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人的衣服有什么特色 京族人的服饰特点
京族女服
京族女子穿白色紧身短上衣,无领、对襟,内衬菱形抹胸,配宽松长裤,套两侧开高衩的外衣,一般赤脚比较多。
发式也很特别,她们将头发在头顶正中平分,在脑后梳辫子,用黑布条或黑丝带缠裹,再将辫子盘在头顶,称为“砧板髻”。
京族婚礼服饰
青年男女结婚,过去在服饰上也是在其明显的传统习俗的。在婚礼中,新郎穿的是草绿或浅绿色的长袍衫和深蓝或浅蓝色长裆阔脚裤;新郎穿的也是长袍衫和长裆阔脚裤,只是其衫是大红或浅红的,其裤是黑色的或褐色的罢了。
但1949年以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新郎和新娘所穿的服饰就大大改观了。
男的不仅穿上崭新的大翻领西装,而且还缀上时兴的领带;女的也穿上了艳丽的时装花衣和毕挺的西裤。凡是汉族地区婚礼上男女时兴的服饰,他们都极为追求和仿效。
京族传统刺绣女褂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是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
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民代刺绣种最着名的是顾绣。
东巴画是纳西族古绘画中一种最原始最有代表性的宗教绘画艺术,东巴画种类繁多,每一幅画就是一个或几个动人故事的演绎,按其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竹笔画。主要用于东巴经书的封面装帧、题图、插图以及一些祭祀和巫术中的纸牌画,并形成了各种绘画符号和画稿。其画法是以竹片做笔尖,蘸松烟墨汁画在树皮制成的硬纸之上,所以叫做功“竹笔画”。竹笔画有白描,也有彩色,彩色用松树花尖或用表笔平涂,色调明丽而谐和。
木牌画,纳西语叫“课牌”。这是东巴为配合巫术活动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绘画形式。东巴在砍平的木板上用毛笔线描造型,然后再敷以色彩。木牌画造型奇特,形貌古怪,但神态生动、色彩鲜艳,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卷轴画。它是纳西族绘画艺术与汉、藏绘画艺术结合的产物。卷轴画有长卷、多幅和独幅多种,早期的用麻布,后期的用土白布,还有少数是用纸画的。
卷轴画在造型上比竹笔画和木牌画更加准确,敷色更加多彩,有的勾以金线和银线,画面更加富丽。
纸牌画。纸牌画有一部分是属于竹笔画,也有不少是用毛笔彩画的。还有少量在纸旗上作的画,在东巴死后开丧时使用。
,在东巴经书中,还有大量被称之为“文字画”的画,没有固定的读音,只是一些图象的组合或用连环画形式来记录、表达某一事件,可以说,但总的来看还没有脱离图画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