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叙利亚文明,寻找胡里特人的足迹
奇事网网摘要网站奇事网小编据网络最新关于“【图】战火中的叙利亚文明,寻找胡里特人的足迹”资料整理发布相关内容!
近十来年,学业界对胡里特人的研究非常感兴趣。胡里特人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出现在古代东方,在之后长达2000年的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胡里特历史的研究面临着重重困难,一切都得加上“不”字它的历史“不”出名,史料十分匮乏,目前我们对它还“不”知道、“不”理解。其中的谜团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胡里特古国被认为在现今三个国家——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交界点上,很少引起考古学家的注意。古代赫梯王国的首都哈图沙(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西北部)、亚述人的尼尼微城(早期亚述、中期亚述的重镇和亚述帝国都城,位于伊拉克的北部,底格里斯河的东岸),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近东,都有考古学家进行过挖掘,只有胡里特人的古国遗址无人问津。要知道,他们曾经创造了并不比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逊色的文明。
胡里特人处在赫梯人和亚述人之间,就像耗子落入风箱,两头受气。他们被赫梯人和亚述人逐渐征服,国家、民族、语言和文化,都被人遗忘了。
谁也不知道胡里特人是从何处迁徙到北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这片肥沃的平原来的。他们的语言也是一个谜,不属于任何一个语种,据俄罗斯历史学家U.M.德亚科夫推断,它应属于北高加索语中纳特达吉斯坦语的一部分。
考古发掘现场
对胡里特遗址的有计划挖掘始于1984年,当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考古学家吉奥·布切拉蒂携他的考古队在乌尔凯什市一座高27米的山丘上开展考古工作。这座山丘位于叙利亚东北部,靠近土耳其边境。经过10年的考古挖掘,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寺庙、宫殿、城墙、住房、商店和成千上万的印章,有不少刻有“杜伯基什”、“乌尔凯什王”的字样。在某个时期,这里出现了乌尔凯什城,城市坐落在两条最为重要的商道的交会处,一条通往富有的铜矿产地——安纳托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另一条与地中海沿岸的托格罗斯山脉相连。
在公元前2200年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献里,这座城市就已经被提及。而1800年之后,乌尔凯什这个名字与其他胡里特城市——北叙利亚的阿拉拉赫和底格里斯河以东的努奇——在亚述和巴比伦的古代文献中就很常见。,在这些文字史料里提到的许多胡里特城市中,我们仅仅能确定个别城市的地理位置,迄今也只有一座得到全面挖掘。胡里特王国的首都瓦舒戛尼的位置,至今还无法界定。
目前,胡里特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是异国档案中折射出的虚线条。研究苏美尔和阿卡德的历史学家想到的是公元前3000年中期的胡里特人,他们迁居到黑海附近的陆地。晚些时期,他们向东阿纳顿尼亚迁移。在长达几千年里,胡里特人像库尔德人一样,分别迁到一起,但始终没能建起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前2000年,这里突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米坦尼国。之前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不得而知。在一片“黑暗”的历史中,胡里特人犹如一颗突如其来的流星,令邻近的帝国感到震惊和眼花缭乱,然后又暗淡下来,一切都被掩盖起来。
只有在考古学家认真细致的工作下,它的过去才可能逐渐得以显现。在这片浑浊阴暗的岁月里,日期是考古工作的一个定向物。对于胡里特人的历史,确定其精确的日期谈何容易。胡里特人的历史犹如一件稀有的珍品让人倾慕而不可得。乌尔凯什的考古发现着实令考古学家兴奋不已,他们紧追不舍,想尽可能地通过挖掘测定其中的年代。
考古学家布切拉蒂这样描述挖掘发现“大约在公元前2600年,这座城市周围就有了坚固的城墙,城墙的建筑年代有可能更早。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这里就修建了大型寺庙,而宫殿的修建时间被认定为大约公元前2250年。城市雏形也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形成。”
初级城市的范围有多大尚不清楚,考古学家几乎没有对此进行探究。他们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宫殿和寺庙的挖掘上。他们认为,目前尚未发现的档案有可能深埋在宫殿的某个地方,只有找到档案资料,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
乌尔凯什出土的文物
在青铜器时代,乌尔凯什是我们已知的叙利亚最大的城市,占地面积达135公顷,居住着近5万人。这座城市有两面高6米、宽8米的城墙,用以抵御外来入侵。从整个城市的布局来看,这座城市的形成并非是自然建立在村落基础上的,而是预先严格按照都市生活的建筑模式设计而成的。公元前1800年,乌尔凯什出乎意料地被居民遗弃。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这又是一个有关胡里特人的不解之谜。
乌尔凯什的历史简直就是从被压裂的泥板碎片中一点一点恢复过来的。考古学家在这里的宫殿中找到22块泥板碎片,上面印着“塔拉姆阿卡德”、“纳拉姆·辛女儿”、“阿卡德王”等字样。纳拉姆·辛(公元前2210年至公元前2175年)被认为是这座著名城市的首领,是他发起进攻,战胜了埃兰皇帝(埃兰是亚洲西南部的古老国家,在今天伊朗的西南部、波斯湾北部、底格里斯河东部,现称胡齐斯坦——译者注)。他受到人们的崇拜,被敬称为“不可抗拒的阿卡德之神”,是胡里特人的大王之一。可是,为什么会在“纳拉姆·辛”后面出现“女儿”二字呢?也许在阴暗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个特别的情况,使之成为胡里特政权的又一个谜团。
胡里特人的文字乌尔凯什出土的文
如今,这个政权的发源地潜藏在何处呢?像乌尔凯什这样的城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可不是一天一夜就能建立起来的。而在这之前,有关的说法很多。考古学家常说,北美索不达米亚的都市化与南美索不达米亚的都市化是同期开始的。可是,这要怎么解释呢?如果第一批城市是苏美尔人创建的话,这里又是谁创建的呢?是胡里特人建立的吗?
究竟谁是胡里特人呢?他们会不会是从高加索、伊朗或安纳托利亚迁居到山区,然后突然间向往美好的幸福生活,而北美索不达米亚肥沃的平原正是他们眼中的理想地方呢?这一切都只是猜测而已。
许多人可能会谈到胡里特档案,,在此要重申,它至今还未被发现。还有许多人认为胡里特人使用阿卡德语,这是一种古代东方的外交语言。,从米坦尼时代至今,连一份使用他们母语的文献都没找到。,也有人坚定地认为,在挖掘胡里特人的主要城市瓦舒戛尼时会找到这类文献的。
目前,关于这座城市的确切位置,最流行的说法是位于叙利亚和土耳其边界的杰尔·费赫尼亚山丘(这个地区最大的山丘)。考古学家从掘,,至今都没有找到与胡里特那个年代有关的土层。按照考古学家的估计,在这里的挖掘至少要持续半个世纪。
目前发现的最长的胡里特语原文,计有500句左右,是100多年前在挖掘泰尔·埃尔·阿马尔那(位于埃及开罗以南287千米)附近的法老宫殿时发现的。在那里,考古学家找到了上面写着“埃及国王,我的兄弟。图什腊塔,米坦尼国王,你的兄弟。我的事进行得很顺利。祝好……”的文献。这是一封反映米坦尼公主和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婚礼筹备情况的信件。它确实激起了考古学家对被遗忘的胡里特民族的兴趣,被称为那个时代的外交信件——“阿马尔那文书”,是研究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埃及与西亚各国外交关系的重要史料。
到了国王图什腊塔时期,由于内部纷争,米坦尼王国开始衰落。
值得一提的是,米坦尼国王的称谓图什腊塔不是胡里特语的称呼,而是印欧语的。历史学家据此推断,胡里特的上层统治者中应该还有印欧人。有趣的是,胡里特的统治者崇拜古代印度的神——因陀罗、伐楼拿和纳萨吉亚双子神。在赫梯国与米坦尼王国缔结的条约中,曾提到这些神名,该条约的楔形文字文本是在古代赫梯国首都哈图沙发现的。
,使用胡里特语和阿卡德语混杂语的信件,在对叙利亚卡特拉城的挖掘中被发现过。在挖掘赫梯国首都哈图沙的过程中发现的文件也多次提及胡里特人。,胡里特人的文明消失了。公元前1340年,在赫梯军队的攻击下,米坦尼王国衰败下去。战胜者除缴获了通常的战利品外,还将异国的神也搬回去了。这样一来,原本胡里特的神——呼风唤雨的雷神杰苏波——成了赫梯人主要的神灵之一。
那么,胡里特人的后裔还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我们可否在21世纪内了解这些情况呢?
米坦尼王国之谜
还在青铜器时代,一个位于新月沃土(新月沃土是指西亚、北非地区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包括累范特、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即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部分地区、黎巴嫩、约旦部分地区、叙利亚以及伊拉克和土耳其的东南部、埃及东北部。由于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士·布雷斯特德把这一大片肥美的土地称为“新月沃土”——译者注)的国家就处在文明的结点上。巴比伦王国曾经在叙利亚以东聚集兵力,增强他们的实力;埃及的势力范围曾经扩张到它的南部;而以北,在小亚细亚版图上,是赫梯帝国。
这些国家都想掌控叙利亚,将它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叙利亚各小国的政权十分薄弱,一直处在摇摆之中。,这种不稳定的局势也赋予它某些优势。要知道,在那个时代,重要的一些商道都要经过叙利亚。活跃的过境贸易是这些小国最重要的财富来源,也因为它,这些国家才赢得了一些政治声望。
决战前后
乌尔凯什古城内的一角,从这些有4 0 0 0 多年历史的地砖和烤炉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家生意不错的面包店。
公元前2000年中叶,这种声望使之形成了一种政治形态,大大加速了国家的强盛。在叙利亚的版图上,米坦尼王国是青铜器时代最强大而又鲜为人知的国家。
今天,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有关这个国家的遗址,仅仅根据流传至今的往来书信,才能确定它的存在。这些信件是用亚述、埃及和赫梯语书写的。
要知道,米坦尼王朝统治北叙利亚几乎长达两个世纪。有一段时期,米坦尼王朝派兵征伐周边地区,将它控制的领域扩大到了安纳托利亚(又名小亚细亚或西亚美尼亚,是亚洲西南部的一个半岛,北临黑海,西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东接亚美尼亚高原——译者注)和美索不达米亚。米坦尼王国是古代最神秘的强国之一,对于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的起源,专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连为什么起名为米坦尼也说不清楚。
当时的埃及人称它为纳哈里那国。根据图特摩斯三世(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的相关史料记载,“他俘获了异国首领,可怜的纳哈里那人”。而在阿蒙霍特普二世(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第七位法老,图特摩斯三世之子)的石碑上,也刻有“他击溃了纳哈里那首领”的字样。
对赫梯人来说,它是胡里特国。考古学家认为,胡里特人是4000年前生活在靠近美索不达米亚最北端的民族。
,考古学家也不明白这个民族是怎样在米坦尼占据统治地位的。根据当地居民所崇拜的以米坦尼王为名的神,这里的政权应该属于印欧血源的民族;但以在当地出土的一些志铭中经常出现的“纳哈尼·米坦尼”的名称来看,很可能又属于胡里特人。
延伸阅读
叙利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国家,远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叙利亚就有了原始人类。公元前第4千纪左右,那里的居民开始定居,并使用铜器。公元前第3千纪,叙利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出现了一些以商业城市为中心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公元前第3千纪的后几百年,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塞姆人进入叙利亚,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促成叙利亚的第一次塞姆人化。公元前第2千纪前后,第二支大规模移民进入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他们在地中海东岸及内陆建立了一些各自为政的城邦,创造了迦南文化。公元前第2千纪末,叙利亚进入铁器时代。当时居住在地中海东岸中部一带的一支迦南人——腓尼基人——发展了航海贸易,促进了地中海沿岸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并创造了含22个辅音字母的腓尼基文字,对世界文化做出了伟大贡献。公元前第2千纪至公元前第1千纪中叶,第三支迁入叙利亚的塞姆人为阿拉米人。他们建立的哈马和大马士革等城市,以及使用的阿拉米文字,是叙利亚文化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