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史解密:忠臣晃错为何会死又是怎么被处死的

考古发现 2023-11-19 18:04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颖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政治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

  晁错的政论文“疏直激切,尽所欲言”,鲁迅称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对策》等。

  一心为巩固中央政权而建言削藩的晃错在吴王起兵后不久终于被杀了,而且是被中尉奇事网以上车巡察的名义身着朝服被斩于市;一代名臣落得个如此下场。世上没有孤立的事件,原因有内有外,也一定融在大局势的发展之中。

  对个人结局应负责任的是其本人,通鉴记载错为人峭直刻深,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几点,晁错这个人正直但为人苛刻严酷,辩才出众且多智谋。自古身居高位而察察为明者鲜有善终,个中原因不言自明;而为人多智善辩必常沮人之气,被沮之人口虽不言但积怨在心,此两点足以使晁错在朝臣中广积恶缘。而晁错削藩的建议又把自已放在了各藩王与中央矛盾的焦点位置;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朝臣与藩王对晁错的内外夹击,晁错把自已抛到了风口浪尖上,死局已经形成。

  说到晁错之死就不能不提袁盎,正是此人建言杀晁错以退吴楚之兵,直接导接晁错的被杀。通鉴记载盎与错素不善,盎议事则错避,错议事则盎避。二人矛盾的根源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不过身为吴相的袁盎与主张削藩的晁错在根本利益上的对立应该是导致两人矛盾的主要根源。按常理讲,在两人的争斗中,数次在景帝面前保吴王不反的袁盎在吴王起兵的情况下应该处于很不利的位置;但晁错在这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也直接导致了自已的死亡。对于袁盎这类死敌,如果认为时局不利,就要采取隐忍的态势以观其变,如徐阶之于严嵩一忍十几年,直致对方失去警惕;但如果认为时机已到就要做到一击致命。做为政治家晁错自然看到了除掉袁盎的这个机会;通鉴记载错与御史丞言盎多受吴王金,为其蔽匿,言其不反,今果反,宜速将盎治罪。但御史丞的表态倾向于保袁盎,以当时的时机晁错的地位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先斩后奏,但晁错却犹豫了。袁盎得知消息后立即通过窦婴获得了见景帝的机会,上言杀晁错以退诸侯兵,直接造成了晁错的死亡。表态要除掉政敌却犹豫不决等于把对手逼到悬崖边却不推上一把,对手仅出于自保的目的也必然会反击,更何况这个对手还身怀利刃。

  晁错之死最大的输家除了晁错本人之外就应该是下命令的景帝了。晁错并非是权倾朝野,功高震主的权臣,而景帝却采取哄骗的方法将晁错朝服斩于市,从这点就不难看出景帝当时的心虚与犹豫。我反对以常人的心态去评价政治人物,但在这件事上景帝的表现确实很难称得上是一名政治家。我们站在景帝的立场分析一下,景帝在公元前155年即位,吴王起兵是在公元前154年,吴地富庶,即山为铜,煮海为盐,民无赋税,且多招亡命死士,吴王几十年都在为起兵做准备,是当时天下第一强藩。在即位之初就遇如此强敌,景帝有些心慌意乱;政治老道的袁盎并没有说晁错有罪,而是抓住景帝的心态恰到好处地指出杀晁错可退诸侯兵,给心慌意乱之即的景帝抛出了一根救命稻草。史书载杀掉晁错后景帝问校尉邓公“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言“吴为反数十岁矣,以诛错为,其意不在错,且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计画始行,卒受大戮,恐天下之士钳口不敢复言矣。”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当时的情势并不复杂,如果景帝冷静一些的话不难看出,1、吴王造反是蓄谋已久,仅是以诛晁错为名。2、即使吴王真以诛杀晁错为目的,此时也已是势成骑虎,兵不可退。3、诛杀晁错是示弱之举,只能更加坚定起兵诸侯的信心。4、即使事态于景帝最盼望的路线发展,因杀晁错而诸侯退兵,结果只能是诸侯更强,中央愈弱,指望诸侯退兵只是苟且心态而已。5、晁错的死为天下士人做了一个帮助中央对抗诸侯如何下场的榜样,一举而失天下心,如果中央诸侯对抗的局势继续下去,情势也将向不利中央的方向发展。

  人是被各种欲望所左右的动物,经常在各种利益之间难以取舍;经常说人在危机时刻会激发出潜能,以我之见更多是因为在此时人往往会抛去取舍之心,潜意识能够集中于一点之上的缘故,这也往往成为扭转被动局势的关键。如果把此时的斗志比作膨胀的气球,那么所谓的救命稻草就是一根针,意志不坚定的人斗志会在瞬间消逝。兵法中‘围城必厥’就是利用了这种心态。

  坚定是摆脱危机必不可少的因素,晁错与景帝都犯了动摇的错误,但结局却迥然不同,除去其它原因外,所犯错误严重的程度也是关键;晁错逼迫袁盎放出胜负手,自已却没有应着,错误是致命的;而对景帝来说杀晁错的影响虽然长远,但对当时的军势影响却不大,而军事上的胜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个影响。

  危机的时候要做的是抛去一切幻想,保持充份的冷静,这样才能对局势有清醒的认识;在看清局势的前提下制定出有效的策略并坚定不移地执行才是摆脱危机的唯一途径。任何对敌人的幻想都将是致命的,把自已的希望建立在敌人的仁慈与失误之上就如同将大厦建在沙地一样愚蠢。

  简单评一下事件的另一个主角--吴王刘濞,身为皇亲又立过战功,本可颐养天年,泽及子孙,却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封地太过富有;德薄而财富,量小而势大,如此结局是注定的。

汉武帝刘彻喜欢女人,爱屋及乌,他也喜欢这些女人家族的男人,让他们做了将军,为自己卖命,为国家打仗,看来刘彻是比较重视姻亲的,但也有个底线,就是不能危及自己的统治。大将军卫青是卫皇后的哥哥,霍去病则是卫皇后和卫青的外甥,两人都是历史上褶褶生辉、赫赫有名的将军,相对而言,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名声要小得多,也许是生活在刘彻的晚年,他的结局异常悲惨。

李广利的发迹和卫青如出一辙。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长得美丽动人,而且长袖善舞,由此得到了汉武帝刘彻的宠爱,并为刘彻诞下了一个男孩,即后来的昌邑哀王,可惜红颜命薄,李夫人年纪轻轻就一命呜呼,刘彻非常难过,甚为思念,让人在甘泉宫画了一幅李夫人的画像,随时睹“画”思人,在所有皇后妃子中,刘彻最喜欢的是李夫人,在李夫人死后,刘彻以皇后之礼葬之。后来,刘彻任命李夫人的大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二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算是对九泉之下的李夫人的一种安慰和怀念吧,李广利由此从历史的幕后走到前台,也注定要留下悲壮的一抹。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发属国骑兵6千,天下各郡和诸侯国的恶少年数万人前往西域,希望在贰师城取得宝马,之故,李广利就被称为贰师将军。以前的浩侯王恢担任先锋,向西过了盐水,途经小国都坚城防守,不肯为汉军供应饮食,进攻他们攻不下,攻下的,才能获得饮食,攻不下的,几天之后就离开了,等到郁成城,士兵只有几千人,都饥饿疲累。汉军进攻郁成城,郁成城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汉军被杀死和杀伤的很多,李广利和左右的人商量“到了郁成城都不能攻下,何况到了大宛的国都呢?”于是就率军撤回,这样一来一往就花了两年的时间,回到敦煌,士兵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了。李广利派遣使者向刘彻上疏说“路途遥远,经常缺乏吃的东西,士兵们不害怕打仗,但害怕饥饿。人少,不足以攻下大宛城,希望暂且停战,等到多征伐一些士兵后,再去攻打。”刘彻看到上疏,大为恼怒,派遣使者挡在玉门关,对李广利说“军队有胆敢进入玉门关的,格杀勿论。”李广利很恐惧,于是就在敦煌驻军屯田。

李广利第一次出师西域,在郁成城受阻,铩羽而归,本想从玉门关回到汉朝,却被汉朝使者挡在关外,使者留下刘彻一道冰冷无情的命令“敢入关者死。”李广利郁闷忧惧可想而知,那么他能否一雪前耻呢?

当年夏天,浞野侯赵破奴被匈奴生擒,其所率两万汉朝骑兵也投降了匈奴。参与商讨国是的公卿大臣都认为应该撤回进攻大宛的汉军,集中力量进攻匈奴。刘彻已经出兵进攻大宛,大宛是个小国而攻不下,大夏这些国家就会渐渐轻视汉朝,大宛的宝马也不可得,乌孙、轮台会轻视困辱汉朝使者,这样会被外国所取笑。于是刘彻找出认为征伐大宛不适宜的邓光等人的罪行,进行惩罚,赦免囚徒让他们去抵御盗寇,征发恶少和边境骑兵,一年多时间从敦煌出去的就有六万人,负担粮食和私自跟随的人还不计算在内。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和骆驼数万头运送粮食,兵器弓弩极为完备。天下动荡不安,流转供给进攻大宛,设置了五十多个校尉。宛城中没有水井,从城外引水入城,于是派遣水利工程师改变大宛城外河水流向,从大宛城汲水之处挖洞进攻,又征伐发守的士兵到酒泉、张掖以北,设置居延、休屠两县保卫酒泉,征发天下的七种人运输粮食供应军队,运输军粮的老百姓和犯人相互连接一直到达敦煌,任命两个训马师一人为执马校尉、一人为驱马校尉,等到大宛城破之时,挑选大宛城的宝马。

于是李广利出兵,这次人多势众,所经过小国没有不出来迎接的,纷纷拿出食物来犒赏汉军。到达轮台,轮台不投降,进攻了几天才攻下,汉军实行了屠城,从此一路西进,没有受到任何阻挡,直到大宛城。先到大宛城的汉军有三万,宛军迎击汉军,汉军万箭齐发,宛军大败,逃入城中。李广利想进攻郁成城,以报仇雪恨,但担心停留耽搁会让大宛城生出更多的变故,于是先到大宛城,将大宛城外河水排干,改变河水流向,而大宛本来已忧患困顿,将大宛城团团围住,进攻了四十多天,大宛的外城已经被汉军攻破,大宛贵族勇将煎靡被汉军俘虏,宛人甚为恐惧,逃入中城,一起商量说“汉朝之所以进攻大宛,是因为宛王毋寡。”大宛贵族一起商议说“宛王毋寡隐藏宝马,杀害汉朝使者,现在杀掉宛王,献出宝马,汉朝军队应可以解除,即使汉朝军队不解除,再努力战斗而死,为时也不晚。”大宛贵族纷纷赞同,于是一起杀掉宛王,派遣使者提着毋寡的人头去见李广利,向李广利提出和平协定“汉朝不要进攻大宛,大宛将宝马全部献出来,汉朝想要多少就取多少,并且给汉军供应饮食;如果不接受大宛的协议,大宛会将宝马全部杀掉,康居的救兵马上就要到了,到了之后,大宛在内,康居在外,与汉军作战,仔细想想吧,何去何从?”当时康居探察到汉军还很强盛,不敢进兵,李广利听说大宛城中刚刚俘虏了汉人,学会了打井,而城中粮食还很多。李广利考虑了一番之后认为这次前来主要是诛杀罪魁祸首宛王毋寡,毋寡的人头已经得到,如果这样还不许诺的话,大宛坚守城池,而康居等到汉军精疲力竭之时来救援大宛,汉军一定会被打败。军官们都赞同李广利的想法,于是同意了大宛提出的和平协定。随后,大宛献出马匹,让汉军随意选择,汉军选取了宝马好几十匹,中等以下的公马和母马三千多匹,立之前对汉朝友善的大宛贵族昧蔡为宛王,与大宛订立盟约,最终汉军没有进入大宛中城,而撤军东归。

李广利攻破大宛外城,得到了宛王毋寡的人头,凯旋而归。那么在他回军的路上又会发生什么呢?

李广利第二次出征时,从敦煌西面出发,考虑到人员众多,路上小国不能供应饮食,于是将军队分成几路,分别从走西域南道和西域北道。校尉王申生、原鸿胪壶充国等1000多人从的道路到达郁成,郁成负城防守,不肯向汉军供应饮食,王申生等人离开大军有200多里,他仗着汉军军威,轻视郁成,对郁成发起猛烈进攻,郁成探察到王申生兵力很少,于是在清晨之际,出动3000人进攻汉军,杀害王申生等人,汉军只有几人逃脱向李广利报告。李广利命令搜栗都尉上官桀前往攻破郁成,郁成投降,郁成王逃到康居,上官桀一路追至康居,康居听说汉军已攻破大宛,向上官桀献出郁成王,上官桀命令四个骑兵捆绑看管郁成王并送往李广利军中,四个骑兵在一起商量说“郁成王,是汉朝厌恨的死敌,现在将活人送去,路上一不小心就会误了大事。”于是决定将郁成王杀掉,但拿不定主意由谁先动手,来自上邽的骑兵赵弟就拔剑斩杀了郁成王。上官桀等人随后追上了大将军李广利。

李广利出师西域时,率领大军在后,刘彻派遣使者告诉乌孙大规模出兵进攻大宛,而乌孙只派了2000名骑兵前往,乌孙怀有二心,不肯前进。李广利率军东归,所经小国听说大宛城破,无不派遣子弟跟着李广利回汉朝进贡,朝见天子,并充当人质。汉军回到汉朝,进入玉门关的只有10000多人,马只有1000多匹。这次出师西域,并不缺乏饮食供给,作战死亡的也不多,而军官们贪财,不爱惜士卒,侵犯掠夺他们,而死的人很多。刘彻考虑到万里征伐,就不追究军官们的罪责,下诏说“匈奴为害已经很久了,现在虽然迁徙到大漠以北,但与旁边的国家谋划一起拦腰拦截出使大月氏的汉使,拦截杀害中郎将江、以前的雁门太守攘,危须以西至大宛都结成了同盟,杀害期门车令、中郎将朝,以及出使身毒国的汉使,阻断了东西方的通道。贰师将军广利征伐他们的罪行,讨伐战胜大宛,依赖上天之灵,溯流而上,经过沙漠,可以到达西海,山上积雪很少,士大夫可以直接越过而没有什么障碍。取得了宛王和郁成王的首级,珍贵奇异之物满满地陈列于朝廷,封广利为海西侯,封地8千户。”刘彻又封斩杀郁成王的赵弟为新畤侯,军正赵始成功劳最多,任命为光禄大夫,上官桀敢于深入敌阵,任命为少府,李哆足智多谋,任命为上党太守,军官文吏任命为九卿的有3人,任命为诸侯相、郡守和二千石官员的有100多人,千石以下官员的有1000多人,奋勇前往的人所得到的官位都超出了他们的预想,因为罪行而出征的人,免除了他们的罪行,但不录他们的功劳。士兵们获得的赏赐值四万钱之多。征伐大宛前后两个来回,总共4年才告结束。

李广利伐西域凯旋而归,被刘彻封为海西侯,食邑8千户,只差2千户就成万户侯了,一起出征的将士都受到了封赏,简直荣耀一时。但似乎与李广利的悲惨命运风牛马不相及,但谁又能说胜利时的荣耀不是日后悲惨凄苦时的伏笔吗?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李广利凯旋的这1年正好是太初4年,即公元前101年,李广利攻破大宛,威震外国,刘彻想趁机打击匈奴,下了一道诏书说“高皇帝留给朕平城的忧患,高后时单于的信悖逆至极,以前晋襄公报了九代人的仇怨,春秋褒扬了他。”第2年,刘彻命令李广利率领3万骑兵从酒泉出塞,在天山袭击匈奴右贤王,得到匈奴首级1万多后就返回,匈奴围困李广利,差一点就不能脱身,士兵差不多死了十分之六七。

此后又过了2年,刘彻命令李广利率领骑兵6万、步兵7万,从朔方出塞,匈奴听说了,将家属财产都转移到离余吾水北很远的地方,单于亲率10万大军布阵于余吾水南,与李广利交战,李广利突出重围,率军回撤,与单于连续战斗了10多天。

征和三年即公元前90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利从五原出塞,李广利刚刚出塞,匈奴就派遣右大都尉和卫律带领5千骑兵在夫羊句山狭进攻汉军,李广利派出2千属国骑兵与之交战,匈奴骑兵溃散,死伤的有好几百人,汉军乘胜逐北,一直到范夫人城,匈奴如蚁四散,不敢与汉军交战。李广利的妻子儿女受巫蛊案牵连被捕,李广利听到这个消息,既忧虑又恐惧,他的副官胡亚夫也是为了避罪而从军的,劝李广利说“您的夫人家眷都被官府收押,如果回去不称皇帝的意,就要在监狱中和家人会面了,在郅居以北还能再见面吗?”李广利犹豫不决,想要深入邀功,于是向北到了郅居水边,匈奴已经离开了,李广利派遣护军带领两万骑兵渡过郅居水,一天,遇到左贤王左大将率领2万骑兵与汉军大战了一天,汉军杀死了匈奴左大将,匈奴死伤的人很多,汉军长史与决眭都尉煇渠侯一起商量说“将军怀有二心,想要威胁众人的安危去追求功劳,恐怕一定会失败。”商量一起将李广利抓起来。李广利听说了,就将长史杀害了。李广利率军返回到了速邪乌燕然山,单于知道汉军劳累疲倦,亲自率领5万骑兵截击汉军,双方杀死杀伤都很严重。匈奴在夜里偷偷地在汉军阵地前挖了壕沟,深达好几尺,然后从汉军的后方急速进攻,汉军大乱溃败,李广利投降匈奴。匈奴单于向来知道李广利是汉朝的大将军和重臣,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比卫律还受尊敬和宠爱。

李广利投降匈奴后一年多,卫律妒忌李广利被尊宠,刚好遇到单于母亲阏氏生病,卫律就让匈奴巫师放话老单于愤怒说“匈奴以前出征时祭祀,常常说要拿贰师将军李广利祭祀,现在为什么不用他来祭祀?”单于于是将李广利收押,李广利骂道“我死了,匈奴一定会被汉朝灭亡。”单于将李广利杀害祭祀,刚好遇到雨雪天气连绵数月,禽畜死亡,百姓沾染疫病,谷物庄稼不能成熟,单于恐惧,就为李广利建立了祠堂。

李广利一生尽忠,可是却不为天地所容,岂不悲哉?天地间竟无容身之处。晚期的刘彻大肆杀戮,李广利即使得胜回去,也未必能够苟全性命,投降了匈奴,却被小人卫律所害,身死异域,不知比李陵惨多少!于大汉王朝而言,李广利的功绩要远多于李陵,他是卫青、霍去病之后最重要的将军。也许从一开始,李夫人就不应该被刘彻宠幸,刘彻也不应该对李夫人用情甚深,这样的话,李广利也许可以在大汉的山野田间或者在小小的官职上平凡而安稳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奇事网以上就是汉史解密忠臣晃错为何会死又是怎么被处死的?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