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再现春秋戎人墓葬群,春秋时期葬俗都是怎样的?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鹿寺西遗址,一场震撼的考古发掘在3月24日拉开了序幕。当地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此发现了42座春秋时期的戎人墓葬。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再次印证了中原地区戎人文化的丰富底蕴,更是继陆浑戎王族大墓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
该遗址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天池镇鹿寺村,经过三门峡市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联合挖掘,共清理出123座墓葬,其中包括42座春秋时期墓葬和57座西周时期墓葬。令人惊叹的是,竟然出土了陶器、卜骨、骨器、铅器、石器、铜器等文物共计430件。这些珍贵的文物为我们揭示了春秋时期的墓葬礼仪的丰富细节。
这些墓葬坑多为长方形,被称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的朝向多为南北向,陪葬的陶器放置在棺椁之间或壁龛内。值得注意的是,陪葬的陶器都有固定的组合,一般是单耳的罐和盆的组合,而且单耳的罐内常有猪骨或羊骨。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一个社会变革激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百家争鸣不仅推动了社会形态的飞跃,也导致了社会风俗习惯的重大变化。作为社会风俗变化的重要体现之一的墓葬习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周朝时期,每个人安葬都要遵循《周礼》规定的礼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使得丧葬制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家族墓葬制度逐渐形成,同一墓地中出现了因身份、贫富差异导致的交错排列。
当时的墓葬多为土葬,墓坑多为长方形,陪葬品以陶罐为主,罐中常有猪、羊骨等。到了春秋晚期,中原地区出现了流行的土丘式墓葬,其特点是规制较大,还建有墓道及车马坑。墓丘的基壁涂有朱砂,上面建有古代建筑,有的还铺设有散水道路。
战国时期的土丘墓的高低是根据墓主的身份尊卑来确定的,同时设计更为豪华:棺柩数量增多,随葬品丰富,墓室扩大,并具备防潮、防渗水、防塌方等功能。墓室的填土不能回填,因此形成了高大的墓丘。随葬物的放置位置不再集中,而是分散形成长条形。春秋时期的随葬品以铜器为主,陶器较少。而战国时期的随葬品多为生前实用的生活器具,如罐、碗、杯等。
在春秋晚期,中原地区的土葬习俗中出现了土丘式墓葬的新形式。例如河南凶始侯古塔的宋墓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些墓坑在春秋时期多采用狭长形,墓壁粗糙,墓底凸凹不平。部分墓底中部还挖有“腰坑”,其中放置陶坛或陶罐。这种葬俗在广东、广西的越人墓中也有发现,显示了古越人的共同习俗。
这一系列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春秋时期文化的认识,也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社会的多元风貌和深厚底蕴。
娱乐圈
- 蚂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如何正确使用蚂蚁评估性
- 盘点全球十大活化石 5亿年前的古老生物
- 董易晋画皮挑战高难度 危险动作均亲力亲为
- 少年舞动风采李子璃书信亲情流露,刘迦舞蹈致
- 王凯新剧猎狐海外拍摄圆满结束,演绎警察角色
- 东方电视剧中王丽娜的扮演者是谁?有一个王府
- 介绍漂亮实力派的隐藏魅力
- 张柏芝频繁现身台北 用纸箱遮脸挡镜头
- 曝女基金经理豪购1.7亿豪宅
- 李宁羽毛球拍性能如何 值得选择吗
- 卫星地图如何展现2015年的地理变化
- 如何安全应对银行绑匪事件 应对策略及注意事项
- 李维斯牛仔裤价格如何 值得购买吗
- 联想笔记本电脑价格
- 陈志朋个人资料属什么生肖歌星陈志朋属什么
- 菲长德懿是我最正确的选择——童星李佳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