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ufo >

科学发现 这两种基因与暴力息息相关

ufo 2023-12-06 19:35www.178767.comufo事件

奇事网网摘要网站奇事网小编据网络最新关于“科学发现 这两种基因与暴力息息相关【图文】”资料整理发布相关内容!

一项最新研究将两种单独的基因与暴力犯罪联系在一起,这预示着有可能严重犯罪行为有着天生的生物学基础。基因居然与性格是相配的,这也让人意外不已。下面大家来看看基因里的秘密吧!

暴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芬兰科学家研究发现,5%到10%的严重暴力犯罪都归咎于两种基因,每一种基因都能够修改大脑活动。这些发现并非第一次将犯罪倾向与基因联系在一起,而且其它专家也就研究的局限性和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提出了批评意见。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JanTiihonen教授提出,越来越多的证据都指向基因对于暴力犯罪行为的影响,如果这两种基因并不存在,芬兰的暴力犯罪行为或许将下降5%到10%。

暴力

教授称“我们无法确定是什么机制导致这种状况。我们已经观察了对于暴力行为有着相对较大影响的两种基因,也可能存在数十或者数百种有着较小影响的其它基因存在。在这项研究中进行‘犯罪测试’是不可行的。”

这项研究分析了芬兰监狱中895位罪犯的基因,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单胺氧化酶A(MAOA)的变异基因类型在那些承认10次或奇事网以上严重暴力行为的犯人当中更普遍。Tiihonen教授称,这就表明这种基因在确定或者控制极端暴力行为中起着作用。

第二种基因名为钙粘蛋白13(CDH13),这种基因参与大脑与细胞间的交流,而且已经被确定与冲动行为的控制有联系,它也在这项研究中被发现与极端暴力犯罪有关。保守估计在芬兰约有5%到10%的严重暴力犯罪可归咎于特殊的MAOA和CDH13基因。

Tiihonen教授称,尽管我们清楚40%拥有这种变异基因的人们不会成为暴力罪犯,但最终的研究无法确定是否在教养和基因遗传之间存在一种类似的交互作用。

牛津大学神经科学教授JanSchupp称“把它们称为‘暴力基因’有点太夸张,这些基因与许多其它因素共同造成人们有点难以控制暴力冲动,它们并不会预先决定你的犯罪生涯。”

暴力

多项科学研究证实,人类的MAOA基因并非为了好斗而专门进化出来的,这种基因的携带者只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变得更为好斗。布鲁诺在一篇研究论文中指出,荷兰暴力频发家庭中的那些男人大多数是在害怕、沮丧或生气的情况下才变得攻击性十足的。

近期的研究表明,携带MAOA-L基因的人的好斗表现,更像是在面对别人的不屑一顾时的一种过激反应而已。也就是说,这些人的好斗不是基因诱发的,而是外界环境诱发的。

暴力

美国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做一个游戏让一个不认识的施钱者给志愿者一些钱,志愿者如果对自己所得不满意的话,可以花钱买点辣酱油灌到这个人的嘴里以示惩罚。结果,携带MAOA-L基因的志愿者倒的辣酱油总是多些。

不过,研究人员分析其原因发现,施钱者给予MAOA-L携带者的钱也相对少一些,因为后者的略显沮丧的消极情绪会让施钱者对他们更加漠视因而少给钱。可见,MAOA-L基因携带者在特定环境下才与攻击性有关。事实上,不少人(包括不携带MAOA-L基因者)的攻击性本来就来源于他人的轻视或其他不友好态度。

还有研究进一步证实了MAOA-L基因并非暴力行为的主因。研究人员对442名新西兰男性从出生起就进行跟踪抽样调查。近年来,他们发现这些人中的1/3携带有MAOA-L基因。

研究发现,现年26岁的这群年轻人确实比其他人更具有反社会性的病态及暴力行为,而原因则在于他们在童年时曾因他们的消极性格遭到了来自各类人群的虐待和辱骂。

暴力基因

研究人员说,所谓“暴力基因”,更准确地说是应该是“消极基因”,它们令人产生消极情绪,并让儿童的内心变得更加敏感,感到压力重重,受到精神上的创伤,而这些源自幼年的精神创伤有可能“激活”了人内心深处的原本被道德所抑制的恶劣行为。

基因携带者如果在童年时经常受到体罚,长大后就更容易表现出违法行为。比如一个人在3岁前精神压力过重,到童年后期他就更容易表现出多动症;如果他的母亲在怀孕时吸烟,他就可能会有品行障碍。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

,研究者也观察到,很多幼时成长环境良好的携带MAOA-L基因的男孩长大后很正常,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在家庭内外都受到了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关爱。

暴力

,环境会设定某种条件,让人感觉到遗传基因的存在,为基因搭建展示平台,而这一平台的建立也影响着基因的活动。

比如说,不管携带哪种类型的MAOA基因,抽烟都会减少MAOA携带者的活动能力。实验发现,老鼠吃多脂肪饮食也能出现同样的结果。这表明,遗传基因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反过来,人的行为也会影响遗传基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