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碗礁一号”沉船宝藏之谜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碗礁一号”沉船宝藏之谜(图)【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在福建省平潭县海域,有这么一座礁石,当地渔民称之为碗礁。碗礁并不像碗,这个名称其实是来缘于三百军前这里发生的一场海难,渔民们也不知从何时起就在这里捞起过瓷碗,碗礁得名。
2005年6月底,中国水下考古队的一个调查小组闻讯来到了碗礁海域。水下考古队赶来时,海面上停泊着20多艘大小船只,盗宝分子雇来了潜水员在水下大肆哄抢文物,幸运的是,盗抢行动很快被依法制止。
海底究竟是一艘什么样的沉船?对水下考古学来说,即使是一艘普通的古代沉船,也可能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第一次的水下调查,就让考古队员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惊喜。出现在考古队员眼前的是清代前期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他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考古发现。令人万分痛心的是,盗宝分子不择手段地盗掘和疯狂抢夺,致使沉船遗址中心到处是惨遭毁坏丢弃的文物,一片狼藉。从破碎的瓷片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沉船中有许多难得一见的中大型青花瓷器。这是第一艘发现于碗礁附近的古代沉船遗址,按照水下考古惯例,沉船遗址被定名为“碗礁一号”。
“碗礁一号”的发现,对张威这位中国水下考古队队长来说,已经让他整整期盼了16个年头。16年前,中国水下考古队还在筹建之初,就在广东省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时期的沉船。沉船中装载着大量景德镇、浙江龙泉以及福建的瓷器。上世纪90年代初,在福建连江县定海海域,他们又发现了一艘宋代沉船遗址,发掘出大量的福建黑釉瓷器。此后,在辽宁绥中三道岗海域,他们发现了一艘元代沉船遗址,出水了一批精美的北方磁州窑产品。到了1997年底,中国水下考古队远赴西沙群岛,在一个叫华光礁的海底又发现了一艘宋代沉船遗址,出水了大批来自福建的文物。在发现“碗礁一号”之前,中国水下考古队发现的都是宋元时期的沉船遗址,即使发现过明清时期沉船遗物,但完整的沉船遗址还没有发现过。人们或许要问,中国水下考古队为何梦寐以求地寻找“碗礁一号”这样年代不太久远、装载青花瓷器的清代沉船?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南中国海和其它海域,国外的海底捞宝商和水下考古人员都发现了许多装载着明清时期青花瓷器的中外古代沉船,尤其是景德镇的上品青花瓷在西方文物拍卖市场备受青睐,总是让卖主大获其利。对考古学者来说,这些明清时期青花瓷器,对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以及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文化交往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成了中外水下考古和捞宝商共同追求的对象,而中国水下考古界却始终未能发现这类有价值的明清沉船。“碗礁一号”清代沉船的发现,无疑将填补这一空白。
当时,考古队员对被破坏的沉船遗址表面进行了清理,任何一个碎片都没有放过,因为这在日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复原文物。与捞宝不同,考古的目的在于还原历史。在清理遗址的过程中,仍能采集到一些完整的文物。整整16年的期盼,现在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面对这份珍贵的礼物,水下考古队队长在兴奋之余,心中不免有些担心——经过盗宝者的疯狂盗掘,水下还有多少有价值的文物呢?
出水的大量瓷器碎片,初步透露了“碗礁一号”的许多信息——从瓷器的数量和重复率看,这无疑是一条商船。令考古人员备感惊奇的是,船上竟然没有一件景德镇以外的瓷器。“碗礁一号”沉船装载的货物大多数是青花瓷,还有部分五彩瓷。与高温烧成的青花瓷不同,由于五彩瓷上的彩绘是在低温下烧成,,经过海水的长期浸泡,彩绘部分已经褪色,只有个别的还能留下一些当年的风采。青花瓷器的出现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起始于唐代,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烧制不仅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代表了中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经专家确认,“碗礁一号”上的青花瓷器为景德镇康熙中期烧制,正是青花瓷处于鼎盛时期的产品。
清理出水的大块碎瓷为数之多,令考古人员深感吃惊,这表明“碗礁一号”装载了可观的中大型瓷器。从它们的胎质和釉色的品质以及纹饰的精美程度看,这些瓷器决非等闲之物。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诱发了盗宝者的疯狂。那么这些精美的青花瓷器是产自官窑还是民窑呢?
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官窑的生产已改用“官搭民烧”的制度,即宫廷下达样单选择优秀的民窑搭烧并派官监督,这种制度也促进了民窑技艺的发展成熟。这时期的优秀民窑精品除了不能题写皇帝年款外,其质量已与官窑瓷器相差不多,而且民窑产品在装饰图案上比官窑瓷器更为活泼多样,更具时代特点。对这样一船景德镇上等民窑瓷器,许多人关心的是它值多少钱。作为考古人员深知其不菲的价格,但更关心的是其文物价值。
经过盗宝者的大肆盗掘,“碗礁一号”上还有没有完整的文物躲过这场劫难呢?考古队员对沉船遗址泥沙下的情况做了进一步探摸。这项工作相当吃力,泥沙中不断地传来令人惊喜的发现,所有的探摸传达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泥沙下还有可观的埋藏。
“碗礁一号”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展开了。水下考古队调用了两艘专业打捞船进行抽泥作业,以协助文物发掘。当泥沙被渐渐抽开后,遗址中出现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景象。沉船船舱中到处是成堆成堆的完好文物。面对眼前动人的景象,考古人员只能在内心发出阵阵欢呼。不仅在船舱中,在沉船船体外的泥层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文物。这说明“碗礁一号”沉没时,船体破损,上层的货物落到了船体外。
这艘商船究竟有多大?考古人员对沉船残体进行了测量。绘好的图纸准确地显示了沉船状况,它的残长为13.5米,宽3米。船体还残留部分船舱。沉船的龙骨也找到了,根据残余的船体和龙骨的大小,考古人员推算“碗礁一号”全长应有20多米。“碗礁一号”的甲板面是船工起锚、操帆使舵的工作面,甲板下是装货的船舱,这样的中型帆船已完全具备了远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