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么烂为什么名声那么好(宋朝经济、文化

娱乐八卦 2023-11-09 16:25www.178767.com娱乐八卦

说道我国古代盛极一时的朝代莫过于唐朝,大唐盛世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说道宋朝时却只有弱宋的名号,弱的只有国力在经济、文化科技上都远超其他国家,例如繁荣的经济手工业发展、远超西方的航海技术以及堪称古代巅峰的商品经济,虽然有这么多财富军事实力却差强人意,在与辽国和西夏的的战争中屡屡失败,甚至迁都南方偏安一隅才会留下弱宋的名号。

缺少战马军事实力弱

战马在古代一直都是打仗必备物资,在我国古代战马养殖一直都有固定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的陇右、凉州、祁连山脉地区,长城以北的塞外地区,这个地区也是中原与游牧民族摩擦最多的地方,也是中原王朝主要的战马输出地区,第三个就是东北地区,这里是鲜卑、女真和契丹族的生活区域,有着优质战马,在中原是无法养殖战马。宋朝占据中原虽然有山西以及甘肃地区展示并没有建立大型养马场的条件,缺乏战马的宋朝只以步兵为主,本根打不赢骑兵,这也是弱宋的一个方面。

武将缺乏

宋朝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典故就是杯酒释兵权,由于赵匡胤自己皇位得来不正,为防止历史重演于是逼迫跟随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将领放弃兵权,随后对宋朝进行体制改革,将兵权和将领分开,采用守内虚外的政策,这也导致武将在宋朝地位低下,甚至让文臣带兵打仗,导致“将兵不专”,经常更换统兵将领,极大的限制了军队战斗能力。

人才流失发展逐渐滞后

宋朝手工业和经济高度发达,火器也也进入宋朝军队,在冷兵器方便也发展到巅峰,创造的神臂弩更是创造了一公里狙杀地方将领的记录,随着宋朝贪污腐败愈演愈烈,有能力的人纷纷被害入狱,人才逐渐流失,军队无法吸收优秀人才越来越弱屡战屡败,无法保护国家导致有了弱宋这一称号。

宋朝不是弱而是真的弱。宋朝不是300年而是167年,南宋不是宋朝而是152年的宋政权。就像三国的魏蜀吴,不能叫魏国,蜀国,吴国。夏金宋不是朝代而是三个独立的政权。宋朝(仅指北宋)的弱不在军事而在民族精神

宋朝的军事实力并不弱,无论是中原大战的统一,还是北汉的灭亡,还是两次北伐,军事都是显著的,两次北伐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后勤、粮草和宋太宗的指挥能力。

宋太宗的权力斗争是好的,但他的军事能力比他的兄弟赵匡胤差得多。

即使在时代,其实也没有人说马不能战胜辽,不能消灭夏。

其问题核心在于宋真宗澶渊之盟后,宋朝彻底进入消极防御政策。世界的火器起源于中国,中国火器(管制火药武器)诞生于宋代。传统的防御性武器在宋代也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在火器盛行的晋宋时期。但他们是主要用于什么?防守。

单源结盟后,宋朝的军队已经失去军队的意义,只是镇守国内的警察部队。、辽国、夏国以和平交往为主轴。

人浮于事,家庭纽带,军队搞商业,使得士兵多,武器先进,但自从神的宗教开始,就一直盲目改革,导致军队改革问题越来越多。战力自然下降不少。

自宋代以来,数以百万计的宋军看起来很美,纯粹依靠许多人和复杂的武器。

宋朝之所以能坚持167年,靠的不是自己而是敌人自甘堕落和内政问题,无瑕南下

夏果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土地贫瘠,又是中国连年战争的发源地之一,在经济上已经开始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对北宋构成致命威胁。宋朝的第一个敌人是廖。

自辽朝以幽州为都城,称南京,开始儒家政治势力(请注意,不是中国人)。,辽朝的儒学化并没有成功,稳定的皇权及其神圣化也没有建立。,随着国家政府腐败的加剧,国家问题更加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辽没有精力南下,只好扶持西夏削弱宋。需要时间,夏果实力不够,所以三国存在于消费中,直到徐金国崛起。

在人们的思想当中,唐朝是历史上最厉害的朝代。因为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多印证,比如很多外国国家都有以唐而命名的唐人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唐朝并不能称为各方面能力都当之无愧,反倒是人们不看好的宋朝在某些方面有着比唐朝还优越的发展进程。

从建立国家的角度来说,唐朝接收了隋朝完整的军队和繁荣的经济,我们都知道,唐朝以后是五代十国,没有哪个时期比这个时期的战乱更加频繁。而宋朝就是在这时候挺身而出,结束了百姓不安定民众所厌恶的战乱生活。所以宋朝的任务比唐朝艰巨了很多。根据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宋朝的领地比唐朝小不少。

宋朝有很多的领土都没有完整的收复回来。你要明白一个问题,唐朝版图上的唐朝领土并非全部都归唐朝所属于。比如说,虽然唐朝在西部设立了安西都护府,西域的很多地方都不属于唐朝,他们都是自立的小政权,他们虽然按时向唐朝纳贡,他们却都承认自己属于自己的国家而不是大唐帝国。其实都护府的主要任务是维护丝绸之路上行走人的人身安全,如果有不好的人准备抢劫在上边经过的商队,那么都护府的军队将会派出大批人力来保护这些商队。

了,宋朝的丝绸之路并没有那么发达,所以他也没有设立都护府。所以我们看宋朝的版图时,就会发现它比唐朝小很多。而唐朝的发达使得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渐渐的发展起来,而这些少数民族中不少有好战的。唐朝灭亡后,这些少数民族部落逐渐壮大,而这时倒霉的宋朝就开始了自己的悲惨之路。宋朝刚刚建立时,契丹人的政权已经非常强大。

而一个刚刚建立的王朝又如何能与一个非常强大的少数民族战斗许多年呢?凭借着汉人的智慧,宋朝人在与少数民族斗争了几十年之后,艰难的存活了下来。这就是宋朝人的顽强。,国土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衡量宋朝繁盛与否的指标。我们都知道宋朝的商业与手工业是非常的发达的。要知道,宋朝的平均财政收入是唐朝最鼎盛时期的二倍左右。而更值得称赞的一点是这些财政并不是压榨农民而获得,而是经过商业与手工业得到的。

宋朝正是由农业向手工业发展的中转点。所以宋朝的经济如此发达,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所以说宋朝虽然不是很强大,它的经济或者是政治军事制度总是会有后人所可取之处的,所以我们并不能一味的否定宋朝。宋朝是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笔。

在历史上,宋朝一直都有“弱宋”的标签,可它的口碑却很不错,这是因为宋朝当时经济十分繁荣,非常的富有,老百姓安居乐业,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在当时正是由于国家富裕,才让城市的发展得以大规模化,人口数量激增,经济快速发展,呈现的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宋朝给世人的口碑一直都是不错的。

一、“弱宋”

宋朝富裕奢华,但却被人们贴上了“弱宋”的标签,这跟它的军事力量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宋朝军事力量十分的弱,而且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时,在各个对外战争中十分的不堪一击。为什么宋朝经济如此发达,军事力量却这么弱呢?原来,自从宋朝建立之后,赵匡义便为了稳固统治而推行文人政治,虽然消除了潘镇割据的局面,却让当时的宋朝陷入了军事力量越来越弱的困局。

二、口碑不错的宋朝

宋朝一直给人的口碑不错,这正是因为它的经济实力。当时的宋朝经济实力,是很多国家很多朝代都无法相比的,在宋朝,农业手工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各种海外贸易也十分的昌盛,这大大的促进了宋朝的经济,宋朝的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即使是后来的盛唐,也无法比得上宋朝经济的那种繁荣程度。国家的富裕也使得国家城市化发展大大推进,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宋朝市民生活变得十分美好。

宋朝之所以是弱宋,这是因为它的军事力量薄弱,当时的宋朝君主赵匡义更加注重的是文人的培养,而忽略了武力力量,这让宋朝出现了文人和武将两方倾斜的局面,这给宋朝带来了危机,是宋朝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变得不堪一击。而宋朝也因为繁荣昌盛的经济实力给后人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宋朝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这是古今中外很多国家,很多朝代都无法相比的。

在古代大一统的王朝中,宋朝确实比较弱,所以一直有“弱宋”的称呼。但宋朝的弱与晚清的弱不一样,晚清的弱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等全方位的衰弱,而宋朝只是军事方面的弱。相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宋朝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领先的,这也是很多人向往宋朝的原因。

宋朝的先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高度发达。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科技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我们至今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就是在宋朝完成的。据著名的历史经济学家麦迪逊估算,早在公元1000年,宋朝GDP就已大约占全世界的23%。这个算法虽有不少争议,但也足以看出宋朝的经济实力之雄厚。一句话,宋朝时国家富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是比较高的。

二是社会较为稳定。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发展的条件。在整个封建社会,宋朝的政治可以说是比较稳定的。马未都有一个说法宋代的政治智慧稳定中国1000年。两宋时期,后妃干政、阉党乱政、宗室倾轧、外戚跋扈、藩镇割据等这些动摇国本的弊端很少出现。

虽然经常和辽、金、西夏打仗,但都是局部性的,国内政治局势却较为清明和稳定。虽然也有农民起义,但都被化解。如我们熟知的宋江起义,就是被统治阶级招安了,这就是政治智慧。虽然也有新旧党争,但并未像明朝末年那样严重,以至于动摇国本。

两宋灭亡就灭亡在出现了重大战略性的失误。如果北宋不联金灭辽、南宋不联蒙灭金,不至于那么快亡国。

三是文化非常繁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就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了六位,词更是达到了全胜,话本也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纪元。史学上诞生了《资治通鉴》,艺术上有《清明上河图》,等等。

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地位之高,所受的待遇之优厚,为其他朝代所无法比肩。宋太祖还曾立下“誓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并且确实执行得不错。所以,宋朝可以说是文人活得最滋润的一个时代。

四是社会比较宽容。宋朝社会宽容、政府的管制较松,娱乐业和夜经济都很发达。老百姓很自由,一天24小时属于自己,吃喝玩乐自己做主。,在其他朝代并不是如此。比如,唐朝虽然繁华,但确是实施禁夜令最坚决的。而宋朝则是取消禁夜令最彻底的朝代。日本历史学家内滕虎次郎认为唐朝为中世纪的结束,宋朝为近世的开始,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宋朝虽然弱,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确是一个适合生活且非常有吸引力的朝代。

呢,为什么宋朝口碑好,因为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呢,就是古代知识分子,记载历史的也是士大夫,宋朝时的话语权也在士大夫手上,所有作为宋朝实际的主人公,他总不会去说,啊,我生活的时代是多么的差劲,多么的槽糕;加上前朝唐的强盛,也使宋朝的士大夫不会说宋朝的差劲,只会说宋朝的各种好,比前朝唐还要好;毕竟文人墨客都是要面子的,再加上在宋朝文人还是主人公的身份,那就是更要面子了。

在宋朝文人的生活是很好的,不但地位高,待遇很不错,只要能写一手好字或者有点才气在宋朝就能生活的很潇洒;最重要的是如果能够通过科举哪怕是一个童生的身份,就会有人卖你面子,送钱给你花;如果你中举了那么就要恭喜你了,你一家至少两代人的生活是不用愁了,你会瞬间成为一个大地主,因为在宋代举人名下的土地能够免税,就算超过了免税的基数也只是象征的收一点税,所以很多人就会把土地免费的送给你,一是为了免税,二是为了与你交好,因为在宋朝中举后就等于已经可以做官了。

宋朝弱吗?其实并不算弱,她能够延续300多年就证明她并不弱,只是她的统治者猜忌心重和他的国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才导致她看着很弱的感觉;在宋朝武将的地位特别的低下,以至于武将率兵出征时,都要带着前期皇帝和士大夫模拟好的战阵图,在战场上摆好战阵图上的阵型打仗,就这样都没有导致灭国,你还能说她弱吗!

宋朝的民风也是很彪悍的,特别是在边境旁的,每次遇到辽、金、西夏来侵犯时,边境的宋人都会起身反抗,争斗到底的,以至于当时宋朝出现了好多非国家统帅的军队;像岳飞就是这样的出身,这些人的结果都不怎么好,只能说宋朝的统治者无能导致宋朝表象上的弱小。

在宋元大战中,宋朝就展现其国力的强大,军队的强悍,周边各国都被元给灭亡了,也就是宋朝在抵抗着,其中甚至还压着元打,这就是我们眼中很弱的宋竟在与蒙元的战争中抗住了40多年;像金朝才20年就被元给灭国了,西夏就更不要提了,短短几年时间就灭国;像欧洲当时蒙古骑兵是一路横扫过去的,也就日本幸免了,还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再加上宋朝的一个皇帝是有骨气的死去的,看到元宋崖山海战失败后,就投海自尽了,随着他的王朝一块消失了,这导致后世文人都说宋的好。

总体来说宋朝是古人生活最好的时代之一,老百姓的生活很好,我们现在的一日三餐就是从宋朝开始的,在宋以前都是一日两餐,就说明宋朝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很高,且在宋朝基本上不禁宵的;那些文人墨客的生活就更不用说了;宋朝当时的财富占全世界财富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多,你还说她不好吗,如果连她都不算好的话,那么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的日子就跟地狱的生活一样了。

这是因为有以下的原因,虽然宋朝很窝囊,比如打赢仗还要给人赔款之类的。不可否定以下几点。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 ,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比较高的境界
你试试少出兵甚至不出兵的情况下维持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峙多年看看,几乎不用一兵一卒全靠谋略试试。。
宋朝与少数民族开战是很少的,唯一比较多就岳飞那会儿,不过后来岳飞也被陷害了,宋朝的观念就是对外少用兵,多用谋略,同化对方。。。
你要理解宋朝是怎么来的,赵匡胤是怎么开国的,你就懂为何宋朝很不愿意用兵了,再不用兵的情况下维持了这么多年,确实不容易,而且不开战,就没人死亡,这是很多人推崇的。
孙子兵法开篇也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所以从古至今人命是最珍贵的东西。。
而宋朝被灭,蒙古人也没少费劲,连欧洲的回回炮都拉过来了,才将宋朝灭了,可见宋朝的防守真的可以的,只不过面对科技进步(当时来说),真的是属于时代淘汰你你也没办法。。

宋孝宗赵昚有一个好名声,但说他是一个平庸之辈,可算是冤枉他了。从建炎南渡到崖山海战,南宋152年里的9位皇帝大多数都过着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日子;但并非没有出现过极有作为的皇帝,他就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

赵昚还在做藩王时,岳飞就极力夸赞他“社稷得人矣!”高宗禅位于他时,又满意地说“吾付托得人!”他即位后,被盛誉为“英明之主” ,《宋史》更是赞扬他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面对内忧外患,赵昚励精图治、补偏救弊,又勤政节俭。他在位期间,朝堂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出现了“乾淳之治“。可以说,赵昚的好名声,正是靠其功绩获得的。我将从3个方面具体说说他在位期间的功绩。

01 宋孝宗对外积极备战,锐意雪耻

宋孝宗与宋高宗,虽是养父子关系,但情同骨肉。因而孝宗死后获得了一个孝字的美谥。尽管高宗孝宗父子关系融洽,可是他们对待金军南下的态度大不相同——高宗屈膝乞和,孝宗慷慨主战。

1161年秋天,金朝海陵王率军南下,两淮失守,形势危急,被立为皇子不久的赵昚不胜其愤,痛斥逃跑之议,请求率军先行。只因王府直讲史浩告诫“太子不宜将兵!”赵昚才未带兵出征。但他仍跟随高宗前往建康,并“遍识诸将”。孝宗每次侍候高宗,必力陈恢复大计,高宗的回答是“俟老者百岁后,尔却议之。赵昚口头上虽“自此不复敢言”,可内心里根本不服气。

赵昚在1162年6月即位后,便声称

“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朕不及身图之,将谁任其责?”

他急于报“靖康之仇”,立即昭雪冤死之将岳飞,召见主战之臣张浚。不少人对张浚有微辞,高宗也劝告他不要相信张浚的虚名,但孝宗非常坚定

“脱倚魏公(即张浚)如长城,不容浮言动摇。”

他在1163年正月,任命张浚为枢密使兼都督江淮军马,负责主持北伐。这年四月,张浚坐镇远离战场数百里之外的扬州,6万宋军渡过淮河,很快攻克灵壁(今安徽东北部宿州境内)、虹县(即今安徽泗县)以及宿州州治符离(今安徽宿县)。捷报传来,孝宗兴奋地说“十年来无此克捷。”

可是,十万金军在当年五月反攻符离,李显忠、邵宏渊两位主将不和,宋军全线败溃,士卒死伤甚众,资粮器械皆弃。符离惨败后,孝宗仍耻于言和,但又不得不和。宋金双方经过反复交涉,于1164年冬天达成停战协议,史称“隆兴和议”。这个和议与高宗时的“绍兴和议”相比,金朝与南宋在名分上由君臣之国改称叔侄之国,南宋向金朝提供的岁币由银、绢各25万两、匹,减少到银、绢各20万两、匹。

孝宗素来以对金言和为耻。他对隆兴和议不满,此后仍时刻不忘攻取中原,其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依靠虞允文北伐;二是加紧训练军队。孝宗积极备战,始终试图北伐。他在乾道、淳熙年间,先后五次大规模检阅军队。每当大阅那天,孝宗“亲御甲胄,指授方略”;将士“戈甲耀日,旌旗蔽野,师众欢呼,坐作击刺,无不中节”。孝宗一再向大臣表示“朕不忘恢复,欲混一四海。”

02 对内励精图治,爱才守法

宋孝宗励精图治,表现在各个方面。从政治上说,他刚即位便下诏广开言路,号召士庶陈述皇帝的过失、朝政的缺遗,要求官吏反映百姓的休戚、民间的利病,并宣布建议可行者有赏,意见不对者无罪。孝宗把每天亲自批阅奏章比喻为

“朕胸中每日走天下一遍。”

当时,臣民直言极谏,孝宗开听怀纳,号称主圣臣直,朝政失误较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爱惜人才,提倡守法。

孝宗思贤若渴,于史有名。朱赢曾经说他是“有志于天下,要用人”。而孝宗时人才已不及高宗时,难怪人们叹息

“高宗之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置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

孝宗有所作为的理想与人才不足的现实差距太大,他不禁感慨系之“自家不如个孙仲谋,能得许多人。”更加深切地感到人才的重要。孝宗曾在书桌上写下一个极大的“将”字,渴望得到唐朝薛仁贵那样的良将。他甚至迷信十足地焚香向上苍祷告“愿天生几个好人,来辅国家。”

孝宗认为“平稳无才略之人不难得”,在他看来,真正的人才必须有道德,他强调朝廷不应当专门以才取人。他说“才有君子之才,有小人之才。小人而有才,虎而翼者也” 。是应当务实,孝宗认为“为治在于任人,任人在于责实”。并指“最不可以言取人”。他曾多次斥责士大夫“平日读书不见于用”、“好高论而不务实”,主张推行总核名实之政。

是不刻不谬。孝宗认为“有才者多失之刻,慈善者多失之谬”,应当“有才而不刻,慈善而不谬”,所谓“刻”,即是苛求于人,而谬则是差错百出。至于如何对待人才,孝宗不以小过责人,主张“用人不当求备,知礼者必不知刑,知乐者必不知刑”。

在人才的使用上,孝宗认为应当公平合理。他说

“朝廷与人官爵,尽归至公,人谁敢怨。若徇私轻与,得者固喜,而怨者必至。惟至公可以无怨。”

鉴于当时重文臣,轻武将之弊,孝宗强调“治体不可有所偏”,“文武并用则为长久之术,不可专于一”。针对宋代士大夫结党营私的陋习,孝宗强调“用人不可分别党与”,他说“朝廷所用,止论其人贤否如何”。为了扭转官员重内职轻外任的风气,孝宗采用“更出送入”,相互交换的办法,并作出“未历州县,不得居清要,未任监司,不得居郎曹”等一类规定。

要做到公平合理,关键在于用人不徇私,官职不轻授。孝宗一再强调只能为官择人,绝不为人择官。他采取措施,裁跌冗员。而且特别注重选用地方官。对于地方官,他不仅慎于选用,而且严于考核。他要求监司必须按期向朝廷报告州县长官的政绩并给予奖惩。

孝宗号称严于守法,务在必行。他要求大臣“当谨法令,无创例以害法”。鉴于当时官吏往往用例以废法,孝宗主张守法以废例。所谓“例”,是临时制定的条例,以补充法律的不足。宰执依法办事,孝宗予以赞赏。他处理朝政,遇到疑难,每每询问宰执“于法如何”,如果回答是“在法不许”,他马上表示“国有宪法,朕不敢废” 。

即使必须临时制定法令,也必须反复审核,要求大臣再三详加思虑。他还下令编纂并颁布了一部法律文书汇编——《淳熙条法事类》。在法律推行过程中,孝宗反复强调两点一是出以公心。张默是孝宗生母的亲堂侄,要求破例晋升,遭到孝宗拒绝。张闻礼是太上皇后的侄女婿,请求破格提拔,孝宗照样不许。二是宽猛相济孝宗强调罚必当罪,但又认为宋朝执法失之于宽。他甚至批评祖宗家法

“国朝以来,过于忠厚,宰相而误国者,大将而败军师者,皆未尝诛戮之。”

孝宗虽然认为不能矫枉过正,而应宽猛适中,可是又偏向于重赏重罚。贪官便是孝宗重罚的主要对象之一。他即位之初,就下诏要求地方官“毋滋讼狱,毋纵吏奸,毋夺民时,毋掊民财”,并且宣布“有一如此,必罚无赦。”

当时,不少官吏办理公务,“贿赂未至则行遣迂回,同难不已;所求如欲则虽不可行,亦必舞法,以遂其请。”针对此种积弊,孝宗下令鼓励人们予以检举。一经查实便“重置于法”。孝宗规定官吏贪污除籍没家财外,还要杖脊刺配。

孝宗在位期间,官场作风较好,在“馈赂公行,熏染成风”的南宋后期,人们对此自然不乏眷恋之情,据鸿儒真德秀在理宗朝时就回忆说

“乾道、淳熙间,有位于朝者以馈及门为耻,受任于外者以包苴人都为羞。”

03 宋孝宗重视农业生产,带头厉行节俭

宋宗孝认为“理国之要,裕财为重”,他指斥责大臣讳言财务。为了纠正这一偏向,孝宗在1166年12月决定,宰相兼制国用使、参知政事同知国用事,切实负责理财。而他本人则每月批阅财赋册,亲自过问这方面的事务。孝宗自称“以会子之故,几乎十年睡不着。”他惟恐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物价猛涨,不许滥印纸币,以致当时纸币贵如黄金、重于现钱。他甚至打算停止印行纸币,这显然太偏颇,又走上了一个极端。

孝宗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政绩在于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带头厉行节俭。他痛斥“近世士大夫多耻言农事”,强调“农事乃国之根本”。他每年“自中春农事兴,即忧水早,直到十月米谷上仓,然后放心”,一旦得知“今夏蚕麦甚熟,丝及米价极贱”,立即高兴地说“此甚可喜!”他还种麦、养蚕于宫中。在孝宗的倡导下,士风为之一变。地方官无不留意民事,普通关心农业生产。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孝宗多次下诏要求各地兴修水利。金华县丞江士龙采用农民出力、地主出粮的办法,动员民工两万七千多人,兴修水利837所,使两千多顷农田受益,受到孝宗嘉奖。而江东提举潘甸、淮东提举叶翥等官员则因修水利失职被降官。当时兴修的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有太湖堤、淮东捍海堤,高邮定应长堤、真州陈公塘等。浙西围湖造田成风,有碍水利,孝宗坚决予以制止。孝宗在位期间,由于“水利之兴,在在而有”,“年谷屡登,田野加辟”,史称“虽有水早,民无菜色”。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孝宗禁止非法聚敛,下令减免赋税。“羡余”便是当时盛行的一种非法聚敛,官员把额外盘剥得来的钱财献给朝廷,以便升官,孝宗说“今之财赋岂得有余,今后若有献,朕当却之”,他拒绝了某些官员奉献的羡余,用来代民纳税,并下诏申严羡余之禁,违者从重惩处。

南宋在同金军作战期间,以筹措军饷为名,增加了不少苛捐杂税,如经总制钱等,停战以后理当废除。孝宗多次表示“税赋太重,朕欲除减,但有所未及,当次第为之”。他全面废除苛捐杂税的许诺虽然成为空头支票,但也确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如当时地方官向农民预借第二年的赋税,名曰借而终无还,孝宗便下令严禁这种预借。至于在局部地区,临时减免赋税的事利更多,如1176年免除四川关外五州和籴一年,第二年又免除整个四川地区和籴一年。

当时上行下效,民俗多尚奢侈,才遇丰年,则华饰门户,鲜衣丽服。孝宗对此颇为不满,下诏禁止奢侈,他发现“习为奢侈者,在民间绝少,多是戚里中官之家”,决定有官者如违犯禁令,从严惩处。他还发现“奢侈皆由贵近之家仿效官禁,以故流传民间”,又决定革除奢侈,从宫禁做起。

至于孝宗本人,号称“勤俭过于古帝王”,他即位前,对声色无动于衰;即位后,仍自奉较薄,平时常服浣濯之衣,不吃肉,即使宴请宰执大臣也不具珍馔,更不大兴土木。由于他“未尝一毫妄取,亦无一毫妄费”,又不轻易赏赐大臣,因而内外积钱甚富,金帛山积。到1183年8月,孝宗设立的封桩库积攒钱财多达三千万缗,由于年深,以致贯朽。

04 小结壮志未酬的宋孝宗

总而言之,孝宗不仅锐意攻取中原,而且在历史上以爱才、务实、守法、重农、节俭而著称。他在位期问,政治相对清明,生产有所发展,财政比较充裕,军事实力增强,有“小元祐”之称,是南宋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不过,南宋这时呈现出偏安的小康局面,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孝宗攻取中原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宋孝宗壮志未酬,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他可谓生不逢时,他继承的是高宗遗留下来的烂摊子,不仅“财屈、兵弱未可展布”,而且谋臣猛将凋敝丧尽,问题成堆,很难理顺,他的对手又是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宋金双方军事力量几乎势均力敌,谁也休想侥幸战胜谁,因而孝宗“用兵之意弗遂而终”。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