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尧帝的事迹?请问中国古代的皇帝、尧、

娱乐八卦 2023-11-05 21:14www.178767.com娱乐八卦

尧:
(一)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才放心的禅让。
(二)
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尧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后来迁于祁地,所以称尧为伊祁氏,尧以祁为姓。
尧父乃帝喾,名蟜极,号高辛氏。帝喾在位七十年崩,传位给儿子挚。尧十三岁辅佐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尧号曰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骃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黄色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红色的车驾以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他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三) 尧帝陵

尧帝陵位于今中国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
相传尧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尧帝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尧陵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 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记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其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 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画。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四) 尧帝庙
尧庙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处。相传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市),有功于民,庙是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创建年代已无可考。现存建筑原为清代遗物。前有山门,内有围廊、牌坊、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建筑。尧王及其四大臣被喻为“五凤”。“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就得名。尧井相传为尧所掘,为记其功,上筑一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高达27米,殿宇四周设环廊,42根石柱,柱础雕刻工精,殿内金柱子肥硕,直通上层檐下,础石上云龙盘绕。龛内塑有尧王像及其侍从。庙内存在碑碣10余通,记载尧王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广运殿1998年毁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

  尧:
  (一)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才放心的禅让。
  (二)
  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尧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后来迁于祁地,所以称尧为伊祁氏,尧以祁为姓。
  尧父乃帝喾,名蟜极,号高辛氏。帝喾在位七十年崩,传位给儿子挚。尧十三岁辅佐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尧号曰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骃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黄色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红色的车驾以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他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三) 尧帝陵
  
  尧帝陵位于今中国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
  相传尧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尧帝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尧陵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 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记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其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 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画。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四) 尧帝庙
  尧庙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处。相传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市),有功于民,庙是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创建年代已无可考。现存建筑原为清代遗物。前有山门,内有围廊、牌坊、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建筑。尧王及其四大臣被喻为“五凤”。“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就得名。尧井相传为尧所掘,为记其功,上筑一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高达27米,殿宇四周设环廊,42根石柱,柱础雕刻工精,殿内金柱子肥硕,直通上层檐下,础石上云龙盘绕。龛内塑有尧王像及其侍从。庙内存在碑碣10余通,记载尧王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广运殿1998年毁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
  舜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huan do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u sou,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shan)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也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二)
  舜帝陵位于舜陵景区,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疑山风景区的目标人文景观,是九疑山风景的目标人文景观。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
  舜帝陵陵区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600余亩。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状,海拔600余亩,气势恢宏。山北麓建有陵庙,陵庙坐南向北,规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重院落,五进建筑。陵庙内建有庄严肃穆的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厢房。陵庙外有长200米的神道。
  舜陵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国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于九疑山。陵庙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在古木参天的陵区内,陵庙建筑上的石雕、楹联、壁绘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箫韶峰、斑竹岩、舜池、舜溪皆与舜帝奏九韶之乐及二妃挥泪斑竹的传说有关。
  禹,
  又称大禹、夏禹、伯禹等,据传姓姒氏,号曰文命。我国古籍如《尚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都记及禹的传说。《尚书·禹贡》记载了禹治平洪水,定天下九州的故事。《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是黄帝的玄孙,其父鲧受尧之命治水,九年而洪水不息,为舜所殛。舜命禹续鲧之业,禹乃兴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终于治平洪水,得到天下诸侯的朝服。舜死后被拥戴即天子位,国号夏后。后东巡狩,卒于会稽。中国历来史书均按上述诸古籍记载,传播禹的业绩。禹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开国之君,而且是上古最伟大的治水英雄。他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方法,如“导河积石”、“岷山导江”、“导淮自桐柏”等等,引全国主要河流入海,“以四海为壑”,救民于倒悬。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记载其谦逊退让的美德“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以及虚心听取意见,自奉节俭的品格。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现代史学家顾颉刚于20年代提出禹是南方民族神话中人物的论点,认为这个神话的中心点在越(会稽),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并且以地史学、第四纪学、古地理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新式检测手段,对东南沿海第四纪晚更新世假轮虫海退时,越族在今宁绍平原繁衍生息和全新世卷转虫海进时宁绍平原沦为海域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禹的传说表达了海进时期移居于会稽山区的越族祖先的希望而为世代所传播,以致被移植到中原。�
  于今,越地仍保留着大量禹的传说。如《越绝书》云“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稽,爵有功,封有德,更名茅山曰会稽。”又云“涂山,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吴越春秋》记载禹“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理。”又记载禹“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等。今绍兴所存如禹陵、禹穴、禹庙等皆为极有价值的大禹遗迹。司马迁曾“上会稽,探禹穴”,秦始皇、宋高宗、清帝康熙、乾隆及民国时期的蒋介石等都曾亲临致祭,说明这些遗迹在中国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禹的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和坚毅不拔的卓绝意志,长期来为绍兴人民和全国人民所高度崇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皇五帝的陵墓在哪里估计许多人也不知道,在历史上的科普考察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人们的流传和现代社会人们祭祀的方式来看,三皇五帝陵墓主要在以下几个地方。

三皇又分为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燧人氏是是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当时在河南商丘一代钻木取火,成为了华夏祖先之一。它埋在什么地方却至今是一个谜。不过在商丘市区的商丘古城里面有一座衣冠冢可能是燧人氏的陵墓。

伏羲氏现在的陵墓应该是在河南周口的淮阳。这个景区非常出名,每年的2月2是重大的纪念伏羲氏的节日。在淮阳伏羲太昊陵的一座宫殿有一座坟墓,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陵墓,但目前能够找到的也只有这一个地方。神农氏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炎帝,他应该是在陕西境内,具体在哪个地方,我认为应该是在神农镇境内的常羊山上。

皇帝的陵墓应该是在陕西省的黄陵县,因为在这里每年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颛顼姓姬,为黄帝之孙,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市,活到98岁才病死。尧帝葬于山西省临汾市大洋镇郭行村,这里环境好,风水好。舜帝葬于湖南省宁远县。以上就是三黄五帝死后埋葬的地方。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尧冢有好几处,一般认为在山西临汾,历代也多以这里为主进行祭祀活动。    尧帝陵位于今中国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相传尧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尧帝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尧陵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 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碑文记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其像。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重修。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重修尧陵;。明成化十年(公元1481年)、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及清雍正、乾隆年间都对尧陵进行过修葺补建。明清时尧陵春秋二祭,沿而不废。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 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画。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其中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尧陵坐北朝南,背依古崖,面濒涝水,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墓冢园形,为黄土堆积,高50米,周长300米,四周有古柏葱茂,俗称“神林”。陵区现存古建筑山门、牌坊、碑亭为一轴线,左右两侧建有厢房、耳房、献殿、古窑、看楼等附属建筑28间,现存碑碣石刻19通。据传,帝尧逝世,万民悲育,送葬之日,人们从四面八方为陵丘上捧上一把土,竟积土成山,成为三皇五帝中最高大的陵丘。《汲冢书》记载“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帝陟于陶”。这些记载说明,舜并不是尧禅让得到帝位的,而是把要囚禁之后自己篡位的,舜囚禁尧的地方在平阳,也就是今天的临汾,后来可能老死在这里也葬在这里,死后舜假惺惺地为他举行了三年祭祀。但《今本竹书纪年》则记载,尧死在陶,陶就是今天的山东定陶县。定陶好像并无尧陵。乳沟尧死在了他最初的封底陶,也可能会被运回都城阳平安葬。所以,历代都以临汾的尧陵作为正宗的尧帝墓葬。陕西省华县也有一个尧帝陵,传说里,炎帝和黄帝一直活动在渭河流域,而尧又是黄帝的玄孙,他的母亲又是炎帝的后裔。所以。他的活动半径也应该在这个区域。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他委派的大禹就是在关中北部的龙门治水。和我同行的当地官员,还提供了一个线索。说前不久盗墓贼在鸡仔山附近,盗挖了许多古墓里的文物,被追缴后鉴定为西周皇室的随葬品。如果不是这些文物,历史资料从未记载过华县的南塬上,竟然是西周王室的苑地。至少说明,这里在最接近夏商时代的周朝,曾经繁荣过。而且这里地势还高,远离大江大河,一生惧怕水患的尧帝完全有可能选择这里以享百年安宁。奇怪的是,山东边的村子就叫“安尧村”。别小看这些关中道上的村子,貌似平凡,谁能猜出它真正的年龄呢?也许百年,也许千年,也许万年,说不清了!也许真的是安葬尧帝的那些后人,不忍离去,就在先人的脚下安营扎寨,长期居住了下来,口口相传,村子就成了“安尧村”。湖南省攸县也有一个尧帝陵,在当地的瑶山之上。

1、婚鹿仙女

鹿仙女是个肌白貌美而心地善良的仙女,曾为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而制服了潜伏在其仙洞沟附近的黑龙潭中的黑龙,并将它变为自己驾乘的坐骑。

一天,帝尧偶遇被称姑射神女的鹿仙女,并被鹿仙女击退由黑虎仙幻化而成的巨蟒而救下,之后两人互相倾诉衷情,择期成婚。新婚夜,双方喜结连理于仙洞之中,以洞为新房,对面的蜡烛山上光华将南仙洞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于是新婚夜也被称为“洞房花烛夜”。

两人婚后第二年,鹿仙女生下儿子“朱”。天帝派天兵天将捉拿黑虎仙,并将其压在乎阳东南的山丘之下,是为卧虎山。,天帝罚鹿仙女与帝尧斩断尘缘,鹿仙女只能将幼年的朱儿送还帝尧,从此隐居深山。

帝尧派人四处查找鹿仙女无果后亲上姑射山去找,苦苦寻找而不得,只能另娶散宜氏女为妻。朱儿后被封于丹地,故称丹朱邑。后来人们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龙洞左旁的一个小洞窟中为鹿仙女塑像纪念,千百年来香火不绝。

2、尧王牧马坡

传说上古姑射山北仙洞一带有尧王牧马坡。山头绿草如茵,山坡灌木丛生,沟下一片林海。春天草木萌发,生机勃勃,夏天树木茂盛,山花烂漫,秋天枫叶红似火,冬天松柏傲霜雪。

这里“树为尧王栽”,是尧王的放马山,那里北有生马庄,南有牧马滩,生马、二驹的村名都是尧王时留传下来的名称。《临汾县志》中以此地为临汾八景之一。山下汾水西边的东马栅、西马栅传为尧王的牧马场,鹿仙女与尧王婚后,还在这一带管理过马场哩。

3、三过家门而不入

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但一想到开山导流刻不容缓,便顾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线。

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4、大禹斩龙

相传舜帝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千里寻夫,奔赴三峰石下,哭死在舜帝墓前。舜帝墓后有个石匣子,上刻有“舜封”字样。二妃死后。禹王打开石匣,拿出里面的遗书,上写着,三十年前,禹凿龙门之时,有一条蛟龙东逃,这条龙角尖直立,角上长有绿毛。舜曾等了三年没见它。这龙故而中毒死去。

激战过后,伯益想收回他的天罗地网,谁知绳子解不开了,那天河、北斗、游龙、狮子、麒麟等都留在了洞壁上。所以,紫霞岩的石壁上,有金龙戏水、玉凤朝阳、七星布斗、紫微排罡、犀牛望月、麒麟呈祥等奇观,岩洞口的石壁上有条绿角龙头,龙口里倾泻出天河泉水。

据说,这就是跑到洞口被烧死的老蛟龙。那蛟龙死后,皮肉化成了肥土,肠子掉到紫霞洞底,弯弯曲曲,盘旋九转,变成了一条阴河,河水哗哗奔流,清而不浊,这是因为龙喝的是天湖池里的天河水,人称为“九曲黄河”。

那龙骨,碎成颗颗骨珠,被山风吹进洞底,滚进九曲黄河之中,被河水浸蚀打磨,变成了洁白晶莹、五棱六角的小石子,黑暗中,拿灯笼一照,像颗颗红透了的杨梅,故谓之为杨梅石。

5、铸造九鼎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准备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后九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

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骊麓文苑》<之>视野千寻

                    刘 京 运   

        九月初,听说高塘塬上有一尧帝陵,几位同学故友约我同去谒拜。高塘塬是我的家乡,尧帝陵又是我从渭华起义纪念馆工作岗位退居二线之后,研究地域文化其中重点项目之一,当仁不让,欣然应允。
        一日,雨后初霁,天气晴朗,瓦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空气清新温润,真是一个越野游览的好时刻。一大早,我们就起身上路,穿过渭华起义纪念馆景区和繁华的高塘古镇街道向西一路直奔,就进入了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 东阳地区(原为乡)。走不多远,一个急转弯向南,过了几个村庄,上了一个高坡眼前一亮,雄伟恢宏的秦岭迎面扑来。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其中在群山峻岭怀抱之下,一个园锥工整,通体郁绿的独特山体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宝华山尧帝陵。

        宝华山,原名鸡子山。传说他是尧帝乘坐“天龙驹”视察华封地时踩蹋崇山主峰而形成的一座小山包。因位于黄麓峪口两峰之间,象一只昂首打鸣的雄鸡,又名鸡鸣山。如今山腰还有一个平台,人称马蹄坪,就是天龙驹留下的马蹄印。(见当地流传的《三山连座》的神话传说)

        传说不足为信,也可是遭受地震造成的这一奇观。但就此尧帝和鸡鸣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另传,根据“天人对应”之说,地上的每个人,天上都有一个星座和其对应,人称星宿。北斗星座的杓尾瑶光星就和尧帝对应,又称“尧光星”。在尧帝的生辰日每年的端午节,北斗七星斗杓就转动到鸡子山方向,子夜之时,瑶光星正好端对鸡子山顶。也正因为这一缘故尧帝“北教八狄,道死。”之后,舜帝选择这一风水宝地将尧帝葬埋。为示尊贵,将山名改为宝华山,人称宝华山—尧帝陵。

        据说,鸡子山,海拔1200米,相对高差600余米,占地一千余亩。《天文历法》中称他为“东方的金字塔”。不过,他不象埃及金字塔是用石块垒成。他随乡就俗,从上到下全为黄土覆盖,土厚壤肥,满坡生长的松柏树木根深叶茂,粗壮挺拔。寒冬腊月,周围山岗一片焦黄萧然,他却郁郁葱葱,苍翠亮丽,独树一帜。每到夕阳西下,霞光照射,山上山下,万道金光,熠熠生辉,一派帝王陵冢圣景。他座南向北,居高临下。背靠秦岭起伏山峦,横卧八百里秦川,远望涛涛渭水环绕,近临万倾沃野良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占足了天、地、人和的风水宝地。

        从陕西地图上看,他与合阳尧帝之父帝喾陵以渭河为轴,隔河对称相望,充满了父子之情。又和宝鸡炎帝陵,桥山黄帝陵呈全等三角形排列,显示出尧帝在中华民族先祖中的重要地位。正应了明代名相刘伯温“中龙尊贵孰堪论,水绕山环四海均。我祖祖陵钟厥秀,须知照代万年春”的吉言。

        说起宝华山尧帝陵高大陵体的形成,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尧葬鸡子山之前,鸡子山并没有这么高大雄伟工整。因为尧帝勤政爱民,功高盖世,闻讯尧帝仙逝,万民悲痛,哭声震天,感动天地,上界就旨派了两个神仙下凡做法。一夜之间,两边山坡滑坡,在鸡子山顶夹挤合拢,奇峰突起,将尧帝灵柩埋藏其间,形成今日工整、高大、雄伟之状。

        听说鸡子山、宝华山尧帝陵还有这些神奇的传说,朋友们一下子游性大增,跨过山间小溪,沿着北坡十八盘弯曲小道奋力爬向山项。沿路两边山坡长满了笔直高大的白皮松和天字栢,特别是通体乳白,树杆挺拔的白皮松,在秦岭北麓极为少见,为帝王陵冢特有,显示出宝华山尧帝陵的尊贵。到了山腰,果见一平台,这就是传说中的马蹄坪。听说原来还建有文章庙,是朝山者休息和文人学士吟诗赛文之地。到了山顶,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亩见方的大平台,听说原来建有尧帝大殿,关帝庙、娘娘庙、黑虎洞、钟鼓楼、观星台等七进庙宇,二十余间。如今所有建筑不见踪影,只留下一大堆堆砖块瓦砾,向人们诉说着这里当年曾有的辉煌。

        据古籍记载,尧帝为中华先祖“五帝”之四帝喾(五帝之三)之子。母陈丰氏,名庆都。“生而聪慧,道德纯备,温和宽容,诚实恭谨,敬事节俭,明察是非”。生于丹陵,长在母亲娘家。10岁随父,先封于陶,后封于唐,人称“陶唐氏”。13岁,父死,兄长挚继承父位,尧辅佐其兄施政。三年后,挚施政不善,辞职退位。尧受四狱、群臣之荐,继兄为帝。在位70年,“敬业节俭,忠实不懈,温和宽容、发杨大德,善治天地,明照四方。家族亲密和睦,协调万邦诸侯,民富国强。万象升平”。86岁让贤,禅位贤孝平民虞舜继位,共创太平盛世。但他仍不忘众族和睦团结,国家兴旺富强,不辞劳苦,到处宣扬大德,教化民众,累死在“北教八狄”的路途,终年114岁。

      据传尧在位,分善恶、善用人,观天象,划四季,立历法,兴农耕,使生产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恩惠子民。深受百姓敬仰,尧帝死后,舜帝根据“伏羲先天八卦”,星相坐标定位,和当时就近、简葬丧葬习俗,将尧帝埋葬鸡子山。百姓惊闻圣帝逝世噩耗,如丧考妣,三载四海渴密八音。并从四面八方赶来捧土封陵,以示敬意。以后又在山上栽植尊贵树种——白皮松和天字栢。山下修建了宝华宫、尧帝大殿。每年清明、端午节进行祭祀活动。特别是端午节,群众白天祭祀,晚间留守子夜,观赏瑶光星正对鸡子山顶奇观。以后,因为端午节正值关中三夏大忙,龙口夺食,祭祀活动改到农闲季节。将农历正月十八、十九两日定为庙会,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祭拜先贤圣君,传承中华文明。以后,社会变迁,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又在山顶修建了许多庙宇,这里逐步演变成道、佛宗教活动圣地,远近闻名。
        对于尧帝的功德,伟大的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圣人用最美好的语句赞扬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呼!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呼!民无能名焉。巍巍呼!其有成功。焕焕呼!其有文章。”由他编撰的中国最早的历史经典《尚书》就是以“尧典”开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在赞扬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大发展的大好形势的诗篇中就有“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尧舜成为勤劳勇敢,改天换地的中国人民的典范标杆。圣人的称赞,使尧帝的崇高品质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长久不衰。伟人的颂扬又给尧帝的光辉形象增添了时代的风采。据最新历史文化研究表明,尧帝是继黄帝用武力统一华夏之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用“大德”教化民众,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文明发展进步,是奠定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基础的领袖。作为尧文化的重要载体——尧帝陵自然成为广大民众祭拜先祖,缅怀尧帝丰功伟绩,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的重要场所,通过这些活动,使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质和民族精神发扬光大,长久不衰。

        在渴拜尧帝陵结束之时,朋友们给我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问我十余年对尧帝陵和地域文化的研究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我直率地告诉朋友们通过我十多年翻阅古籍资料,研究相关考古发掘报告,进行民间查访和实地考察,以及和外地同仁们的交流互动,认为“宝华山尧帝的传说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所撰写的研究论文已在《华州文艺》平台公开发表。这项民间传说已经过严格审查,列入非物质文化名录,由渭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州区政府已将宝华山尧帝陵保护和景区建设列入计划项目。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由尧帝陵、尧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经典,行将构成一个渊源恢宏的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助推华厦子孙为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和贡献。这正是
谒帝陵,话尧迹,鉴古明今有收益。

试看中华复兴事,强国富民必成真。

        2020年9月6日,于华阴

今天的尧 陵在山西临汾市东北约七十里的郭行村西隅,陵的周围土崖环抱,陵阜崇隆,涝水经流其南。陵前祠宇恢宏,松柏苍翠。
据传,帝尧逝世,万民悲育,送葬之日,人们从四面八方为陵丘上捧上一把土,竟积土成山,成为三皇五帝中最高大的陵丘。

五帝古陵:伏羲陵 又叫太昊陵,位于河南淮阳城北1.5公里处,现在帝陵占地面积500余亩,伏羲陵高20米,周长150米,帝陵前巨碑上镌有“太昊伏羲之墓”六个大字。
炎帝陵 又称王子坟,位于湖南酃县城北15公里处。陵前原有规模宏大的祠坊建筑,现仅存“天使行馆遗址”、“洗药池”、“龙脑石”等名胜。
黄帝陵 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由。山上古柏参天,丛林葱郁。帝陵高3米六,周长48米,陵前有清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源所立石碑一座,碑上有“古轩辕黄帝桥陵”七个大字。
尧帝陵 位于山西省临汾城东北70公里处的郭村隅涝河的北侧。帝陵高50米,周长80米,陵前筑有山牌坊、厢房、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建筑完整。
舜帝陵 又称舜庙,位于湖南省宁远九嶷山乡境内。今陵区仅存舜庙一座,庙后有石碑一道,碑上用隶书刻有“帝舜有虞氏之陵”数字。

是的,有很多个地方。
尧帝陵位于今中国山西临汾市
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相传尧帝建
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
庙,城东筑有尧帝陵。尧帝陵周土崖环峙,
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尧
陵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相
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
碑文记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
陵,遂塑其像。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重
修。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
筑尧陵,重修尧陵;。明成化十年(公元
1481年)、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弘治
四年(公元1491年)、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
年)、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及清雍正、乾
隆年间都对尧陵进行过修葺补建。
陕西省华县也有一个尧帝陵,传说里,炎帝
和黄帝一直活动在渭河流域,而尧又是黄帝
的玄孙,他的母亲又是炎帝的后裔。所以。
他的活动半径也应该在这个区域。可以佐证
这一点的是,他委派的大禹就是在关中北部
的龙门治水。和我同行的当地官员,还
提供了一个线索。说前不久盗墓贼在鸡仔山
附近,盗挖了许多古墓里的文物,被追缴后
鉴定为西周皇室的随葬品。如果不是这些文
物,历史资料从未记载过华县的南塬上,竟
然是西周王室的苑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