷后,忠王李秀成被清兵捉住,他在牢里亲笔写下的供词称“国库无存银米”,他拿出自家的粮食救济难民,部队没有给养,他只好又变卖家中女人们的首饰。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茅家琦认为,实际上在“天京事变”之前,“圣库”制度就已经遭到破坏了。在张继庚给向荣的另一封信里,也记载了这样的话“伪圣库前九月禀报时,尚存八百余万,现只存百万不足。”在这里,张继庚催促向荣赶紧攻下天京,否则这些钱财就要被全部花光了。至于“圣库”的钱财究竟上哪里去了,张继庚在信里也给出了合理解释“伪东府有一万余两,伪天府有七千余两,伪北府有一千余两,其余大小伪衙藏银尚属不少,衣服更不计其数矣。”
“很显然,所谓的‘圣库’,已经被太平天国内部大大小小的将领和官员瓜分了。”茅家琦说,“这说明早在太平天国定都之初,‘圣库’制度在执行中就走样了。”
实际上,所谓的“圣库”,在太平天国后期,甚至连形式都不存在了。它先是做了英王陈玉成的王府,湘军打下天京后,两江总督曾国藩还曾住到灯笼巷的原英王府内。
上世纪70年代,在水西门灯笼巷的南京医药公司内,考古人员发现了“圣库”遗址。后来,这里的石柱被搬到了现在位于堂子街的太平天国壁画展览馆,两根鎏金龙凤雕梁则被搬进了太平天国博物馆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