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小言微什么意思(人轻言微后半句是什么)

娱乐八卦 2023-11-05 20:06www.178767.com娱乐八卦

人微言轻莫劝人下一句是无钱休入众。其原文是“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亲”,出自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

这句话意思是一个人能力不够就不要背负太重的担子,说话没分量又不能切中要害的就不要劝说别人,不是那么富有就不要学别人一样奢侈,遭受灾难的时候不要去寻求亲友的帮助。

人微言轻,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 ēi yán qīng,意思是指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你人微言轻,怎么会做过他们? 

译文你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怎么会是他们的对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词语笔顺

近义词

1、微不足道

解释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出处郭沫若《百花齐放·单色蓳》诗“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

2、九牛一毫

解释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陈毅《感事书怀·七古·手莫伸》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应该是人微言轻,不是人轻言微
人微言轻
发 音 rén ēi yán qīng
释 义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 处 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示 例 你~,怎么会做过他们?(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1、人微言轻的微释义衰落;低下。
2、解释】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3、【出自】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4、【示例】你~,怎么会做过他们?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5、【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6、【近义词】?微不足道,人微权轻,人微言贱,人微望轻?。?
7、【反义词】一言九鼎,一言千金,九鼎大吕。

人微言轻的意思是指地位低,说话不被别人重视。

人微言轻造句

1、人微言轻的时候,要多听,吸收一点经验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2、夜雨潇湘说见微知著,人微言轻,这些话题都可以,“微“时代,就是草根的力量汇聚的时代。

3、我人微言轻,帮你说话作用不大。

4、我在公司中只是个业务员,人微言轻,无力替你在经理面前说情了。

5、人微言轻,你的话不起任何作用。

6、许多国家把英语人微言轻第二语言使用.

7、她并不想只做个人微言轻的小秘书。

8、小民一介书生,人微言轻,却也熟读秦律。

9、我人微言轻,怎么可能左右国君的决定?

10、江水源人微言轻,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又在床上多躺了两天。

11、有一位兄长,刚升了官,一见到我就说“咱们人微言轻啊”,我当时听着挺扎耳朵,转眼自己就体会到了,他说的是实话。

12、想要坚决地制止老娘嫁入尤家,可惜人微言轻。

13、一个小小的江帆,人微言轻,不可能调得动武林其他人。

1、人微言轻的微释义衰落;低下。

2、解释】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3、【出自】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4、【示例】你~,怎么会做过他们?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5、【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6、【近义词】?微不足道 ,人微权轻 ,人微言贱 ,人微望轻 ?。 ?

7、【反义词】一言九鼎 ,一言千金,九鼎大吕。

词义是
指地位低,言论主张不受人重视。
1、我在公司中只是个业务员,人微言轻,无力替你在经理面前说情了。
2、江?源?微?轻,胳膊拧不过?腿,只好?在床上多躺了两天。
3、还能怎样,费师伯是前辈,我?微?轻,我武功也不如?,这事是管不了的。

【成语】 人微言轻
【拼音】 rén ēi yán qīng
【解释】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 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举例造句】 你人微言轻,怎么会做过他们?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都可以吧,人言轻微,说的是不把别人的话当一回事,感觉说不到人的内心。人轻言微说的是一个人没有权力无足轻重,说出来的话没有人会当一回事。

官位不够重要,势力也很小。
由于官的权力不大,说的话能影响到别人的程度也很低。
同义词人微言轻。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ēiyánqīng,意思是指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出自《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