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邦妮的微博(沈庆是谁)
沈庆(1970年4月1日-2022年5月23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中国内地男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工管专业。
1989年,创作了个人的第一首填词作品《寂寞是因为思念谁》。
1992年,进录音棚演唱作品《青春》。
1995年,推出个人单曲《岁月》。
1997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这么多年以来》。
2000年,沈庆逐渐淡出歌坛,并与朋友做了一家名为“听听365”的音乐网站;之后,听听365网站宣布倒闭。
2007年,担任保定电视台选秀娱乐节目《唱响保定》的评委。
2010年,推出首张个人EP专辑《那一天会老》,从而正式复出。
2012年,为微电影《下半场》演唱主题曲《那一天》。
2013年,推出第二张个人音乐专辑《岁月如今》。
2014年,推出个人单曲《的电台情歌》。
2015年,推出与魏雪漫合唱的歌曲《八廓街的情人》。
2018年4月20日,推出个人原创单曲《乐山往事》。
2019年7月29日,沈庆与张岭合作的单曲《以马为梦》发布。
2020年,担任音乐剧《苏东坡》的总导演、编剧和作曲者,历经18个月共写了18首歌,该剧原计划于2022年5月初在北京首演,但因疫情延期。
沈庆去世
2022年5月23日,音乐制作人科尔沁夫、作家李西闽在微博发布消息,歌手沈庆车祸过世,享年52岁。
消息传出,一曲《青春》顿时刷屏朋友圈,这首承载了几代人校园记忆的民谣,创作录制于1992年。“这是我的青春,邻居走好。谢谢你。”音乐人科钦夫在微博发布《青春》,悼念沈庆。
作家柏邦妮打开来听FM,发现以前听过。跟很多人一样,她这才知道,上世纪90年代很多耳熟能详的民谣歌曲,末日《寂寞是因为思念谁》《岁月》《这么多年以来》《野火》等,都是沈庆的代表作。
疫情下,一位音乐人因意外骤然离世,本就令人遗憾悲痛。曾经的歌迷已经人到中年,此刻重听《青春》,回不去的时光拨动心弦,更平添对逝去时代的怀念。
文/ 滢火匠
鹿晗和关晓彤公布恋情了,这应该是这几天最爆炸的一条娱乐新闻了。
很多粉丝“失恋”了,这应该是鹿晗粉最近最“悲痛欲绝”的事情了。
和往常每一次的网民狂欢一样,那条公布恋情的微博短时间点击量超过十几万,微博系统一度崩溃。
有正在给新人拍婚纱照的网友说,因为顾客看到了这条新闻哭花妆容,拍了一半不拍的;有在自己朋友圈连发数条情绪崩溃的状态,表示各种难以接受的;还有把矛头指向关晓彤,对她进行各种人身攻击的。传言还有粉丝为此自杀的、跳楼的,尽管其中有的已经证明是谣言,初闻之依然让人震惊不已。
想想之前的“王宝强离婚事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热度,明星离婚、出轨、公布恋情,似乎每一次这样的事件所带来的关注度,远远高于网民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
为什么明星私生活比国家大事更吸引大众关注?为什么那么多人沉浸在其他人的生活里不可自拔?或许大部分人谈论明星生活只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他们也关心国家大事,只是不会像谈论其他话题那样时时挂在嘴边。
只是,当这种谈论,变成了牵动自己人生喜怒哀乐甚至生死之事时,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个“度”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游走在其他人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编剧柏邦妮曾在微博评论当时某部热剧时感概过这一世代的“轻”……生命在于体验,不纠结于成败,一次人生用完了再来一次,主角不会死亡,就像打游戏一样,可以反反复复,直到通关,这是“生命的轻”;故事里没有对凶恶长辈的反抗,对尊卑分明的阶层反抗,对游戏规则的反抗,对所谓命运的反抗,都没有,基本上是逆来顺受,留待下一世,有一种“自我的轻”。
现在越发流行的玄幻片经常会创造一个世界,人死了可以复生,这一世没完成的心愿可以下一世继续去做。都市故事里,所有人似乎每天不用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谈情说爱。
而现实生活中格子间的你正在刷报告,某条新闻弹出来了,立马被吸引注意力,好像看着说着,自己也能成为新闻事件里一个切切实实的路演或群众。
每日疲劳的学习、工作后,当代人就这样轻视了自己真正的需求,任凭这些轻盈虚无的东西占据自己的视野,然后在自己生活中无限放大,连自己似乎都相信,这就是自己的生活。
在虚拟世界里、幻想空间里“轻视”自己的真实生活,过度将他人生活置换于自身经历,久而久之,真实生活里沉重的事,反而被看轻。他人生活里的焦点反倒成了自己的“重”,于是过度关注,沉浸其中。
有一种人生叫做“生活在别处”。这里的“别处”是指别人过着你想过的生活,换言之,你对你现在的生活并不满意。因为这样一份不满意,而将梦想或者情绪寄托在你以为的“别人的生活”。
又或者是一种恶意的落井下石心态,转嫁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借由其他人的行为宣泄自己生活的郁闷。
杨幂黄轩主演的《翻译官》里有一场戏是说,因为别人在背后恶意坑害,男女主在网上被网友大肆攻击,说杨幂饰演的女主乔菲是因为男主的关系才在高翻院立足,男主程家阳是因为自己父母的关系,才有了今天在高翻院的地位,然后是对两人的关系进行各种恶意评判……气得男主在网上和网友大撕起来。
当时看到这里时,感觉是多么似曾相识啊。
每一次的“网民狂欢”都是键盘侠们最忙碌的时候,作为并非当事人的角色,对他人进行恶意评判。
真的那么多人在乎新闻事件当事人的对错吗?
恐怕不尽然吧。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宣泄。
我们在网上打下一句话多么容易,打完这句话的畅快也不过一时,但无数人的“畅快一时”很可能是他人的一晚噩梦。
袁姗姗,曾经被大骂“滚出娱乐圈”的一名女演员,凭借马甲线顺利逆袭。她曾经在一场演讲中说,当她自己成为网络暴力的对象时“震惊之余,让自己尽快从虚拟的世界中挣脱出来是我唯一的出路。”
此后,她重拾扔下了多年的小提琴,并且开始健身。她说“运动让我心情愉悦。不工作的时候,练琴和健身会让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停留在网上,更顾不上网友的围观。我建议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年轻人,每天可以挤出一点时间锻炼身体。”
互联网时代,让人们过多沉浸在网络世界里,足不出户在网上可以知道很多事,也可以匿名干很多事。每天漫天的信息,并没有多少人会费力去核实真实性,也不会有太多人对自己发出的信息深思熟虑。
知乎上有人问“你对生活在别处怎么理解?”
有一位网友回答“单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生活在别处就是低头玩手机。”
画面感很强烈,仿佛就是你,就是我。
我倒是非常认可袁姗姗的观点,那些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人,每天多花点时间在自己身上吧,最直白的就是锻炼身体,那样的宣泄才是实实在在的。
鹿晗关晓彤事件后,有网友说,关晓彤的20岁是开着自己挣钱买的豪车和鹿晗谈恋爱的20岁。
可是那又怎样?
我们在羡慕别人生活的,过着自己的日子,总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幸福。我们在和别人比较时,眼睛是向上看的,你已经以仰望的姿态看对方,对方的任何事物在你眼里都是被放大的了。
《三生三世》里的白浅上神家世显赫、道行高深、美貌无双,可是依然要经历天劫。人有人道,鬼有鬼途,任何人的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我们羡慕着他人生活的,或许别人还以为我们过着他们眼中的诗和远方呢。
我一个朋友,经常羡慕别人的生活,却忽略了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她经常说,你看那谁谁,老公对她真好,又给她买包了!可是她没注意到,她的衣服包包化妆品都是自己买的,用得安心、实在。她说你看那谁谁皮肤怎么保养得这么好,腿怎么这么长?我特想告诉她,可是你的小酒窝也很可爱呀。
有个这样的故事一位老人留了很长的胡子,人人夸他的胡子好看,老人很是得意。有一天,一个小男孩遇到老人,好奇地问他“老爷爷,您这么长的胡子,晚上睡觉的时候是把它放在被子里面呢?还是放在被子外面?”听到这么个问题,老人还真没回答上来,因为他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晚上睡觉的时候,老人躺在床上突然想起白天小孩子的问题。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感觉不舒服;他又把胡子拿到被子里面,也是一种说不来的别扭。就这样,老人一会儿把胡子拿出来,一会儿又把胡子放进去,折腾了一宿没睡着。
一早,老人又碰到那个小男孩,生气地说“都怪你,闹得我昨晚一晚没睡成觉。”而小男孩一脸茫然。
看,像不像那个被别人的八卦新闻牵动情绪的你?
别人世界里的一草一木却让你乱了分寸,反而让你忽视了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这或许也是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像那个有名的故事里骑驴的父子,因为旁人的评论,骑驴也不是,不骑驴也不是,倒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明星耀眼,他人夺目,可是那都不是自己的生活。我们称呼某个明星为“老公”、“男神”,可是我们不会真的嫁给他,我们羡慕明星灯光璀璨的生活,可是我们依然过着自己或朝九晚五或上一休二或自由闲散的日子。
我们需要谈资,需要精神寄托,务必掌握的是一个“度”,清醒地衡量他人与自己生活的界限,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茶余饭后的谈资,谈过就好,牢记那句“关你屁事,关我屁事”;羡慕别人的生活,就正确审视自己,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他人的闪光点,实践于自己的生活中;怨怒他人行为,请正视自己的内心,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这样的情绪有没有必要。
无论怎样,都请保持清醒,快点走回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里有父母,有爱人,有朋友,有你窗前的花草,有你楼下的流浪猫,那些才是最真实的,你的生活。
柏邦妮,女,原名张姗姗,80年代生人,摩羯座。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研究生在读。2005年出版个人散文集《像邦妮一样爱你》。2003年以来,为各大时尚杂志撰写人物专访、影评和专栏,曾成功访问张曼玉,巩俐,李安,侯孝贤等人物。担任电视剧《浪子燕青》编剧,电视剧《鼓上蚤时迁》第一编剧,电影《黄土谣》第一编剧,08年新版《红楼梦》主力编剧之一,电视剧《比我还爱我》第一编剧。写作长达10年,共计百万字,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新生代女作家。
柏邦妮原名张姗姗,女,1982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摩羯座,祖籍四川巫溪。父母都在科研单位上班,高考那年以全省艺术类状元的高考分数考进南京艺术学院,当了一年怪学生后毅然绝定退学去北京电影学院当旁听生。2002年夏天,20岁的柏邦妮毅然中止南京艺术学院影视系的学业,只身北上。这个本专业的高考状元,只为了老师张果的一句“你去电影学院吧”,执意选择离开母校,来到中国电影艺术的最高殿堂———北京电影学院做一名旁生。
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版面———西祠《像邦妮一样爱你》;第三年,咆哮女郎柏邦妮的博客诞生;第四年,她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系的研究生,成为赵薇的同班同学。她的博客被称为有一种“隐形而温暖的巨大力量”,支持着每一位看客,也支撑着她自己。写作长达10年,共计百万字。在网上拥有个人论坛“像邦妮一样爱你”,2005年出版同名散文集。柏邦妮的名字来源于一段爱情——电影《邦妮和克莱德》里面的男女强盗相视一笑,在阳光下身中167枪,倒地而亡,成为60年代好莱坞青春爱情的经典。
《像邦妮一样爱你》是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成长体验,也是她的青春印记。书还未出来,网络上已经掀起盛大的声势,大家奔走以告,热情期待。有人说她的清新文字要给灰暗颓废的文坛一股旋风,有人说她咆哮江湖的时代就要到来,有人笃定说她会很成功。可是邦妮说“这些不重要。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以及一个开始。”柏邦妮说爱,是我们惟一的道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也记住她!
主要作品
《鼓上蚤时迁》 (编剧)
《浪子燕青》 (编剧)
《黄土谣》 (编剧)
新版《红楼梦》(编剧)
电影《花木兰》(编剧)
《像邦妮一样爱你》 散文集
《不华》 《不实》 名人访谈集
舞剧《金瓶梅》 (编剧)
《老女孩》 书籍
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要理解一下旁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无情地指责了一番,熟不知,这句话其实对每个人都适用。
1、位思考,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前提必须两人的做事原则,处事观念,价值取向相同或相近。
2、换一个角度,会发现,并不是只有你是这个世界的主角。千人千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不管故事是平淡无奇,还是曲折坎坷,每个人都已经历不同的故事,或悲伤或幸福。
3、人生无常,谁都会有眼泪有悲伤,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悲悯,学会善待他人。
4、每个人因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所以,不要一味的随意去指责批评,否则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做人要宽容。宽于对待自己身边所有的人,营造身边宽松的环境。以善为宝,善待别人就等于善待自己。
2、与人为善,宽于看待身边的同窗、共事、友人、亲人,就会人不知鬼不觉地被幸福所包抄。宽于待人、严于律己,事业也就搭上胜利的阶梯。
“自己的事,管好;别人的事,尊重界限;老天的事,顺应。”
朋友小薇跟婆家住在同一小区,但不在同一栋楼上。离得近,又不在同一屋檐下,所谓“一碗汤的距离”,相互又都能有个照应。被很多人羡慕。
小薇也有苦恼。家里的钥匙在婆家有备份,一是怕忘带钥匙时可以随时去拿来,不需劳驾开锁公司;二是生活方面的便利。苦恼的是公公和婆婆,经常在明知他们小两口在家的情况下,也径直拿了钥匙来开门。真的没把小两口当外人,把儿子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
清晨6点,小两口还没起床,婆婆开门进来,动静很大。原来她刚去了早市,买了青菜给送来。小薇被惊醒,觉得象做了个恶梦。
夏天燥热,晚饭后,小薇只穿了小裤头吊带衫在家里晃当,忽然听到门锁发出动静,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到卧室……公公进来,说是在小区物业拿到快递,给送了来。
小薇在卧室匆忙地找裙子,套上T恤,等公公走了才出来。她一脸黑线,跟老公说
能不能跟你爸妈说一下?我们在家的时候敲门进来,别拿钥匙啊!
小薇不是第一次对公公婆婆出入自己的小家如入无人之地有微词了。虽然公婆真的对她挺好,但就是因为这种小事情,让她很不舒服,甚至觉得——讨厌。
她自己又不想直接跟公婆沟通这件事,怕伤了老人的心。怕老公落个“娶了媳妇忘了娘”的骂名。忘了因为什么事情,有一次婆婆对儿子说过什么你家的我家的?连你都是我生的!
让小薇受不了的一次是,她爸妈到家里小住,公婆也知道亲家来了。这天小薇休班,吃完早饭正和爸妈商量着去去逛街,婆婆开了入户门进来了——现场气氛好像空气都凝固了,那叫一个尴尬。
婆婆走后,小薇赶紧跟父母解释,说“她就这样。我也不好意思说她。”要知道在自己家里,小薇有自己的房间,她若在屋里关上门,父母唤她也是要敲门的。
婆婆是传统家庭走出来的家庭妇女,把唯一的儿子视为“财产”,连儿子的小家、连媳妇都可能“视为己出”,毕竟买房子也是出了钱的啊。小薇有时候也特别羡慕那些家在外地的同事,逢年过节才跟老辈人见一面,在老人眼里跟“香瓜”一样,觉得“距离产生美”。
作为长辈,儿女长大成人、自立了门户,就该保持恰当的距离,尊重彼此的界限啊,这样才能更和谐和愉快地相处。很多家庭“婆媳关系”处理不好,很可能就是因为跨越了某种界限,打着“爱、关心、为你好”的旗号,把对方置入了非舒适区。
我第一次对“界限”一词有感,对“界限”这件事有悟,是多年前在苏州参加NLP李中莹老师的课程。
听课过程中,我有个困惑的问题想向老师咨询,又不想站起来在公众面前提问。就想着等下课再去提问,象学生时代一样。下了课叫住老师问问题,这样的学生貌似老师还比较喜欢。虽然我自己并不太提问。
课间休息时,我鼓了勇气走到讲台,说李老师您好,想问您个问题?
我本性不是愿意打扰别人的人,以为这样开口比较有礼貌。李老师端着茶杯,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的大眼睛盯着我,认真地说现在是我的课间休息时间。我很尊重界限的。
我脸一红,立刻道歉对不起!
那是只有两个人的对话。虽然我大红了脸,好像被拒之了千里之外,在那个讲台上,我学习到了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人和人之间相处,要懂得尊重界限。
那天上课以后,李老师专门留出了给学员提问的时间。我没有站起来向老师提问那个之前想咨询的问题。因为不想自己的问题暴露在公众面前,我自己的内心也有评判、有界限。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关于教养的帖子,有一条是“不要问能百度到的问题”,其实是“不随便麻烦别人”的具体体现。,魏泽西事件之后引发的“百度一下会死啊”,就是题外话了。
我曾有篇热文被清华南都等公众号都转发过,在《瘦身30斤,我是怎么做到的,有图有真相》一文中,我写自己瘦身的方法来自柏邦妮,提到她的一篇文章。简书微博至今仍有人留言索要柏邦妮的文章,如果他们翻看之前的评论,或直接百度搜索关键词“柏邦妮、减肥”就能找得到。开始我还挺热心、不辞辛劳地发邮件发链接,后来实不堪打扰,就视而不见了。
不随随便便给别人添麻烦,尊重别人的时间、尊重别人的空间,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共情、有同理心,是懂得尊重界限、有教养的表现。
曾经有个前同事休了一天班,回来说一天接了28个电话。不是抱怨,胜似抱怨。
并不是所有的上班族都有双休的“福利”,对很多商业服务业从来者来说,一周能有一天休班就已经不错了。好不容易休一天班,却接到无数的电话,过得比上班还累,家人也多抱怨。休一天班接28个电话,可能是前一天没处理好工作,发生太多重要而紧急的事件,有太多不得不接、不敢不接的电话;也可能是太多人不懂得尊重界限,或不敢维护自己的界限。
JASON同志在外企工作。严格按劳动法的各种假期都有,如果不休年假或延期休假,还要自己写申请声明是主动放弃。有对比,你就会知道什么叫人性化管理。
有次他休假在家,我打电话他没接,过了好长时间他打过来,我就质问“你为什么不接电话?!”他居然来了一句我在休假!
真让人哭笑不得。
在公司办公系统报备了休假,一般就不会收到邮件、接到电话,不管是上级还是同僚,客户打来电话,手机关机?
“我在休假!”不接电话视为应该。
他忘了我是她老婆。
但我在这件事上学习到的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懂得尊重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我也有下属,所以他们休班的时候,我能不打电话绝不打电话打扰他们休息。
晚上11点领导打电话找一个90后谈公事,问在干什么。90后可能会回一句MAKE LOVE。然后第二天就辞职了。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
90后实习生不给领导订盒饭引发热议,我问00后的女儿怎么看。她说这么简单的事儿,不就订个盒饭嘛?!分分钟,美团、百度外卖就解决了!有磨唧的时间,饭都到了。
如果还单纯用60、70后落伍的思想来管理90后乃至今后的00后,不可能吸引到多少优秀的人才。如果你的公司、你的单位、你的领导让你24小时保持开机,微信钉钉群里让抛出个工作项目让你4小时复命,我觉得这样的公司、单位和领导都不值得追随——除非你是特殊职业,比如军人特警等,执行任务时需要24小时待命,以便随时效力。除非给到的钱和梦想足够让你任劳任怨。
90后“只谈梦想不谈钱的老板不是好老板”、“只谈无私奉献不懂得尊重员工私人空间的公司不是好公司。”因为不懂得尊重界限,所以不值得追随。
人生在世,时刻处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师生同学、朋友恋人、夫妻前夫前妻、同事、上下级、左邻右舍、路人甲乙丙……甚至人与自然,与事物,每一种关系都有需要被尊重的界限。
前有在藏区圣湖边拍裸照者,近有在大理街头拍大尺度裸照的情侣,他们之所以惹众怒、讨人厌,甚至引网友暴怒“滚出云南”,是因为超越了界限。固然他们有赤条条的自由,但不尊重社会伦常和当地文化,就有了亵渎、僭越之嫌。
不尊重对方的界限或底限,小则引起争吵大则会动干戈,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而不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一味索取,沙漠化、厄尔尼诺、雾霾……人类已经或正在品尝苦头。
非常认同一种说法“真正的界限感,并不是让彼此划清界限,而是通过界限感来尊重你爱的那个人所做的决定和想法。”
在李中莹老师的课上,“界限”是最重要的词条之一。比如在恋爱关系中——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不勉强对方做不愿意的事(比如不看对方的手机和日记等),尊重自己,不做减少别人对你的尊重、令自己没有尊严的事……这些界限,何尝不是常识?
我曾经也是个“好事者”,常热心地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说不上“无私奉献”,也算得上“乐于助人”。直到被硬生生的现实上过几课。一次是忘了是因为什么事情,有个前同事在背后说“就她能!谁稀罕……”
我知道自己为什么惹人讨厌了。因为,并没有理清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自己的事,管好;别人的事,尊重界限;老天的事,顺应。
目光炯炯内心温暖 微信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娱乐圈
- 马云和赵薇的传闻不断 马云与赵薇的照片
- 罗志祥林心如,罗志祥林心如综艺
- 鹿晗凌晨空降热搜第一 是什么让鹿晗这么惊讶
- 刘孜个人资料 刘孜个人资料出生年月
- 柳岩胸有多大 柳岩胸有多大
- 赵威霖陈梦露 陈梦露和赵威霖在一起多久
- 赵丽颖多大年龄真实年龄 赵丽颖真正年龄多大
- 刘恺威新女友李晓峰 刘恺威新女友李晓峰怀孕了
- 林韦君劈腿事件 林韦君复出
- 明星出场费价格表 明星出场费价格表包所有手续
- 张嘉译的电视剧大全集 张嘉译的电视剧大全集美
- 张翰徐璐突然宣布结婚 张翰徐璐突然宣布结婚日
- 杨幂发文宣布已复婚是真的吗 杨幂即将复婚最新
- 杨丞琳为什么被称公交车 杨丞琳为什么当队长
- 林心如自爆一血是被林志颖 林心如台上哭着泪拥
- 赵丽颖1v5昆仑饭店 赵丽颖昆仑饭店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