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理发师事件(理发师的幕后制作)

娱乐八卦 2023-11-05 17:45www.178767.com娱乐八卦

拍摄过程
2002年8月1日,由画家陈逸飞执导的国产片《理发师》女主角定为姜文的同门师妹周韵,姜文任男一号,葛优出演男二号。10月26日因剧本出现问题,原定于10月底开机的《理发师》推迟开机,使姜文错过了留出来的档期,姜文向剧组提出辞呈。陈逸飞回应剧本正在抓紧时间修改,希望能够保证姜文出演,最迟20天后开机。11月20日,因3个大男人(陈逸飞、姜文、葛优)都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导致剧本一再难产,改动8次。开机时间一拖再拖。11月27日姜文、葛优和陈逸飞在北京一起出席了短短5分钟的《理发师》开机仪式。
2003年1月7日,四家投资方经会议协商,决定停止拍摄,整个剧组就地解散,造成800万元损失并浪费全片五分之一胶片 。1月11日姜文紧急联络媒体,就“停拍风波”做出书面发言因创作和艺术上的分歧停拍。1月13日陈逸飞否认了姜文的声明,认为“姜文人品有问题”,强调停拍无关创作和艺术上的分歧,背后还有隐情。1月14日陈逸飞在沪召开个人新闻发布会,就《理发师》停机发布六点声明,爆出停拍原因剧组存在“财务黑洞” 。
2003年4月摄制组重新成立,陈坤接替姜文主演。主创人员来自五湖四海,集中了包括西安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及上海电视台的各路工作人员。这一次陈逸飞对场景、服装、道具、化妆等各个环节的事必躬亲。
2005年4月10日,陈逸飞突然死亡,影片尚未拍摄完毕,作为《理发师》的艺术总监,吴思远经过一晚的考虑,迅速接棒。此时电影大部分已完成,吴思远在后期制作中动了很多心思。片尾是陈逸飞现场指挥拍摄的镜头,他对采访记者说:“希望喜欢我艺术的人记得我曾经拍过一部电影《理发师》。 ”

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不仅收藏瓷器、古木家具、玉器等古董,也收藏有为数不少的现代艺术家的油画作品,并且还会进行不定期的展览。陈逸飞作品便是马未都现代艺术家藏品中,堪称珍品中的珍品。马未都所藏陈逸飞作品,为其艺术生涯中唯一一件雕塑作品,意义重大价值连城。可令人想不明吧的是,陈逸飞作品在他眼皮底下不翼而飞。就在马未都亲自上阵破案抓窃贼的时候,根据马未都的说法一个呆若木鸡的员工,引起了他的注意。看来马未都还真有两把刷子,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这里得着重说一下陈逸飞这件无与伦比的雕塑作品,堪称中国当代艺术中璀璨的明珠。陈逸飞一辈子摄影电影服装什么都干,但老本行还是油画。虽然他在油画上很有造诣,可在雕塑上也是很有成就。他这辈子就创作了一件雕塑作品,就是马未都收藏的《上海少女》。陈逸飞把名字起得楚楚动人,却是一个十足的大块头,足足有3米高,重量可想而知。

可就是这么一件大块头的雕塑作品,竟然在马未都安保措施极严的眼皮底下丢了。这事也不能怪马未都,他百密一疏就是没有把《上海少女》放在显眼位置,连摄像头都没有安装。如此一来,东西不翼而飞,马未都想到的就是博物馆出了“内贼”。

马未都毕竟是混迹江湖的老油条,他没有急着声张去报警,而是把一百多号人都集中到一块。马未都对着员工说窃贼在雕塑上留有手印,大家一个人按一下就能知道了。不消片刻,员工把手印按好了。其实,马未都自个儿都不清楚雕塑上究竟有没有手印,反正就是给内贼造成一种心理威慑,捎带观察一下员工按手印时的表情与动作。

马未都多年在古董行摸爬滚打,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有的,一番操作下来初步确定了3个嫌疑人。事情有了进展后,马未都开始让大家听笑话。大家伙估计闹不明白了,价值千万的陈逸飞作品都丢了,马未都还能有心思听笑话?实则不然,这又是马未都的心理战。按照马未都多年后的回忆,一个呆若木鸡的员工,引起了“我”的注意。

马未都就把那位呆若木鸡的员工给叫到办公室,小伙子刚到办公室,扑通一下痛哭流涕地给马未都跪下了。事已至此,“陈逸飞作品失窃案”真相大白。马未都没有把这个小伙子送给警察,而是十分大度地原谅了他。待陈逸飞作品找到之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那个呆若木鸡的员工,后来怎么样?

对于这个误入歧途的“内贼”,马未都也没有多说。可以肯定的是,按照马未都的用人准则。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不会重用了。马未都虽然没有重用那个小伙子,却也让小伙子有了迷途知返的机会,少了一次牢狱之灾,也算是把他从歪路上给拉了回来。什么是格局?马未都在这一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做法,就是有格局的体现,杀人不过头点地,能饶人处且饶人,这就是马未都的格局。就凭这一点,马未都担得起“马先生”这一尊称。


  理发师》编剧凡一平披露姜文陈逸飞矛盾始末
  明日,陈逸飞的遗作《理发师》(blog)即将上映,编剧凡一平悄悄躲在广西一小县城宾馆里开始新的小说创作。昨日记者致电给他,他十分诚恳地说“虽然我是《理发师》的第一编剧,但我认为这部电影是陈逸飞先生的个人作品,为此我愿意放弃15万元的编剧费。”他还披露了姜文陈逸飞矛盾始末。
  凡一平写完《理发师》剧本后,一名演员把剧本给陈逸飞看,当时他只想拍一部小
  ==============================
  成本电影。没想到后来姜文表示愿意合作,说《理发师》很合他的路子,所以很多公司开始融资进入拍摄。”《理发师》中途停机,凡一平说第二天陈逸飞就打电话给他,叫他紧急回去改剧本。“那时陈先生和姜文彻底闹掰了,因为两人艺术追求不同,姜文一开始可能比较客气,但后来意见很激烈。”凡一平介绍,“整个剧组五分之四的人是姜文的,虽然陈逸飞不断追加投资,可作为导演,他的意图根本无法贯彻,这让他十分失落。而陈先生还从来不对别人说自己的痛苦,他有肝病不能生气。就在那个时刻,他仍客客气气和人说话,那是压抑自己,所以病来如山倒。”卫昕
  凡一平,1964年生。广西人。先后就读于河池师专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已先后在《诗刊》、《当代》、《十月》、《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小说家》,中国电影出版社等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两部、中短篇作品愈百篇,并多次获奖。有作品入《小说选刊》、《中国文学》、《散文选刊》、《中国文学》、《散文选刊》、《作家文摘》、《传奇文学选刊》等多种选本。小说《跪下》,被改编成同名二十集电视剧。小说《寻枪记》被改编为电影《寻枪》,小说《理发师》改编为同名电影。
  内容提要 《理发师》的故事充満了传奇色彩,主人公陆平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理发师,在历史的风云变迁中,他由普通人到将军,又由将军到理发师……值得庆幸的是,有一个女人始终深爱着他,无论他是理发师还是将军……《理发师》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理发师陆平为情杀了日本鬼子后,从上海逃到师傅所在的小镇,师傅的女儿宋颖仪爱上了他,但此刻日寇打进了小镇,为了女儿的幸福,宋父把颖仪嫁给了国民党师长叶江川,从此,两情相望。但在乱世中,命运捉弄着陆平,这个理发师也始终没有走出这份爱的纠缠,他们相聚在新中国的阳光下……
  ========================
  看了理发师, 才发觉以姜文在电影上的才气,当初是不可能不和陈逸飞发生争执的, 我也愿意相信那只是艺术 观点上的争执!
  ==================
  矛盾姜文和陈逸飞要的东西不同
  对于《理发师》中途停机,凡一平说第二天陈逸飞就打电话给他,叫他紧急回去改剧本。“那时候,陈先生和姜文彻底闹‘掰’了,因为两个人要的东西是不同的。姜文一开始可能比较客气,但对艺术十分执着,特别看到陈先生对电影方式和他想象的不一样,就提出了很激烈的意见。”凡一平对姜、陈之间的矛盾如此介绍,“整个剧组有五分之四的人是姜文的,虽然陈逸飞为了自己的电影不断追加投资,但作为一个导演,他的意图根本无法贯彻下去,这样就让他十分失落。”
  纪念放弃《理发师》编剧费
  谈起陈逸飞,凡一平由衷地表示尊敬。“我举个小例子,停机以后,陈先生特地来南宁找我谈剧本问题。按道理这样的大老板都应该坐奔驰、宝马,可他却和我一起打车。而到饭店吃饭,本来我这个东道主应该买单,却没想到他会趁着去洗手间的间隙去买单。”在南宁期间,陈逸飞和凡一平有一次秉烛长谈,凡一平十分难忘。“重新开拍后,我由于在进行长篇小说创作,所以没去探班。但他去世前十天,我给他电话时他还盛情邀请我去上海做客,却没想到他突然去世。我当时都不大相信,打电话给他司机,才真地相信他去了……”
  对于现在《理发师》的各个主演,凡一平说不认识。“其实不管这电影拍得好还是不好,我都希望大家能够带着平常的、慈悲的心情去看。毕竟这是一位对电影十分痴迷的人用生命进行的创作。”为了纪念陈逸飞,平时一集电视剧就能赚2.5万元的凡一平宣布放弃《理发师》的15万元编剧费。
  ================================
  命若尘埃----《理发师》影评
  漫漫黄土风扬,青春已逝,瘸了腿的理发师斜倚树干,相依为命视为珍宝的工具箱随意敞开。老式留声机吱扭吱扭费劲的转却再流淌不出昔日的妖娆华丽,他的眼里空茫夹杂怅惘----小人物、大时代,生命沉浮竟无一丝毫可以自己把握,生之艰辛,不自由;爱人的背影,音容笑貌,单车,古镇,第一次心动,第一次相拥……美丽得让人心疼,珍贵的令人痛楚。大时代的小人物,沉沦由命,升荣由命,却荒凉绝望的让人难以呼吸,唯有那爱人的笑靥,不舍的坚贞信念,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一个“只是个理发的”微缈希望的梦想,对善良正直人之为人的最本分坚持,使得灰色背景里有丝绿意,茫茫黄土原上有棵绿树虽孤零却令人稍感安慰。
  理发师的一生,是一代人的命运,悲欢离合,命若浮尘。
  国破家亡日,偌大一城繁华沦陷之际,临行前用谋生的刮胡刀结果行凶嚣张的日本军官,出逃到师傅的小镇。那里,该是他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吧。青春遇到美丽,离乱硝烟还未轰炸小镇的古朴,迎接他的是乡村宁静质朴无华的纯净。只凭他的大上海带来的手艺足以让人崇敬与钦佩,最简单的肯定,最充实的满足。人的一生不都在寻找这样的圣地吗,守着自己的所爱,安身立命。乡人一声尊崇,鼓舞他余生。淳朴的民风里,他把仅有的笑,如花悄然安放。
  胡同拐角处骑单车的姑娘,只留俏丽的背影,却动人心弦。一声声“表哥”“表哥”的呼唤,含娇带嗔,从不言爱却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转身都写满爱的注脚。以此,注定了要生生世世。没有一个转身不华丽,没有一个眼神是多余!是不是,美梦太长?天妒良人。她出嫁,一个女子,为另一个男人罩着,不为爱,只为生。谈话挥手间日军已从山那间开进山这边的村镇,死了心爱的大白马,无法终了剃完头的愿望的小村民血溅当场,俏寡妇一生凄绝呼唤,阴影蔽日,枪声响起,她随他去了。
  那个叫陆平的理发师,常常让人记不起他的名姓,超越众生,是太多苦难灵魂的缩影,举手投足,都模糊了他特殊个体的存在符号。
  他毅然的自伤手指,拒绝为日本人服务 ;终于卑微残喘至抗战胜利,戏剧性的在国民党中攀升少校、上校、师长。这些,却,不是他想要。反复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我只是个理发的”,表妹貌似自我的言说“有一天,我们会在一起的,开个理发店”承诺、誓言又是期盼。最本质的对生命渴求,最卑微的开口从不想附丽与奢求------我只要那个我!可叹,命若尘埃,由不得你选择。
  抗战胜利,狼烟未褪硝烟又起,国共内战。他终于提起自己的工具箱行动了,第一次被迫逃命到古镇,这次为自由而抛弃军衔、抛弃战场。爬上来,一双手承接,走入一片红色海洋中。揭开建国的篇章,没有欢呼,不带激动。直接跳入漫漫黄土风尘地,苍凉的边疆守哨之地,单一色的服式、臃肿而老气。我看见----他老了,不可阻挡的岁月痕迹爬上眉梢,沧桑!沉默与苍老,跛了腿走路。所谓生命,所谓青春,所谓年华,到黄土沙尘中去了吧。。。
  千篇一律期望已久的结局,心中设计了千百遍,它终是出现了,黄风起处,寥廓无边的黄土地上,一棵木树,枝桠奋力朝上,大风处走来了伊人,风华不再,依稀望见旧年清澈的双眸,温柔温情。那一声“表哥”穿过风尘,穿过年华,姗姗而来,似是说着----这次,再也不分开,再也不。。。不为它中了我的期望而流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梦境里,尽管沙尘四起,黄土漫漫,物质贫乏到了极处,他与她,却真的如愿了,真的自由了!为这份百般磨难,又静水深流般的爱恋而无法止住眼泪。为你祝福。深深祝福。
  不过是,爱情速食的时代,和平岁月的娇儿,哀永恒不在。
  或者是同情同感用心太深吧,再看陈坤,看他的脸,与眼神,一个男子,即使,哪怕千百次让人觉得无奈,只动人深情又疲惫无奈的眼神而让你不能不心疼。他的骨子里要一个最真实的自我。他软弱又倔强。
  同样的影片,极易想到三毛的《滚滚红尘》,人的一命轻若微尘,踏破红尘,旋生旋灭,残酷又现实。在《滚滚红尘》中,不小心泄露了作家的灵魂----永远在抗争追逐着真善,追逐幻光,注定了残缺之美,在《理发师》那理发师》影评
  发表时间: 2006-5-19 12:55 作者: 铁琴书生 来源: 云间地带

我认为周韵只出演姜文的电影不是因为请不动别人。周韵是一个比较坚强的女人,尤其是在她和江文的婚姻中,周韵表现出了神秘的能力。要知道姜文的脾气,在娱乐圈是出了名的荷尔蒙分泌旺盛型,在他自己的电影拍摄场景中是霸道好斗的。我一直爱着刘晓庆。我还和法国人桑德琳·陈伊维塞结婚了。我有一个女儿。

离婚后,我遇到了周韵,出乎意料地被周云赢了。到目前为止,我顺利地处理了这场婚姻,并从中获利。 这就是周韵只出现在姜文电影中的原因。这真的很尴尬。 自从嫁给姜文后,周韵的主要关注点一直是她的家庭。她连续有两个儿子。她的丈夫姜文也是一个对电影艺术特别认真的人,所以她是一个坚强的后盾。,很长一段时间,周韵没有创作多少作品。

当孩子长大了,她愿意在有机会的时候采取行动。 这就是周韵只出现在姜文电影中的原因。这真的很尴尬。 ,周云几乎偶尔出现在大屏幕上,基本上是为了姜文的电影。在《恶不压义》中,周韵甚至是个女人。两人在拍摄陈逸飞的《理发师》周韵时发生了婚外情。那时,姜文还没有离婚,但已经和他的外国妻子离婚了。

姜文与导演陈逸飞分道扬镳,将剧组留给了周韵。姜文很快完成了离婚程序,并于2005年底与周韵结婚。第二年,周韵为姜文生了一个儿子。 老实说,周韵不是歌剧迷,对艺术也没有过分的追求,结婚后,她放弃了演艺事业,只拍丈夫姜文执导的电影(侯孝贤的《聂隐娘》除外)。 贾张克和赵涛,顾长伟和江李文,陈凯歌和陈红都有这样的特点。

女人只愿意给丈夫执导的电影增添光彩,不愿意拿其他电影来与家人分离。一起拍电影时,像周韵这样的女人常常能理解丈夫导演的困难,很少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有利于降低电影成本,降低投资者的风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者也需要有票房号召力的女主角,所以周韵只能扮演2到3岁的女性。所以说周韵只出演姜文的电影并不是因为请不动别人。


  陈逸飞先生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出生于浙江省镇海一个书香之家的陈逸飞,父亲陈庚赉是一位化学工程师,而母亲范雅芳则是他的艺术启蒙老师。从小在上海这座城市里长大。童年时代,母亲经常带着他到教堂去做礼拜,陈逸飞由此对宗教绘画、雕塑、节庆以及管风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轻时在上海求学,从事油画创作。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和创作。短时间里获得了艺术界的承认,他的作品先后在纽约国际画展、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华人画家。
  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
  陈逸飞先生近年来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艺术、环境设计艺术等诸多方面也取得了如同他油画艺术同样的创造性成就,令文化界人士为之折服。
  1993年,陈逸飞涉足影坛,完成了自传性质的艺术影片《海上旧梦-陈逸飞个人随想录》,这是一部真正的诗化电影,他的个人风格为影片增添了非常个性化的色彩。中国的大都市上海曾是十里洋场的聚集地,是旋生旋减的各种事件不断交替的舞台。,在那充满了戏剧性、偶然性的历史场景中,陈逸飞所撷取的只是一副安详的回溯视野,一个浪漫的女性喻体和一种高度象征化的写照。整个影片没有故事,没有对白,画家梦游似的追随一个女子,使画面就像是一幅幅游动的油画画面。
  1995年,陈逸飞完成了反映三十年代上海的故事片《人约黄昏》,入选法国嘎纳电影节,参加影展,深受瞩目。当年陈逸飞的《人约黄昏》入选了法国戛纳电影节“特别推荐”单元,并受到电影节主席亲自接见。《人约黄昏》改编自20世纪30年代上海作家徐讦的小说《鬼恋》。虽然在艺术上与《海上旧梦》一脉相承,将镜头对准了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寻觅转瞬的繁华和沧桑。但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一段缠绵悱恻的人鬼恋情。曾监制过《醉拳》、《赌圣》等卖座港产片的吴思远以及梁家辉的加盟,让《人约黄昏》在上海公映时票房一路飘红,这给了陈逸飞对拍摄电影的极大信心,也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1999年完成电影艺术片《逃往上海》和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如果说首部电影作品,陈逸飞还只是画布的延伸,那么接下来的尝试就不同了。对于目前在人们焦点关注中的《理发师》,陈逸飞表示,他是因为被凡一平原作中的故事所吸引,所以很早就买下影片拍摄版权。
  1996年至1997年“陈逸飞回顾展”分别在上海博物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同年,在英国伦敦玛勃洛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1998年在法国举办个人画展。
  1999年12月玛勃洛MARLBOROUGH画廊为他在纽约举办“跨世纪“个人画展。
  1999年11月17日,陈逸飞的最新影片《逃往上海》在旧金山首映。地点是金门公园内美丽的亚洲博物馆。
  后来,陈逸飞将精力转至服装设计,虽然时装发布会场面气势宏大,逸飞专卖店相继上市,杂志创办的设计新颖,这些成绩远不及他在绘画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人们对于陈逸飞的崇敬仍然是他的绘画中人物的精细与传神。
  最新的理发师是他的第四部作品,也成了绝唱!冲着这个噱头也想要看一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