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佤族的木鼓情结

娱乐八卦 2023-12-06 15:08www.178767.com娱乐八卦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佤族的木鼓情结【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说起西盟,连许多昆明人都不熟悉;若说起阿佤山,则全国人民几乎都知晓,那就是《阿佤人民唱新歌》中所讲述的佤族人民生活的地方——

从思茅辗转乘坐7个小时汽车后,笔者来到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在《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旋律中,这座被森林拥抱的小城,就像位含蓄而深情款款的男子,迎接着客人的到来。

中国的佤族全部在云南,约有37万人。佤族自称“阿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西盟县城小巧,一条笔直的大街上,整齐的电杆挂上了佤族的图腾物——几十颗水牛头骨。来往穿梭的佤族妇女头戴银色发卡,长发披肩,皮肤黝黑;她们款款而行,佤裙飘动,体态丰盈。佤族男子肌肉隆起,身体强健。他们上身穿暗红短褂,前绣“AW”(阿佤),后绣牛头,亮明身份,透着自豪。

在西盟的每一个佤族村寨中,每个寨子里都会有一个用木柱、竹片和茅草搭建的小亭子。这个亭子叫木鼓房,是佤族人用来供奉木鼓的地方,也是佤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物。木鼓房里一般都有公、母两只木鼓。公的个头较小,显得细瘦苗条,母的则很粗壮,鼓身很大。

木鼓文化是佤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有学者指出“历史上云南有景颇、哈尼、基诺、佤、布朗等民族都曾使用木鼓,但直到今天仍然保持使用木鼓的仅仅有佤族一个民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木鼓文化即佤族文化。

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的日子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他们认为用悬崖峭壁上砍下的树木制成的木鼓,才能给阿佤人带来更大的吉祥。

拉木鼓时,先由魔巴(巫师)和主祭人的亲戚率几个青壮年男子汉,携带上山做饭用的炊具和刀、斧、枪支等,到经过卜卦确定方向的山里挑选大树。在选中的大树下,魔巴杀鸡念咒语祭大树,祈求树魂不要怪罪,并鸣枪驱赶鬼魂。接着魔巴挥斧砍树,砍几斧后交男人们轮流砍,直到把大树砍倒。然后魔巴捡3块石头放在树桩上,意为给树魂的买树钱。然后把砍倒的树截成约2米长的料子,再凿出鼓耳,拴上四股结实的藤索。第二天,举寨上下,身着盛装,带着水酒、稀饭到来。男人们奋力拉木鼓,老人、妇幼在两旁助威呐喊,魔巴在前边撒米、泼水酒开路,指挥大家和着拉木鼓歌,把木鼓料子拉回山寨。

制作木鼓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讲究专门的技艺。由于凿木鼓需要在一定照射角度的阳光下进行,所以一天只有几个小时的制做时间。成对的佤族木鼓,外形和构造相同,但取材、大小和音响有别。稍大的母鼓,多用马老鹰树制作,长1.8米,直径66厘米,发音较低而沉重;略小的公鼓,常用红毛树制作,长1.5米,直径62厘米,发音较高而明亮。

新木鼓抠凿完成之日,要立即敲响,向全寨报喜,并举行新木鼓安放仪式。晚上,全寨人齐聚木鼓房周围,欢歌共舞,庆祝新木鼓的顺利制成。至此,整个“拉木鼓”祭祀活动方告结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