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杀白起后悔吗(长平之战秦国大胜,为

娱乐八卦 2023-11-05 17:46www.178767.com娱乐八卦


长平之战的时候,白起力主趁机灭掉赵国,秦国的丞相范雎怕白起的功劳过大,力主保全赵国,让白起班师。后来秦王后悔没有灭掉赵国,让白起再一次领兵攻赵,白起认为战机已逝,便不同意攻打赵国。秦王又派其他将领攻赵,果然,邯郸之战秦军大败,秦王脸上挂不住,再加上范雎的谗言,秦王怕白起功高盖主,以后难以驾驭,就将白起赐死!

史上第一战神,白起被赐死时已七十多岁,为何秦昭襄王就不容他?

历朝历代,但凡功高震主者大多没有好下场,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可即便如此,他也逃不了兔死狗烹的怪圈。

秦昭襄王赐剑给白起,白起仰天长啸

“我有什么罪过,落得如此下场?”

片刻之后,白起落寞道

“我本就该死,长平之战,我坑杀了几十万降卒,这份业报足够死罪的!”

说完,引剑自刎。那么为何秦昭襄王容不下白起呢?

白起自己放弃了自己

长平之战,秦国取得大胜,而白起原来的计划是趁胜追击,将赵国覆灭。可是韩、赵两国为了保命,派出使者来劝说秦国丞相范雎,范雎在使者的花言巧语之下,同意割地和谈,战事才告一段落。

作为战术大师,白起很清楚,如果当时不能覆灭赵国,给赵国以喘息之机,那么很可能失败的将是秦国。一方面,白起杀了几十万赵人,这些人也都是有亲人朋友的,他们的亲属必定会对秦军仇深似海,想尽一切手段来报复。

,赵国的巨大损失,也会让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这也会让征服赵国的速度变慢。公元前259年正月,秦赵双方停战,而在这一年九月,秦昭襄王派兵进攻邯郸。

史料记载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

在白起看来,这次出兵是必败无疑。由于白起患病,此次的统帅名为王陵,在进攻赵国的过程中,屡次受挫,甚至损失了五个军营。见预言成真,白起对秦王道

“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意思就是,您当初不听我的,现在没办法了吧,白起的话带着调侃和讽刺,而这句话也激怒了秦昭襄王。纵使白起的功劳再大,他也不能随便去调侃秦王,这是以下犯上,很可能会被杀头。

我们推断,此时的白起很可能已经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位精明的武将,怎么会不懂君臣之礼,他激怒秦王,就是想一心求死。白起杀人太多,虽说他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内心的冲突和羁绊,也只能他一人来承受,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白起很可能放弃了生的希望。

白起不配合出兵,惹恼了秦昭襄王

统帅王陵明显不能完成攻灭赵国的任务,所以秦昭襄王想再度启用白起。白起就好比一把锋锐的刀,只要拿起这把刀,就能将敌人手起刀落。不过,白起不想再继续做屠夫,秦王命令白起率兵出征,但白起予以拒绝。

史料记载

“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昭襄王曾亲自下令,白起拒绝赴任,之后秦王派丞相去请白起,白起本就跟范雎不睦,仍是不肯就任,呢,白起干脆称病。秦军在前线屡吃败仗,损兵折将,这已经让秦昭襄王十分上火了,白起还拒绝参战,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怒之下,秦王便下令赐死白起。作为军事大师,白起自知不能取胜,但在其的指挥下,秦军必定可以减轻损失,单单这一点,也不是其他将领可比的。

奈何白起就是这般执拗,坚持不带兵,既然没有了利用价值,那么秦王也就没有必要再留白起的性命了。

范雎要对白起的死,负一定责任

白起跟宰相魏冉的关系很好,之所以白起能能成就举世功勋,也跟魏冉的提拔有莫大的关系。,范雎来后,魏冉被罢相,自此,白起跟范雎的关系也陷入僵局。

拜相之后,范雎为秦国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决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可由于范雎的刻意诋毁,白起也从此一蹶不振。

秦国之所以和赵国停战,很大程度上跟范雎有关。韩、赵派苏代去游说范雎,苏代不仅说服范雎停战,还成功挑起了白起和范雎的矛盾。

史料记载

“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

如果继续让白起进攻邯郸,赵国必亡,那么白起的功劳将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必定可以成为三公,一旦白起上位,那么范雎的地位便会岌岌可危。

为了自身的利益,范雎同意了苏代的建议,暂时停止了对赵国的征伐。如果范雎和白起勠力同心,那么赵国必亡,秦国的统一之路可能还会加快速度,,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白起的死,跟范雎有莫大的关系,为了防止白起再立战功,范雎必定会在秦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而恰巧白起性格执拗,上了这个圈套。

是时,秦王对范雎十分信任,在一定程度上,范雎可以左右秦王的判断,直至白起被赐死。

秦军久战之师,同样需要修整,杀白起可以缓解矛盾

白起曾经说过,秦军虽说消灭长平的赵军,但秦军同样损失过半,国内兵力也是相对空虚。当时如果再度进攻邯郸,诸侯国联合,在赵军的顽强抵抗下,秦军必败。

王陵无法攻下邯郸,秦昭襄王便换王关,但两个月后,邯郸仍然攻不下来。楚国的春申君、魏国信陵君率十万进攻秦军,秦王大败。不仅仅是白起,在一连的失利之后,就连秦昭襄王也有些灰心丧气了。

到了如此局面,或许杀掉白起,还能减缓一下与他国的矛盾,毕竟白起杀人实在太多,从始至终,死在白起手下的他国兵卒近百万人。在旁人看来,白起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所以既然白起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还不如杀掉他,减缓下与他国的矛盾,争取一定时间来修整部队。

白起被封为战神,一经封神,也就离灭亡不远了,只是没有想到,他一个杀的人,却是自己!

白起他是秦国秦昭襄王时期有名的战神,秦昭襄王在后来却是自毁长城下令让白起自杀,这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为什么秦昭襄王他要将秦国这个有名的战神给杀死了,难道白起留下来的价值不如他死去的价值大吗?白起他是战国时期七国当中死的最为悲惨的一个将领之一,当年秦国获得大胜的长平之战就是白起主导的,后来秦昭襄王要求白起他重新出山,却是遭到白起的拒绝。在公元前二五七年,秦昭襄王在范雎的谗言之下,就赐剑给白起,要他自杀。

而在白起自杀之后秦国也是很快品尝到了苦果,公元前二十四七年,山东六国联军攻打秦国,秦国一直被追打到了函谷关一带。假设当年白起未死的话,那么秦国不可能会被山东六国打的是如此凄凉,而且白起的死也是让秦国在将领层面的延续断了一代码。一时之间,大秦居然没有什么可以媲美天下名将的人才!

其实秦昭襄王杀白起,除了白起不愿意出山以外,还有的原因就是在于白起他所代表的白家是秦国当时十分有权力的大家家。并且白起他还掌握了秦昭襄王他当时都未完全掌握了的兵权,在秦昭襄王看见白起拒绝他让白起出山的建议之后,就认为白起有了谋反的心。后来秦昭襄王在一气之下,也就赐死了白起,毕竟秦昭襄王他是绝不可能允许白起有那么大的权力的。

并且当年秦昭襄王重新得到王权是通过排挤宣太后芈八子、魏冉、芈戎等人才实现的,而白起则是魏冉一手提携上来的。也就是说,白起他是魏冉的人,秦昭襄王本来就不是特别信任白起,所以秦昭襄王才会杀掉白起。

  1. 说后悔很难说,当时秦国已经把六国打趴下了,没有丝毫顾虑,即时没有白起,强大的秦国,依然是六国无法战胜的

  2. 功高震主,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当臣子功劳和名望超过君主时,君主肯定为了自己,除掉后患

  3. 大局着想(或者迷信作祟),白起带领着秦军南征北战,诸侯震服,,过度的杀戮,会使各国百姓的仇恨,不利于秦国以后的策略和统治,(也许在当时迷信盛行,过度的杀戮会不利于国家和君主,所以找白起顶罪)

  4. 不听诏令,长平之战后,秦国趁机攻打赵国首都,,白起并不赞同秦昭襄王的做法,惹怒了秦王,赐死了白起

  5. 受举荐之人魏冉的影响,魏冉向秦昭襄王推荐了白起,白起的战功赫赫也为自己鉴定了地位,后期因权势过大,诸臣不附,严重影响了秦王的权势和地位,后被罢免,白起的战功赫赫,地位显赫,加剧了秦王的杀意

一、白起冒犯君王

长平之战次年,秦军攻打赵国邯郸,白起有病不能出征。秦将王陵攻打邯郸不顺,损兵折将。此时白起已经病好,秦昭襄王让他接替王陵。白起说虽然我们消灭了长平的赵军,可秦军死亡也超半数,兵力空虚。远行千里攻打别人的国都,赵军在城里应战,诸侯军在城外攻击,里外夹击,秦军必败。这番话说得在情在理,秦昭襄王不听,亲自下令让白起赴任,白起拒不受命;范睢奉命请求白起,也被拒绝,从此还称病卧床。

秦军在邯郸城下果真被春申君、信陵君所率数十万楚魏救兵攻击,损失惨重。白起于是说了风凉话“秦王不听我的建议,看看就是这样的后果!”秦昭襄王知道后大怒,强令白起赴任,白起坚决不受命,范睢奉命请求也被拒绝。如此这般,白起纵然战功赫赫,秦昭襄王不会放过他。

二、范睢是秦昭襄王称王推手

秦昭襄王继位时因年纪太小,宣太后听政。秦昭襄王成年后,面临着“四贵主政”的局面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是宣太后的弟弟;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公子悝则是当年与他争夺王位的同胞弟弟。

范睢入秦后,抓住魏冉要发兵韩魏两国攻打齐国、扩大封地满足私利一事,上书秦昭襄王获得信任。初次面见秦昭襄王时,范睢故意说“秦国哪里有王?只有太后、穰侯罢了。”此言正中秦昭襄王的软肋。此后,他向秦昭襄王建议收权归王,解除“四贵”权力,避免弑君篡国的祸乱。范睢是秦昭襄王拥有真正王权的主要推手。

范睢使继位后一直堪称为“傀儡”的秦昭襄王翻身当家做主,成为真正大权在握的君主,并且献计使秦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天下诸侯都畏惧秦国。

三、白起与范睢不和

白起从一介平民直到被封侯,引路人是魏冉。魏冉是在秦昭襄王听取范睢的建议后,失掉相位最终郁闷死于封地的。范睢接替相位,成为秦昭襄王的大红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擦亮星,宝妈一枚,爱生活爱旅行爱学习。愿与你一起擦亮星星,共同成长!

白起犯了以下三点错误。

一、他坑杀了四十万赵国士兵。

白起是秦国的名将,他征战期间屠杀的士兵接近百万,可以说他征战的地方到处都是尸横遍野,让敌方闻风丧胆。他被秦王赢稷派往长平地区和赵国决战,此时赵国派出了倾国之兵一共四十万大军,而白起同样率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来,双方对峙了几年。直到廉颇被秦国用反间计换下,赵奢统领四十万赵军最终被白起打败,白起他没有请示秦王赢稷就擅自坑杀了四十万赵国士兵。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白起如此独断专权的行为让秦王赢稷有所忌惮,而且白起杀降也让其他五国从此不敢投降秦国,这大大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也为以后秦国攻城伐地增加了更大的伤亡。秦王此时对白起动了杀心,他不得不死,他的行为已经触犯到了秦王赢稷的尊严和权威。

二、白起持才傲物,藐视秦王。

白起在打赢长平之战后。本想乘胜追击,一起消灭赵国,被秦王赢稷召回了秦国,没有让他打下去。等到赵国得到修整后,秦军此时再打已经大败而逃,秦军准备让武安君白起出山,继续攻打赵国。白起因为秦王赢稷罢免了他的军权心生怨气,所以他拒不接受秦王的任命。这就导致秦王赢稷必须要除掉白起了,他不能容忍如此一个傲慢的将领存在于他的眼前。

三、白起和秦王矛盾加剧。

白起虽然是个军事天才,在人情世故方面却是小白一个,他得罪了秦王反而不自知,还整天非常张扬,他已经对秦王来说失去了利用价值,那么他也就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

综上白起被杀有以上三点原因。

秦昭襄王虽然错杀了白起,这件事情是以秦国无敌军团折损20万将士换来的,这自古帝王是没有错的,等到秦始皇嬴政登基之后,这个血淋淋的教训让他看到了君臣之间信任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在位期间从不猜忌武将,最终他统一了六国。

秦昭襄王与白起原本是一对非常惺惺相惜的君臣,他们合作期间,秦国的铁骑所向披靡,让其他诸侯国闻风丧胆,并且白起也成为了当时的战神,在长平一战中,白起带领这秦国这只虎狼之师将赵国大败,还坑杀了赵国40万降兵,那个时候赵国被秦国打得无力还手,可是后来秦国罢兵而归,当时秦国便失去了一次灭掉赵国的最好时机。

后来秦昭襄王想攻打赵国,可是当时白起拼接多年的军事经验,他知道已经不大可能会打胜仗,于是便称病不愿领兵,其实秦昭襄王虽然生气不过他也没有办法,一是这白起帮他血战沙场很多次,秦昭襄王内心深处是敬重白起的,二是秦国向来尚武,对于武将有着高规格的战功封侯,却还真就没有因为抗命不愿出兵被问罪的,所以当时秦昭襄王心里很着急,白起就是不去,后来秦昭襄王派了范睢去劝白起。

这个范睢与白起在朝堂之上不合,自然不会说白起的好话,再加上秦昭襄王派去攻打邯郸节节败退,他亲自去请白起,白起依旧不去,他一怒便将白起贬官后赐死,后来秦国还是大败,并且还赔上了自己20万的秦军,这让后世的嬴政非常感慨,他吸取秦昭襄王的教训,不猜忌秦朝的将领,他才能统一天下。

因为如果白起没有被自己杀死,这可能会帮助他实现统一六国的梦想,所以白起的死成了秦昭襄王的遗憾,尽管才华横溢的秦昭襄王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外加努力可以达到这个梦想,但他最终还是没能做到并坚持努力了一辈子。秦昭襄王在摧毁六国的关键阶段杀死了他的头号大将白起,这显然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因为白起的贡献太大,所谓的“功高无赏“就是已经到了不能再给予奖励的地步。  

白起本来只是一名普通士兵,经过40年的战争,使他成为秦国的第一个大将军,并被秦昭襄王封为武安君。这几乎是士兵的最高荣誉,那么接下来秦昭襄王会给什么?恐怕整个秦国给不了他什么东西了,秦昭襄王在依靠白起继续为他在南方和北方作战的,担心他的军事成就太大。  当白起几乎表明他不会为自己而战时,秦昭襄王别无选择。

事实上,白起的死不仅是秦王的错,也是当时秦国的丞相范雎的错,因为他不想看到白起的威望越来越大。他害怕白起比他更受秦昭襄王的欢迎,所以他说服秦昭襄王召回白起。

圣旨到达前线时,白起大骂范睢为“叛徒“,并对范睢不满。不久,白起回到咸阳,范睢然后在秦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害怕白起的秦王不再信任白起,于是在丞相的挑拨下就赐死了一代战神武安君白起。

白起被赐死,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秦昭王容不下他,而主要有着内外三个方面的原因。

外因有1、白起与应侯范睢的将相权相争导致被谗;2、白起居功自傲,多次忤逆皇权;内因则是白起性格暴躁,为人桀骜不驯,这也是造成他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

电视剧《大秦帝国》白起剧照

01 白起与应侯范睢的将相权相争导致被谗

秦相范雎为人恩怨分明,“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是他的人生准则。在自己地位、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他表现出了自私的一面,那就是对白起的嫉妒和遏制。

在白起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后想乘胜灭赵,韩、赵恐惧之下,让苏代带着大量钱财说服范睢。范睢既不想让白起继续扩大战功,也不想让白起权势跃居己上,接受了苏代的离间之计,便向秦昭王进言,阻止了白起的攻赵行动。

后来,白起听说此事,便与他有隙。这是将相争权的结果,也是白起走向悲剧命运的一个引线。

电视剧《大秦帝国》范睢剧照

相比而言,“负荆请罪”、“将相和”本是历史上将相关系的美谈。,同样是为秦国效忠的将相,范雎却做出了个人利益为先国家利益为后的选择,与蔺相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宁愿退兵,也不希望白起超过自己。

如果范雎高风亮节,虚怀若谷,将相之间齐心协力,白起攻打赵国定会势如破竹,二者之间就不会产生怨隙,白起的悲剧就不会出现。

02 白起性格暴虐,居功自傲从而与秦昭王产生矛盾,多次忤逆皇权

据《史记》载,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24万。三十四年攻魏,拔华阳,走芒卯,斩首13万;同赵将贾偃战,沉其卒2万人于河中。四十三年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5万。尤其是长平之战结束时,“卒四十万人降秦。”

自秦孝公以后,至秦始皇十三年止,秦国军队在各次战役中杀人总数,可查的约为1655000人,而白起为将时就斩首920000人。此巨额数据一方面证明白起指挥有方,作战勇猛,另一方面也是他性格残暴的写照。

虽然战争是当时历史发展选择的方式,对社会生命财产的破坏不可避免,但一些人物性格的残暴,嗜血成性,加剧了这种破坏。白起性格的残暴,必然导致他居功自高而桀骜不逊,这势必与秦昭王发生冲突。

长平之战刚结束,白起立即准备乘胜灭赵攻韩,一方面攻占上党,命王龁率一路军攻赵武安皮牢,命司马梗率一路军攻赵太原,自己统率主力留上党,准备进攻邯郸;另一方面则向朝廷催促增加粮草。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虽然最终是以秦国的取胜而结束,但也使秦国元气大伤。

从参战的军队来说,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国士兵死者过半,国内可战将士几乎为之一空。从秦国的经济方面来说,影响就更为深远。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国发生了饥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范睢劝说秦昭王“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

尽管昭王认为这样做“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会乱了秦法而不同意,但困难到要发国家苑囿以济民的程度,足以见问题的严重。这种情况决定了秦国已不能紧接着再发动一场大战,而白起派卫先生向秦昭王请求增加兵力和粮草,就给秦昭王出了一道难题。

从后来秦昭王对白起所言“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来看,秦昭王认为白起试图立即攻灭赵国的计划是很不现实的。当秦昭王依范睢之计,认为秦兵暴师于外时间过久,宜息兵休整,从而同意韩、赵割地讲和的请求,制止了白起的军事行动的时候,白起大为恼火,从此托病不再领兵出征,以此要挟秦昭王。这使得君臣之间的矛盾超出了政见不同的范围,向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形势的发展出乎秦昭王的意料。当初秦国停止白起的军事行动而答应韩、赵的求和是有条件的,即“割韩垣雍、赵六城”。但秦国退兵后,只有韩国献出垣雍,赵国则不愿割让六城,而且还遣使出齐,欲联齐以抗秦。对此,秦昭王不能容忍,下令白起率兵伐赵。白起托病不愿领命,秦昭王便对他说

“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

从秦昭王的讲话来看,他也看出了白起负气的原因,委婉地解释说原先制止白起的攻赵活动,是当时国力不济,现在国力得到恢复,可以攻打赵国了。,白起还是不愿出战,因为他认为秦国已经失去了取胜的有利时机。

尽管白起不同意伐赵,但秦昭王主意已定。在白起不愿领兵出征的情况下,秦昭王派五大夫王陵率兵伐赵。,公元前258年正月,王陵统率的秦军在邯郸受阻而不能前进,将士伤亡颇多。为解此困境,秦昭王令白起领命代替王陵,而白起虽病愈仍不肯就命。

由于前方战事吃紧,万分焦急的秦昭王只好派范睢去劝说白起。但白起依然坚决不肯领命出战。对此,秦昭王非常生气,没有了白起就不能灭赵了吗?他增加前线军队,并派王龁代替王陵,继续猛攻邯郸。但由于赵国防御极强,秦军在邯郸与赵军又苦战八、九个月,仍就毫无进展。

,而对秦国如此难以收拾的局面,白起不仅不替秦昭王排忧解难,反而指责说“不听臣计,今果何如?”秦昭王闻之大怒,亲临白起府邸恳求白起出山,并说出了“如君不行,寡人恨君。”之语。

话说到这种程度,也说明秦昭王对白起的恼怒已达极点。可白起对秦昭王的劝说还是无动于衷,竟然以死相抗,秦昭王拂袖而去,随即下令削去白起的武安君爵位,贬为士伍,并流放到阴密。

为了扭转战局,秦昭王接受了范睢的推荐,启用郑安平为将军,使其为进攻邯郸的主帅。但事与愿违,三个月后,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楚国春申君亦派将军景阳率大军北上求解邯郸之围。攻击邯郸的秦军在赵军和魏、楚军队的夹击下大败,郑安平率领二万人降赵,赵封其为武阳君。王龁所领的秦军也溃不成军。魏、楚军队乘胜追击到河东,继续在河东取得胜利。

消息传来,秦昭王悲愤交加,更是迁怒于白起,命他立即离开咸阳到阴密去,并“使使者赐之剑,自裁”。一代名将白起就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总体来说,白起的死虽有范睢谗毁的原因,但根本上他是死于其暴虐的性格;死于其居功自高而桀骜不逊从而与秦昭王产生的冲突;死于其不审时度势从而与秦国的既定方略产生的矛盾。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