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南补北的原理是(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娱乐八卦 2023-11-05 21:16www.178767.com娱乐八卦

“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这句话出自难经第七十五难,说的是泻南方补北方的治疗方法,对应病机是东方实,西方虚。先知道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生并不是母强大,子就强大,就好像一年四季一样,冬天时间长,春天也一定时间长吗?而是伴随出现的意思,是在一定时间内四季会各自占有一定的比例,春天来了,就知道夏天也一定会出现。而五行相克,则是平衡,比如太热会下雨,太冷可以生火取暖。

回到原文,东方实,西方虚,是肝实反侮肺金,使肺气不能敛降,反侮是贼邪,是最厉害的,因而泻南补北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最重的治法。泻南方火,火是肝木的子,火弱了,肝木转化心火就变多(类似能量守恒一样),肝木由实转虚,补北方水,则水对火制约会增强,肝木在这种情况下持续变虚,这就是母能令子虚。补北方,水多了,则制约火,那么火对金制约减弱,金就有喘息的余地,水是金的子,金转化成水就变少,金就能由虚变实,这就是子能令母实。

东、南、西、北分别称代肝、心、肺、肾
1、泻南补北是应用于什么病?
泻南补北是泻心火、补肾水,
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
心肾不交是心肾既济失调。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

2、东方实,西方虚;其病之症状如何?
东方实,西方虚是肝实肺虚,
即木火刑金.肝火过旺,耗灼伤阴,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都属肝木化火而加剧肺金病证的变化。
治疗应疏肝泻心火润肺
4、如何用药才能满足泻南补北的条件?
泻南补北用药是是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常用黄连阿胶汤火“泻心火,滋肾阴”.
可以使用逍遥丸或者柴胡疏肝散来疏肝理气平降肝火,对于肺热可以润肺化痰止咳如泻白散或者百合固金丸等。

南属火归心,北属水归肾,泻南补北,是泻心火补肾阴的一种治法。
其理论依据可以参考《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善补阴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助,则泉源不竭。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相生与相克

  1.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2.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二)制化与胜复

  1.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变化与发展的关系。

  2.胜复五行中一行亢盛,引起其所不胜的报复性制约,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稳定的关系。

  (三)相乘与相侮

  1.相乘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

  2.相侮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

  (四)母子相及(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

  1.母病及子,母虚累子。

  2.子病及母,包括子盗母气和子病犯母。

  二、五行学说的应用

  (一)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气以补益肺气的治法。主要用于脾气虚衰,生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若肺气虚衰,兼见脾运不健者,亦可应用。

  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之阴的治法,亦称滋养肺肾法。主要用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肺阴的肺肾阴虚证。

  (二)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

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
可用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或交泰丸等

东方(肝)实,西方(肺)虚,泻南方(心),补北方(肾),因为火(心)是木(肝)之子,泻火能抑木,又能减去克金(肺)的作用;水(肾)是木(肝)之母,金(肺)之子,补水能加强克火(心),又能济金(肺)抑木(肝)。

所谓“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这种治法是对“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补充,说明五脏之间互相影响,治疗方法不能局限于补母泻子。可据此推演,如心实肾虚,要泻脾补肝;脾实肝虚,要泻肺补心;肺实心虚,要泻肾补脾;肾实脾虚,要泻肝补肺。

扩展资料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用清心火的方法来补肾,古人称之为“泻南即所以补北。”这是一种以泻为补的间接治肾法。从五脏来说,心属火,肾屑水,水火互济互制,维持平衡,是人身气化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如果患了外感热性病,上焦心肺之火有余,而其人肾水素亏,或因肾水虚亏不能上承而至火亢于上,久而形成“真阴欲竭,壮火复炽”,“火烈灼阴,水不制火”的恶性循环。这时,根据《内经》“实其阴以补其不足”的论旨,在“甘寒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还须用芩、连等苦寒之品,直折上焦有余之火邪,即用清心之法来“泻南补北”。对心火无制而上炎,肾水不济而虚亏的“少阴病热化症”,张仲景创制了黄连阿胶汤,此方即以芩、连清肃上焦为主,目的是使心火得凉而降,着眼点即泻南以补北。所以又配合鸡子黄养心血而宁神,白芍药和营血而敛阴,以柔济刚,使苦寒不致燥化,使心火得之而降,更以阿胶滋肾水以上济。诸药配合,既清心火之有余,又补肾水之不足。

泻南补北法的理论基础是五行相克。

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该证表现为腰膝酸痛,心烦失眠,遗精等。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本法为泻南补北,这是水不制火时的治法。因水能克火,此法通过泻火补水,达到正常克制。

扩展资料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行学说不仅用五行特性说明五脏的功能特点,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传变,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而且还以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泻南补北法是中华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此方法依据五行相克关系确定,泻心火,补肾水。
泻南补北出《难经·七十五难》。此法根据五行生克关系,提出对肝实肺虚而脾土无恙的病症,要用泻心火、补肾水的方法来治疗。说是“东方(肝)实,西方(肺)虚,泻南方(心),补北方(肾)。”
因为火(心)是木(肝)之子,泻火能抑木,又能减去克金(肺)的作用;水(肾)是木(肝)之母,金(肺)之子,补水能加强克火(心),又能济金(肺)抑木(肝)。
所谓“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这种治法是对“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补充,说明五脏之间互相影响,治疗方法不能局限于补母泻子。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