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佛教的特点和性质

娱乐八卦 2025-01-09 09:02www.178767.com娱乐八卦

王晓帆解读南传佛教佛塔的种类演变

南传佛教,又被称之为南方上座部佛教,它的影响范围横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以及我国的云南省部分边境地区。作为部派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派系,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在华氏城的第三次佛教结集。从那时起,佛教开始传播到斯里兰卡,经由大寺派的整理后,逐渐流传至东南亚各地。因其从印度的南方传播开来,故得名南传佛教。由于它属于上座部(Theravda)的铜碟部,且一直使用巴利语传授经典,故又被称为巴利语佛教。

与北传佛教不同,南传佛教所流传的地区在接受佛教的同时已经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印度文化在这里占据着主导地位。上座部佛教强调其直接继承自佛陀及其声闻弟子的教导,因此在传播过程中相对保守,被普遍认为是最接近原始佛教的流派。基于这些背景,东南亚的佛塔相较于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北传佛教的佛塔,其变化并不显著。

近代佛学研究者按照语文将佛教划分为三大系:汉语系、藏语系及巴利语系。相应地,佛塔也分为汉式佛塔、藏式佛塔和印式佛塔三大类别。东南亚国家属于巴利语系佛教系统,在与藏塔和汉塔的比较中,其佛塔展现出明显的印度佛教艺术圈的特征。在南传佛教的早期,小乘和大乘的兴废交替并不固定,除了上座部佛教,还包括不同的小乘佛教部派、大乘佛教以及密宗等。婆罗门教和土著宗教也在这片区域共存。这些地区间保持着紧密的文化联系,互相借鉴,使得佛塔的建造呈现出丰富的形态。

若追溯其根源并观察其演变,南传佛教的佛塔大致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一是窣堵波型佛塔,二是悉卡罗型佛塔,三是群塔型佛塔。这些佛塔类型反映了南传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与各地区文化的融合以及佛教艺术的独特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