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纳粹头目阿道夫middot;希特勒究竟吸食了多少
核心提示德国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其实是个“瘾君子”,其吸食的毒品多达74种……他还注射公牛精液提取物以增进性欲。
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定于本周末播出一部纪录片,德国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其实是个“瘾君子”,其吸食的毒品多达74种。
这部纪录片以美国军方在二战期间搜集编制的一份47页档案为依据,详细叙述了希特勒对冰毒、巴比妥类药物、吗啡等毒品的依赖性。
以冰毒为例,这种物质又称脱氧麻黄碱,二战期间曾被当作药物给士兵“提神”。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时,德国士兵正是依靠毒品和酒精的刺激才能上阵作战。德国纳粹指挥部1942年发布一份公报,就脱氧麻黄碱药片的剂量提供“指导”“一次服食2片,可以令人清醒3至8小时;每次服食2片,共服食2次,通常可清醒24小时。”
美国军方从德国医生西奥多·莫雷尔的私人信件中发现,莫雷尔给希特勒开药时提供了冰毒。美军档案显示,希特勒1943年7月一次与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会面时,喋喋不休地对墨索里尼“说教”,明显是受到冰毒的影响。
希特勒遭受胃痛、躁狂抑郁症等困扰,长期依赖多种药物,其中掺杂着不少成瘾性药物。,他还注射公牛精液提取物以增进性欲。
最近大热的《芈月传》激起了大家对先秦古姓的兴趣,这个怪怪的字要怎么读?又是什么意思?先秦古姓还有其他我们不熟悉的吗?看起来简单的姓氏,却引出了这么多疑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姓氏”的发生、发展,看看那些曾经出现又默默消失的“姓氏”。
先秦时期 能拥有姓的多是贵族
早在混沌初开的传说时代,“姓氏”就已经产生了,文献可考的先秦古姓主要包括黄帝之子十二姓、祝融八姓等,大概有30个,其中既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姬、姜、子、嬴,也有看起来十分陌生的字,就像我们刚刚认识的楚国国姓“芈”,还有僖、姞、儇、隗等。虽然数量只有30来个,但先秦古姓中却生僻字扎堆,要是多拍几部先秦时期的电视剧,大家的生僻字库容量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大家肯定都注意到了,先秦古姓这么少,这得有多少人同名呀,当时人的名又以单字为主,会不会叫声“芈月”半条街的人都回头呢?在这里我要告诉您,您多虑了。这一方面是由于先秦时期能拥有姓的多是贵族,庶民很少有姓;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古人名字中还有一个叫“氏”的东西。以如今而言,“姓氏”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三代之上,姓、氏有别”,春秋战国以前,姓和氏可是分开的两码事儿。《左传》中的一段话是对姓、氏差异最经典的解释“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简单来说就是贵族生下来就有了姓,但只有有了封地才会有自己的氏。所以,只有嫡长子继承王位、继承姓,而其他儿子会以自己的封地为氏,可以说“氏”是“姓”的分支。就像《芈月传》中也有出现的文学巨匠屈原,他的先祖是楚武王的儿子瑕食,瑕食的采邑在屈,后人就以屈为氏。所以屈原也是“楚之同姓”,和楚怀王同为“芈”姓,其姓名完整来说是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姓用于“别婚姻”,氏用于“别贵贱”
为什么古人要有这么复杂的“姓”“氏”两层结构呢?因为二者的功能是不同的,姓用于“别婚姻”,氏用于“别贵贱”。“别婚姻”也就是说“同姓不婚”,这“同姓不婚”的原因,除了优生学的解释,更为重要的就是通过婚姻可以结为亲属关系。我们的古人总是天真地认为只要是亲戚,就一定会相互扶持,“同姓同德”已经不需要通过婚姻关系加以巩固,而“异姓异德”要通过婚姻来结成联盟。但随着世代的更迭,同姓诸国间的亲缘关系越发淡漠,这些所谓“同姓不婚”、“同姓相亲”的原则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破坏了。鲁昭公娶同为姬姓的吴国女子时尚要避讳“同姓不婚”的原则,遮遮掩掩地把她的名字改作“吴孟子”。到了晋文公公然攻打同为姬姓的卫国、曹国时,已经完全不念同姓之情了。
与同姓之间亲属关系淡漠相反,同一氏的人往往能准确地说出先祖的世系,真正做到相互扶持。外人看到他们也能知道哪个是大儿子家的后人,哪个是小儿子家的后人,也就是所谓的“别贵贱”了。对于某一家族来说,姓族是虚体,而宗族是实体,“氏”才是重要的。可能正是由于“姓”“氏”两层结果过于复杂,而“姓”原本应有的功能被一次又一次地践踏,所以从春秋晚期开始,“姓”和“氏”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二者趋于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