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纵欲过度的纣王为什么没杀闻太师?
纣王纵欲过度的皮囊下其实藏着一颗狼子野心,终其一生,他都想要把天下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他宠幸狐妖,跟着她一起做坏事,并不完全是被美色所惑,而是妲己要做的事都是他心里想做的,正好顺水推舟。从他可以毫不犹豫杀了比干却对闻仲秋毫无犯这件事可以看出,纣王心里有一杆秤,与谁为敌、与谁为友他想得一清二楚。
纣王从一开始就知道,比干和他不是一路人。他一心想激流勇进、大权在握,而比干却是实打实的保守派。纣王从父亲手里接过王位的时候,成汤的繁华已经接近尾声。镇守四方的诸侯逐渐做大,几乎要脱离朝廷控制。而此时的边境局势也不稳定,西部有外族侵袭,北部流寇成患,东部也即将作乱……纣王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但这样一位骄傲的帝王之后,又岂会坐以待毙?他采取政治联姻的常用手段,博得了东伯侯的支持,打击了东边的割据势力。
四方诸侯之中,最强的在西边,最弱的在北边,纣王便大力扶持最弱的那一方,借力打压西伯侯。为了笼络北方,打击流寇,他不惜将属于王室的封地割让给北伯侯家族,以换取他们的效忠。后来,崇侯虎等人果然在纣王的扫荡之路上充当了重要助力。东北已定,剩下的就是最强的西边和最没有存在感的南边了。于西,纣王不断设防,京畿周围的五关就是一个防备姬昌的屏障。于南,纣王努力交好,又派遣久经沙场的大将坐镇,暗暗防备。
纣王的筹谋再好,如果没有大臣们配合,那也是孤掌难鸣,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可能又要全部乱套。所以,他必须要将权柄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让全部的大臣都为己所用。他暂时还不能实现这个计划,因为朝中有一块不小的障碍,那就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们。成汤最有权势的大臣们除了帝乙临终前亲定的两位辅政大臣闻仲、黄飞虎外,还有商容和比干。商容这个人重在资历,平日里总是在扮演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的角色,而且行为板正、态度谦卑,符合为臣之道,对纣王并没有太大的威胁,但也不会有太大的裨益。因为商容本人相对保守,不能允许纣王有太多越轨行为的出现,纣王题诗意淫女神时也是他第一个在旁劝诫。
不过区区商容并不足为患,他年岁已老,人又温和,不可能挡太多的道。真正值得纣王忧虑的是他的叔父比干。比干深谙为官之道,平日里不喜欢做出头鸟,也不愿得罪纣王,但心里却打着自己的算盘,老谋深算得很。比干身在宗室,比纣王高了一个辈分,极有声望,况且还与朝中诸位权臣交好,和各路诸侯特别是最强的西方也交情匪浅,关系网可谓四通八达,如果想要夺位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比干显然不会,因为他和商容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保守派。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他不会篡权夺位,坏处是他并不能为纣王的霸业做出多少贡献,甚至还会产生不小的阻力。他之于纣王,原本算是鸡肋一般的人物,杀了不值当,留着又没用,但坏就坏在他与姬昌曲款往来,还惹恼了妲己,纣王不会错失这样的好时机,所以比干失心而死,被从权臣之中强行除名了。
托孤大臣中,黄飞虎与朝中的元老们也是交情颇深,似乎谁都不得罪,也不受谁的牵制,但越是这样就越不能太倚重,此时他已是国舅,又执掌禁军,若是再予以重用岂不是为将来的政权又增加隐患?所以纣王的集权之路,只剩一个人能与他同行,这个人就是在朝中没有盘根错节的势力、而且想要建功立业的闻仲。闻仲能走到今日全凭一身本领,而且修道之人心底耿直又意志坚定,认定了一件事情很难产生动摇之心。从闻仲的表现来看,在他心中,成汤社稷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值得他为之生、为之死,他对朝廷、对纣王的忠心是无须怀疑的。只要纣王给他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不怕他不为自己卖命。况且闻仲也是个好战之人,这点和纣王不谋而合,两人可以说是臭味相投,彼此互相需要。
所以,闻仲在纣王面前表现再强势,甚至是要求纣王废掉妲己,纣王都没有对他动过杀心。对于盟友都是要笼络的,所以纣王宽容闻仲的耿直和无理,闻仲对纣王的暴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两人组成了开拓小分队,在创业道路上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