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背后真历史:孔令侃囤积居奇危害民
引言在时下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北平无战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节。孔祥熙的仗着家中权势在上海滩成立了扬子公司,勾结官员偷运民生物资然后高价倒卖,囤积居奇,危害了广大北平市民的生活,是激起学生游行抗议的重要责任人。
而在以往的记叙中,孔令侃和她的扬子公司更是成为了蒋经国1948年在上海滩“打老虎”平抑金融危机失败的主要根源,从而成为国民党政权在大陆金融崩溃丢失政权的一大罪魁。
那么历史上的孔令侃和扬子公司真如上述描述中显示的那样囤积居奇危害民生最终断送国民党吗?
扬子公司经营什么产业?
据原扬子公司为工业部副经理宋子昂解放后回忆“扬子公司其全名为扬子建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孔家班的一宗买卖,由孔祥熙长子孔令侃亲主其事……条条道路通向纽约——扬子公司做交易有几个原则即是只做现货交易,不做订货交易,售货一律以美金计价;收款一律以美钞黄金为限,万不得已而收进法币,则必在当天换成美钞或黄金,然后再以各种方法把这些美钞黄金变成外汇。”
据宋回忆,扬子公司经营的产业很多,但大多是进口贸易“扬子公司有一个附属机构——利威汽车公司,是英美汽车托辣斯在的代理人,象“奥斯汀”和“雪佛兰”等座车,每辆进口成本约合一千八百余美元,在国内独占的优越条件下,扬子公司经常保持五千元美钞一辆的高价在市场销售。只从汽车这一项商品上,经常就有大量美钞黄金积聚在手中,以待变成外汇。”
“从德俘到“德孚”——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有一部分纳粹战俘,蒋家朝廷欲留待后用,孔令侃也认为奇货可居,于是在“互利”之下,扬子公司把其中几个包了过来,蒋政府和美军从此亦不再过问。……这样经过了一年多,大批德国颜料现货,即由德涌到,扬子公司和德国颜料垄断资本终于挂上了钩。我们都说老板(扬子公司内部在背后均称孔为老板)真有办法,通过德俘把扬子公司变成了“德孚” (德孚洋行是战前德国在最大的颜料独占商)。”
“填鸭式的进口贸易一—我国商人有句老话,叫做“千做万做,蚀本不做。”无人要的东西,决不会去采购进来的,对扬子公司来讲,则未必尽然。记得一九四七年冬,由纽约装到大批女子皮鞋,打开一看,尽是些高跟尖头的新式女鞋,可是尺码奇大,连男子穿了还嫌脚小,而且大部分有了右没有左,或是有了左没有右,配不起对来,无法销售,因之搁置很久。孔令侃知道了,大发脾气,怪营业员不负责任,不肯细拣,推销不力。类似这种啼笑皆非的事很多。有些商品,尽管函电交催,纽约偏偏不装,总是姗姗来迟,有时甚至干脆不来,这种失掉自主的进口贸易,无以名之,名之谓填鸭式的贸易。”
““限额”分配,“无限额”进口——在反动统治时期,海关有一种进口商品限额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和生存,确实是被“限”住了,但对官僚资本却“限”出了一个独占局面。被列为限额分配进口商品的汽车,对于普通正式商行,每一季度进口限额的分配,一般只有七辆,宋子文的孚中公司所经销的“吉普卡”,一进口就是好几百辆。扬子公司所经销的英美汽车,其进口数量则更大。事情很明显,倘然不这样限一限,大家都能进口,大家都来竞销,一旦冲破了独占市场的局面,又何能始终维持五千美元一辆的高价,又何由致富呢?扬子公司在限额上是沾足了光的。”
从宋子昂的回忆看来,孔令侃的扬子公司从事的,主要是依靠特权地位从事对外国商品的垄断进口,再在国内高价卖出牟取暴利。这是蒋介石政府腐败政权的纵容和保护下的买办生财之道。而其经营的项目,也主要是汽车、颜料、高档服装、美军物资等高附加值进口商品,却与电视剧及以往的传闻中描写的囤积国内产出的粮食油料等能引起民生危机的日用大宗商品是截然不同。从这个角度上将孔令侃和扬子公司描写成囤积大宗商品造成民生危机是不符合实际的。
蒋经国作证孔令侃并未犯法更未被蒋捉拿
在传统的描述中,蒋经国的“打虎”打到了孔令侃头上,引发孔令侃向宋美龄告状,宋又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迫使蒋经国放手,导致“打虎”失败。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蒋经国在日记中就记下了当时的实情扬子公司的经营都是合法的,并未违反法令囤积居奇,影响民生。
“本星期的工作环境,是工作以来最困难的一段,希望这是一个转机。除了物价不易管制以外,再加上扬子公司的案子,弄得满城风雨。在法律上讲,扬子公司是站得住的。倘使此案发现在宣布物资总登记以前,那我一定要将其移送特种刑庭。,我必秉公处理,问心无愧。,四处所造成的空气,确实可怕。凡是不沉着的人,是挡不住的。”
1948年9月30日,蒋经国派人搜查了扬子公司的仓库。搜查的结果,蒋经国自己明确的说“扬子公司仓库里面所囤的货物,都非日用品”。对此,蒋经国手下负责具体搜查任务的王升回忆说“在扬子公司的仓库里,的确是查到了一批糖,,经过化验,是作为医药用的化学糖,不是民生必需品的食糖,所以不能法办扬子公司,更不能法办孔令侃”。
对此,时任上海市长的吴国桢也予以了证实。
他回忆道“孔令侃(Davidkung)留在国内经办扬子建业公司。三青团和特务始终没有打扰这项产业,根本没有采取过行动。但不知道为什么,就在金圆券垮台前两周,他们袭扰了它,这很可能是按蒋经国的命令干的,目标是扬子建业公司的一个仓库,并将其全部封存。如果是别人,他们会立即将违犯者送到特刑庭,但对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特别小心,他们检查了所有的货物。这消息马上报道出去,自然是说,这位蒋青天不怕任何人。他们查验了仓库,全部按照法定程序,察看是否有违法行为。扬子建业公司确实没问题,一切合法。”
正如上节我们揭示的那样,扬子公司主要从事的是特权垄断下的高附加值进口商品的买卖,自然并不涉及大宗日常用品。
扬子公司没有犯法,蒋经国对此自然无可奈何。坊间所传蒋经国拘捕孔令侃后被宋美龄救出的传言,自然也是空穴来风。对此,当时在蒋经国手下工作的王章陵,后来在《蒋经国上海打虎记》一书中,直斥这类传闻根本是“天方夜谭”,他明确指出“蒋经国亦绝没有下达对孔令侃的拘捕令”。
谁在传播孔令侃囤积居奇蒋经国打虎不力的传闻?
既然孔令侃和扬子公司一切经营合法,并无囤积居奇妨害民生,蒋经国也依法未予处置。那么蒋经国拘捕孔令侃后被宋美龄救出致使蒋经国打虎失败的传言为何传播得沸沸扬扬以至于被太多人当成真实发生的史实?
对此,当事人王升有所透露。
“督导员办公室立即指派警察会同戡建队人员,前往扬子公司的仓库彻查,查了一整天,不仅查仓库、查货物,而且查账册。在扬子公司的仓库里,的确是查到了一批糖。,经过化验,是作为医药用的化学糖,不是民生必需品的食糖,所以不能法办扬子公司,更不能法办孔令侃。不过,有关这一事情,是是非非的谣传满天飞,成为蒋经国上海经管所遭受到。”
那么,这些沸沸扬扬的反抗运动都因何而起呢?
此后不久,一封由保密局发给蒋介石的密电揭开了其中秘密。
密电来自保密局特工对青年党宋益清、曾琦两人的言行监控。
密电称
“沪市经济管制失败之内幕。青年党《中华时报》发行人宋益清,向曾琦报告称,沪经济管制之失败,系政府既惩办杜维屏破坏金融案于前,不应放纵孔令侃大量囤积于后,致使杜月笙嫉妒不满,将所能控制之工厂,均以原料缺乏为辞,逐渐停止开工,并促成黑市交易,抢购风潮,籍以报复。”
从这份密电可以看出,在这个传闻提发生和流传中,杜月笙起了极大的作用。
杜月笙之子在蒋经国的打虎行动中因破坏金融被捕,这在几年前的史诗巨片《建国大业》中已经有所表现。而杜月笙展开报复的原因却是“嫉妒不满”,而极度不满的原因正是他以及全上海的老百姓都相信,孔令侃的扬子公司肯定囤积居奇了。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这不是事实。但问题在于,民众完全相信这一并非事实的传闻,就已经说明孔家及蒋介石政府平日已经人心丧尽,在民众心目中,他们就是狼狈为奸囤积居奇破坏民生的幕后黑手。与这一上下一致的认识相比,连孔氏并未违法的事实都变得苍白起来。
民心已失,蒋经国的打虎失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