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刘备与奸雄曹操:两位帝王到底差距在哪?
刘备寄居曹操门下时,曹操曾从容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可见刘备之雄。较之曹操、孙权,“枭雄”虽不及“奸雄”,但胜过“英雄”。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方的代表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可称得上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三“雄”。千百年来,曹、刘、孙三人各得春秋笔法的一字褒贬而口碑流传,即英雄孙权、枭雄刘备、奸雄曹操。征之史籍,各有出处。
英雄,指见识、才能或作为非凡之人。三雄之中,声誉最佳。《三国志·孙权传》记陈寿做评语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又裴松之注引《吴历》记建安十八年,曹操率军号称步骑四十万攻孙权于濡须,孙权率众七万御之,相持一月有余。曹操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严整,不可侵犯,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乃撤军还。据此,孙权称英雄,当之无愧。,虽然孙权量力周旋,善保江东,成鼎立之一足,实属不易;但无论就志向抱负,还是文韬武略,乃至进取精神,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孙权都在曹操、刘备二人之下。“英雄”排名实居最末。
枭雄,雄杰之谓,含有凶狠专横的意思。稍带贬义。名声不如英雄好听,但相较带有一股强悍之风。《三国志·周瑜传》记刘备赴京口见孙权,周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建议孙权扣留刘备,不使其返。按一部《三国演义》,刘备是被极力颂扬的人物,一举一动都透着“仁义”二字,似与“枭雄”的称谓不符。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少好结交豪杰,早年起义兵讨黄巾,有雄才而不甘居于人下,敢于见利忘义,“枭雄”之称虽出自敌口,但还算公允。刘备寄居曹操门下时,曹操曾从容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可见刘备之雄。较之曹操、孙权,“枭雄”虽不及“奸雄”,但胜过“英雄”。
奸雄,即奸人之雄,本指淆乱是非的辩士,后来多以奸雄指富于权诈、才足欺世的野心家。三雄之中,以奸雄名声最差,足以使人切齿。《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晋人孙盛《异同杂语》记曹操未出道时曾去拜见名士许子将。许子将在汝南主持一个“月旦评”,即每月月初开一次会,评论当时人物,影响极大。凡是得到许子将肯定或赞扬的人物,身价即刻大增。曹操问道“您看我是怎么样一个人?”许子将笑而不答。曹操再问,许子将说出这样一句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罢大笑。这就是曹操“奸雄”称号的由来。《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记述了这件事。即开篇就用“奸雄”二字将曹操定为乱臣贼子,予以彻底否定。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曾起过很大的作用,是三国时期最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三雄之中,“奸雄”的否定意义最强,但若论历史地位与个人才能,“奸雄”曹操远远超越了“枭雄”刘备与“英雄”孙权。
功高盖世、才亦超群的曹操为什么沦为“奸雄”?许子将的评论是否有问题?查《世说新语·识鉴》有如下记载。说曹操少时去见曾任三公的桥玄,桥玄对曹操说“天下不久将要大乱,群雄争斗。能拨乱反正的人,看来非你莫属。你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桥玄与许子将对曹操的评论如出一辙;可是用词有所变化,“乱世之奸雄”变成了“乱世之英雄”。原来关于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说法不一。桥玄与许子将的说法到底谁更可信呢?众所周知,自古乱世出英雄,奸贼的出现则无关治世乱世。如此说来,曹操为“乱世之英雄”更合乎逻辑。《三国志·武帝纪》记陈寿为曹操作评语曰“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所以,桥玄“乱世之英雄”的评价应为正确之论。
八阵图传说是由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算得上是无敌阵法了。诸葛亮“八阵图垒”据传就在永安宫南江滩上,就坐落在金坛儒林镇东南的大鲁墅和小鲁墅村,因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八阵图村落”早已面目全非。
诸葛亮的八阵图虽然名气很大,但到现在人们已经搞不清那是怎么一回事。《三国志》中的记载很简略,后世的大军事家们虽也有继承和发挥,但也难说有多少真实性。《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陈寿编辑的《诸葛亮集目录》,也不见有“八阵图”一章。晋朝时,皇帝曾命一个人专门学过诸葛亮的兵法,但学会了没有也很难说。
看《三国演义》,发现“八阵图”有太多的神秘性,除了像迷宫一样让敌人找不到生门死门之外,好像还有六丁六甲的神力。《杨家将》等评书中,也有许多阵法,但好像是事先找一个地方布好了阵,等敌人来破,敌人要不来破,那阵也没法动。《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和黄蓉,好像也会点八阵图的本事,可让金庸写出来仍是无说服力的迷宫,几个土堆虽有效力,但踢烂了就算破了。
笔者在网络上看有人讨论这个八阵图,大家的普遍认识是“战斗队形”。夜来无事,我再做一番胡乱猜想,就正于诸君。
,八阵图既然叫了这个名字,那肯定是“八阵”,就是八种战斗队形。而不能理解为是一个大方阵,里头有八种变化。因为在战斗中,让敌人进包围圈来打阵的情形,虽然也有,但毕竟不多。而且要布一座八面埋伏式的大阵,所费兵力也太多,操作起来不方便。
第二,八阵图可以理解为一个战斗编制的八种队形。这八种队形应该分别适用于进攻、包抄、撤退、行军、驻扎、休整……等任务,到什么时候就摆什么队形。而在大的战斗中,各小队可以根据战斗需要,摆出不同的或相同的队形进行相互配合,并且随时根据需要变换队形,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队形的编排方法应该是充分考虑各种兵器的运用和人员的协调。比如每队中安排几个长枪手,几个弓箭手,几个牌刀手,几个步兵,几个骑兵等等,在不同的队形中大家分别在什么位置,完成什么任务等等。
第四,使用这种八阵图,必须依赖于娴熟的训练,严明的纪律,高效率的通讯,和灵活正确的指挥,缺一不可。
第五,这种八阵图的基本原则,是让一个兵顶几个兵用,一支箭顶几支箭射,让士兵做到劳逸结合,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发挥效率。
第六,这种阵法,设计上的难度应该不是太高,有一个智商高学问好的人就足以设计成功。难度应该在训练和使用上,使几万乃至十万人熟练掌握这些队形变化技巧,在战斗中能够认真执行使用,并且听从命令,应该是比较难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所以一般的将军,手里即使有这套阵图,也得费一番功夫才行。
第七,看诸葛亮本人的实践,在他用兵的后期,八阵图的威力似乎发挥到了极致,魏兵根本不敢出来交战,战则必败。但八阵图的威力似乎局限在正面交战和防守中,对于严阵以待,拒不出战的敌人,缺乏有效的进攻手段。诸葛亮当时改用了激将等手段,但司马懿不出战,他仍然没有办法。
第八,八阵图说白了并不神秘,是一种极佳的资源配置和调度手段,在兵法中它只能占一个小部分,适合于陆战交锋。诸葛亮的用兵手段也不仅限于八阵图,他在其他方面应该还是有独特研究的,比如攻城,打郝昭的陈仓时,孔明的手段就非常丰富,这里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