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内外皆有“捧”——夏文兰、倪明舞台艺术

娱乐八卦 2023-11-02 20:31www.178767.com娱乐八卦

  在中国相声界有一对夫妻笑星,他们就是夏文兰、倪明,笔者日前受邀参加了由华恒昌集团全程赞助的“夏文兰、倪明舞台艺术三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现场感触颇深。诸多的“意想不到”与“感慨万千”充盈了10月25日从早到晚的各个时间段,笔者不得不感叹夫妻两人三十年做出的事情。

 

夏文兰、倪明舞台艺术30周年摄影展开幕

  意想不到“夏文兰、倪明舞台艺术三十周年摄影展”108幅不期的工作照、生活照、舞台照、社会活动照竟是如此丰富多彩,相声大师侯宝林、马三立、马季等,影视名人斯琴高娃、鲁豫、游本昌等,还有新加坡总理、中国文联领导、省领导等等,其奔走之广、阅人之多、眼界之大令人佩服;感慨万千是30年里做了那么多事儿,家里家外、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忙着而快乐;也感慨这岁月的沧桑,青春退了颜色,笑容更加淡定;无论人生道路还是艺术之行,磨难、困苦、艰辛等等一切阻碍都是为了历练人的心志;有的人经受不住做了逃兵,有人承受不了结果了自己,有人心甘情愿忍受做了奴隶,只有少数人能够将这些阻碍当成磨刀石,历练德行、操守、心力、智慧,用坚守一往无前,用赤诚无怨无悔。夏文兰、倪明用30年捧着岁月、捧着相声,从不停歇的请教学习,笔耕不辍的创作写作,不辞辛劳的舞台实践。108张照片,就是一张张人生和艺术的修行之旅。

  意想不到众多笑星“大蔓儿”李金斗、陈寒柏、刘惠、刘全刚、孙晨、莫歧等出现在新书首发式、座谈会和演出现场。他们如数家珍回忆与夏文兰、倪明30年来的同甘共苦、光辉岁月,一起爬吊杆挂灯光,一起蹲在马路牙子上过大年三十儿,一起赴各地演出慰问,一起守着相声风雨无阻。而这种“捧场”是真心实意对挚友、对业务能力的“捧”。诚如著名相声作家孙晨评价作品集《悄悄话》和随笔集《出门在外》时所说,夏文兰、倪明用脚下的路奔波出了这两本书,犀利语言背后是不服气的认真;著名淮剧编剧陈明也说“民间性和文学性是这两本书最大的特点;文人的视角,老百姓的语言,难得。”

  由此想到,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工作者应该怎么做到“民间性”、怎么“接地气儿”?文化遗产研究中非常注重田野调查,而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化工作更应该进行田野调查、田野实践。如夏文兰、倪明相声《永远是朋友》中所说的那样,到农村和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组织文艺社团,开展文艺辅导,举办各类文艺展演活动等等,把所思、所想、所感和人民的需求相统一。

  ,关键还在于文艺工作者要放下身段、放下架子,将“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内化于心、自觉付诸于实践。“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工作者要把“土地”作为创作阵地,要把基层作为展现舞台,要把理想追求融入人民需求,用笔尖刻画身边的普通人物,用艺术的敏感扑捉社会真善美的闪光点,用思考凝练百姓生活的智慧,真正做到让艺术的生命力因人民而生动鲜活、深刻伟大。

  任何优秀的艺术家必定是“戏比天大”的坚守者和实践者。这又一个意想不到是“预检一号欢乐健康永相随”公益惠民专场演出——10个节目两个半小时,座无虚席还添了80多个临时座位,演员们在台上卖力地表演,台下观众使劲地鼓掌,观演双方都“玩的”非常快活;幕后,相声大家李金斗从北京赶过来又连夜赶回去,陈寒柏、孙晨老师表演完连西服都湿透了,莫歧先生70岁高龄依然表演精湛高超,倪夏宇、刘亚伟两个年轻相声演员下台就准备舞蹈表演……可以这样说,借助夏文兰、倪明舞台艺术30年系列活动的舞台,实现了一次观演联谊的大互动大party,完成了一次相声艺术精神在盐城的传承接力。

  而我们更要看到作为艺术家夏文兰、倪明身上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来源于对相声的热爱,更源于对家乡、对观众、对朋友的情真意切。付出并不一定是为了回报,但只要一个人真心对待他人,必定会有回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如夏文兰、倪明“捧着”观众、“捧着”朋友,“捧着”人间的真善美一样,观众回馈他们的是捧腹大笑和热烈掌声,亲朋好友给予他们的是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艺术家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要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要有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要做到这些都不能离开同行的支撑、朋友的帮助和观众的厚爱,还必须有自己不断提升的技能与修养。

  这里不得不提收徒仪式上倪明老师赠给徒弟的八个字天分、勤奋、缘分、本分——无论从艺还是做人,无天分不成事,无勤奋不精进,无缘分难突破,不本分不成人。正因为这样的做人作艺,夏文兰、倪明老师说着北方的相声在南方收了22位徒弟,开创了盐城相声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进而刘惠老师现场提议尊称倪明为盐城“相声之父”,且立刻得到现场众多相声艺术家和盐城当地曲艺工作者热烈响应。

  也许有人觉得这夸大其词了,但笔者认为实属众望所归,并有其五个方面可以说明一是他们屡次在全国相声大赛中获奖,让盐城和夏文兰、倪明的名字捆在了一起,无形中扩大了盐城的影响力,而这正是文化名人影响力的体现;二是大量的创作和实践使他们找到了适合相声在南方发展的命脉,确立了男女相声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中国相声第一夫妻档笑星”的美名被广泛传颂;三是他们作为盐城与北京在相声领域沟通交流的纽带,经常把最优秀、最高水平的相声艺术带到盐城,如大雨滋润干涸的大地,让原是相声沙漠的盐城成了南方相声的代表地域;四是组织举办各类相声小品邀请赛,汇集周边及江苏省内众多相声名家,并邀请专家开办讲座,不断提升相声创作与表演水平;五是在盐城开办相声、快板等曲艺公益培训班,并与当地学校合作推广普及相声艺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从艺者和爱好者。仅凭这五点,这个“相声之父”的称号理所应当。

 

倪明、夏文兰在台上演出

  由此想到,在判评杰出艺术人才的时候,我们不否认时代变革、社会进步对他们的重要影响,但我们更不能忽视杰出艺术人才自身的奋斗与修养,更要充分尊重和爱护这样的人才;大师不是培养出来的,但没有良好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大师更不可能出来。习总书记关于文艺高原与高峰的论述更启示我们,妄图铲平高峰做高原的行为,都是文化极度自卑、心胸极度狭隘的表现,于社会于人民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人类文明的今天依靠的是昨天的积淀,而文明的传承是社会不断更进的基础。拜师收徒仪式不过是传承的具体形式而已,但我们不能忽略、忘记这种仪式背后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应当说,人类最开始的文明都是从仪式衍伸而来的;因为有敬畏才有仪式,因为有仪式才彰显敬畏的意义。而当今社会信仰的缺失混乱,不就是因为人们没了敬畏之心吗?而没了敬畏的仪式怎么可能不被改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惠先生所提议的盐城“相声之父”本身就是一种敬畏。而这不正是文明传承发展的题中之义吗?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和感动的是专场演出尾声中倪明老师的那一番话“感谢家乡父老和亲朋好友这么多年的支持和厚爱,而我更要感谢的是我的爱人夏文兰。三十年,一个女人为了支持一个男人的事业,辛辛苦苦,任劳任怨,不离不弃,一直陪伴着他。在这三十年里,她不图物质享受,不图荣华富贵,就跟我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为父老乡亲们制造欢笑。我们说着说着嗓子哑了,说着说着眼睛花了,说着说着头发白了。三十年来,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的腰杆儿从来没有弯过,以后更不会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今天不仅是我和夏文兰舞台艺术三十年,还是夏文兰50岁的生日;她给大家带来那么多的欢笑,我想大家也应该为她送上一份祝福,我提议,让我们共同祝福她——生日快乐。”所有的观众站立起来,一起唱起生日快乐歌,大屏上瞬时出现了硕大的生日蛋糕,全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很多观众一边鼓掌一边擦眼泪,那一刻的感动和温暖让人终身难忘。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坚实的大地就是真实、真切、真挚的生活。真实地生活,感受人民生活的酸甜苦辣;真切地体验,扎根一方水土,体味人生喜怒哀乐冷暖情义;真挚地拥抱生活,用积极的心态、谦虚的心胸、感恩的情怀坚守着艺术的真善美。夏文兰、倪明老师相拥的刹那,情感是真实的、相爱是真切的、心灵的真挚的,这是30年携手风霜雪雨的理解扶持,这是30年基层创作演出的情感依托,这是相守半辈子的爱的所说;而这一刻在舞台上绚丽绽放,一直看着、听着他们相声走来的盐城人民懂得、明白,更愿意和他们一起分享这份真挚的感动。情感,是一切艺术最柔软也最强悍的内核,是与人民共鸣的基础和根本。“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这份对人民的爱,不正印证着相守相声30年共同为人民制造欢笑的夏文兰、倪明吗?

  纵观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夏文兰、倪明老师精心的策划和细致的组织工作,无论是从节省成本运营管理的层面,还是从活动实施有条不紊的角度,都是可圈可点——轻描淡写意韵悠长,浓墨重彩相得益彰,节奏明快不忙不慌,说学逗唱玩的欢畅。特别是与华恒昌集团冠名合作此次活动,可谓事半功倍、互利双赢。应该意识到,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下,公共文化服务应该积极联合社会优质资源,以文艺活动的形式汇集热爱文化、关注传统的社会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运营推广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上提供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管白猫黑猫,为人民贡献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都是好猫”;只有这样,公共文化服务才能在政府主导下为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掌声和“捧声”。

 

夏文兰、倪明舞台艺术30周年专场演出

  与其花大量笔墨“吹捧”艺术家的成就功劳,不如以所见所闻客观地评判分析其被“被捧”的原因,从出身背景、成长经历、艺术作品、艺术活动等管中窥豹,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分析利弊,取人之长、避人之短。特别是在“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的历史使命之下,所有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以开放的心胸、宽阔的视野、客观的立场、积极的行动研究文艺领域所有优秀的作品和优秀人才,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等旧思想、旧观念,以“灵魂工程师”的崇高目标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修养艺德和人生境界,方能在文艺创作中体现高品格、真情怀、大意境,方能真正做到“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