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侯马发现金代家族墓地
考古发现 2023-11-22 14:1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2016年8月,山西省侯马市文体委进行文体活动中心项目建设时,在北环路东庄村发现古墓葬,随即报告上级文物部门,经山西省文物局委托,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负责对该项目进行考古发掘。
经考古勘探,确定本次考古发掘面积为1200余平方米,在发掘范围内共发现墓葬14 座。后经考古发掘,墓葬分为土洞墓和土洞砖室墓两种形制,其中砖室墓6 座,3 座保存完好、2 座损毁较甚、1 座完全被毁;8 座土洞墓,6 座保存较好、1 座迁走、1 座被毁。
保存完好的3座砖室墓编号为M9、M12、M14。
M9 由墓道、墓门和墓室组成。墓道为竖穴直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底部与墓室平齐。墓门辟于墓室的东南角,用青色条砖封堵。墓室顶部为弧券顶,在北壁砌筑有格子门一合,东西壁无雕砖装饰,南壁留有壁龛,内放置白釉灯碗1 个。墓室东边接墓门做出甬道,西边砌筑砖床。由于墓室内浸水严重,淤泥很厚,故葬具和随葬品情况不明。
M12 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向188,此墓满室彩绘。
墓道位于墓室南边,为竖穴直墓道,底部与墓室平齐,北端用条砖将墓门封堵。
墓门辟于墓室东南角,下部青砖砌筑基座,上部砌门砧、立柱,上横门楣。门楣上雕圆形门簪,门砧窝内放青砖板门一合,板门发掘时呈闭合状,实际可开合。板门上雕门钉四路,每路四枚,上部两路门钉间雕圆形铺首衔六边弧形门环,板门外角处雕燕尾形箍头。在墓门上方砌筑的青砖上上下墨书大吉利。在墓门板门下的基座间以特制的大块青砖封堵。
墓室南北长1950、东西宽1770 厘米,平面呈南北略长的矩形,与墓门相接处有甬道抵北壁,其他部分砌筑砖床,砖床边沿有砖雕栏杆。墓室四隅立方形抹角倚柱,四壁均砌筑内容不同的雕砖。北壁铺作之下通间砌砖雕竹卷帘,并以帘勾相承。中间雕一合板门,中间板门上雕妇人启门图案。顶部为叠涩攒尖顶。板门两侧,男女墓主人手持念珠和经卷分坐东西,面前各置一小桌,桌上一盘,摆放有桃形水果或面点,两人身后各砌一破子棂窗。东壁和西壁形制相同,尺寸一致,铺作下砌横披,横批下砌筑两合格子门,唯格眼和壸门部分内容略有不同。东壁中间两块壸门内雕王祥卧冰和孟宗哭竹孝子故事,在两块雕砖上部分别有第六孝,王祥者,陵川人和第十六孝,孟宗,字的刻书文字。墓室南壁右侧上方雕破子棂窗,窗下砌筑一块舞狮图。南壁左侧则为墓门内侧,做拱门形式,桥型拱顶,系用九块雕砖砌筑,拱顶部分采用童子戏莲图,其余则用童子戏牡丹图案。墓室四壁之上为铺作层,有转角铺作四组和补件铺作八组,形制均为四铺作计心造。墓顶部分为八角叠涩攒尖顶。
在墓室的砖床上清理出人骨两具,头向北,皆为仰身直肢葬,。发现的随葬器物有虎形瓷枕1个、白釉碗1 个、白釉盘1 个、白釉灯盏2 个。
M12 是唯一一座带彩绘的墓葬,整体以白色为底,红、黄、黑作为涂彩的装饰用色。红色多用在板门、格子门等处,黑色多用在窗子处,黄色作为局部装饰,用处较少,仅在竹帘和倚柱处使用。铺作的饰彩以红黑相间处理,座斗均涂黑色,条栱皆饰红色,在突出的华栱、昂头和耍头立面用白色装饰。墓顶叠涩遍涂白。
M14 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向184。
墓道位于墓室南边,为竖穴阶梯墓道,底部与墓室底平齐,墓道北端以条砖封门。
墓门辟于墓室的东南角,形制与M12 相似,先筑基座,基座之上砌板门一合,门楣中间置一花形门簪,板门上雕门钉四路,每路四枚,门框上方做桥型拱顶。板门外的基座上对称放置一圆雕狮子,在近墓门的两侧墓道壁上各嵌筑狮子雕砖一块。
墓室平面呈方形,边长1800 厘米。东侧甬道接墓门至北壁,西侧砌筑砖床。墓室四角立方形抹角倚柱,柱上立普拍枋。北壁普拍枋下设帷帐和竹帘,竹帘以帘勾相承。竹帘之下雕砌三个吊灯图案,中间一组为方形抹角造型,灯下有吊饰;两侧的灯笼相同,为莲花造型,灯上以莲叶倒覆,灯下以莲花相托。三组灯饰间分挂一方胜图案和毬文图案的挂饰。吊灯之下为墓主人夫妇端坐图,二人之间置桌,桌上摆四棱瓶一个和四棱碗两个,夫妻二人分坐东西两侧的椅上,男主人双手揽拐杖于怀,女主人双手拢于袖。两人身后各挂一幅画卷,卷上图案为四棱瓶插花造型。东西壁的砌筑基本一致,为两合格子门,上为格眼、中为绦环板、下为裙板,板上雕壸门,内为花卉图案。南壁右侧雕一衣架,衣架上方为一块力士雕砖和两块孝子故事雕砖,力士雕砖上摆放有一白釉瓷灯盏,孝子故事内容为曹娥哭江和孟宗哭竹。南壁左侧为墓门内壁,桥型拱门边沿遍雕莲花缠枝图案。墓室四壁之上为铺作层,有转角铺作四组和补件铺作八组,形制形似四铺作,少了一层华栱。墓顶部分为八角叠涩攒尖顶。
M14 内的砖床上有人骨架两具,头向朝南,皆为仰身直肢葬,其中东侧人骨架,左侧上肢骨肱骨和挠骨、尺骨位置颠倒,应系二次葬入。该墓的随葬品仅为南壁力士雕砖上放置的1个白釉瓷灯盏。
残存的两座砖室墓为M7 和M10。
M7 从残存情况来看,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南侧,为竖穴直墓道,近墓门处用条砖封门。墓门为券顶,墓室地面与墓道底平齐。在墓室西南角可见用条砖砌筑处的倚柱,柱头可见残存的铺作造型,但形制不明;倚柱下可见残存地面,地面铺方砖。仅存的南壁,左侧为墓门内侧,右侧雕砌一合板门。
M10 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方向190。墓道位于墓室南侧,为竖穴直墓道,墓道北端残存封门条砖。墓门上半部被毁,仅存部分基座。墓室平面呈方形,边长2280 厘米。墓室东面辟甬道,甬道做须弥座形式,西面砌砖床,砖床之上四角立倚柱,柱下带圆形柱础。北壁保存较好,中间雕砌板门一合,左侧板门上雕一半掩于另扇门后的妇人启门图案,妇人头梳高髻,身穿对襟窄袖上襦,下系褶裙。板门东西两侧分砌一男女侍者,男侍双手抬于胸前行叉手礼,女侍头戴高冠,右手拿一铜镜。东壁砌两合格子门,格眼部分全毁,西壁仅存一扇单独砌筑的格子门,中间部位似为门框。墓室北壁之上看见铺作堆砌,具体形制不详。该墓未见人骨架和随葬品。
M5 被毁,墓葬情况不明。
M1、M2、M3、M4、M6、M8、M11、M13 为土洞墓,皆由墓道和墓室组成,这8 座土洞墓墓道皆位于墓室的南侧。根据墓道的具体位置又可分为两类,M1、M2、M4、M8、M13 的墓道位于墓室南壁中央,平面呈倒凸形布局;M3、M6、M11 的墓道位于墓室南壁的东南角,平面呈刀形布局。M8和M13 分别被毁和迁葬。剩余6 座墓室内的人骨架在2~4 具间,M4 和M11 内发现铁钉,似有葬具,余墓皆未见,人骨直接置于墓室地面,头向皆北,仰身直肢葬,M11 内见一具烧过的人骸骨。随葬品多为一黑、白釉的灯盏。
在此次东庄墓地发掘的14 座墓葬中,既有宋金时期的仿木构砖室结构墓,也有一定数量的土洞墓。其中几座砖室墓构造精美,建筑讲究,墓室内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内容题材丰富多彩。尤其是M12,更是在墓室内遍涂彩绘,是不可多见的精品。在这14 座墓葬中未发现任何有关纪年的记载,通过对比晋南地区已经发表的同类墓葬的资料,认为M12 与《侯马大李金代墓》(1180 年)中的彩绘风格相近,M14 与侯马牛村董氏家族102 号墓(1196 年)在人物刻画和挂件雕饰上相似度极高,其修建和使用年代也应是金代。此次考古发现的土洞墓丰富了我们对宋金时期此类墓葬的认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杨及耘 王金平)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5月5日8版)
经考古勘探,确定本次考古发掘面积为1200余平方米,在发掘范围内共发现墓葬14 座。后经考古发掘,墓葬分为土洞墓和土洞砖室墓两种形制,其中砖室墓6 座,3 座保存完好、2 座损毁较甚、1 座完全被毁;8 座土洞墓,6 座保存较好、1 座迁走、1 座被毁。
保存完好的3座砖室墓编号为M9、M12、M14。
M9 由墓道、墓门和墓室组成。墓道为竖穴直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底部与墓室平齐。墓门辟于墓室的东南角,用青色条砖封堵。墓室顶部为弧券顶,在北壁砌筑有格子门一合,东西壁无雕砖装饰,南壁留有壁龛,内放置白釉灯碗1 个。墓室东边接墓门做出甬道,西边砌筑砖床。由于墓室内浸水严重,淤泥很厚,故葬具和随葬品情况不明。
M12 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向188,此墓满室彩绘。
墓道位于墓室南边,为竖穴直墓道,底部与墓室平齐,北端用条砖将墓门封堵。
墓门辟于墓室东南角,下部青砖砌筑基座,上部砌门砧、立柱,上横门楣。门楣上雕圆形门簪,门砧窝内放青砖板门一合,板门发掘时呈闭合状,实际可开合。板门上雕门钉四路,每路四枚,上部两路门钉间雕圆形铺首衔六边弧形门环,板门外角处雕燕尾形箍头。在墓门上方砌筑的青砖上上下墨书大吉利。在墓门板门下的基座间以特制的大块青砖封堵。
墓室南北长1950、东西宽1770 厘米,平面呈南北略长的矩形,与墓门相接处有甬道抵北壁,其他部分砌筑砖床,砖床边沿有砖雕栏杆。墓室四隅立方形抹角倚柱,四壁均砌筑内容不同的雕砖。北壁铺作之下通间砌砖雕竹卷帘,并以帘勾相承。中间雕一合板门,中间板门上雕妇人启门图案。顶部为叠涩攒尖顶。板门两侧,男女墓主人手持念珠和经卷分坐东西,面前各置一小桌,桌上一盘,摆放有桃形水果或面点,两人身后各砌一破子棂窗。东壁和西壁形制相同,尺寸一致,铺作下砌横披,横批下砌筑两合格子门,唯格眼和壸门部分内容略有不同。东壁中间两块壸门内雕王祥卧冰和孟宗哭竹孝子故事,在两块雕砖上部分别有第六孝,王祥者,陵川人和第十六孝,孟宗,字的刻书文字。墓室南壁右侧上方雕破子棂窗,窗下砌筑一块舞狮图。南壁左侧则为墓门内侧,做拱门形式,桥型拱顶,系用九块雕砖砌筑,拱顶部分采用童子戏莲图,其余则用童子戏牡丹图案。墓室四壁之上为铺作层,有转角铺作四组和补件铺作八组,形制均为四铺作计心造。墓顶部分为八角叠涩攒尖顶。
在墓室的砖床上清理出人骨两具,头向北,皆为仰身直肢葬,。发现的随葬器物有虎形瓷枕1个、白釉碗1 个、白釉盘1 个、白釉灯盏2 个。
M12 是唯一一座带彩绘的墓葬,整体以白色为底,红、黄、黑作为涂彩的装饰用色。红色多用在板门、格子门等处,黑色多用在窗子处,黄色作为局部装饰,用处较少,仅在竹帘和倚柱处使用。铺作的饰彩以红黑相间处理,座斗均涂黑色,条栱皆饰红色,在突出的华栱、昂头和耍头立面用白色装饰。墓顶叠涩遍涂白。
M14 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向184。
墓道位于墓室南边,为竖穴阶梯墓道,底部与墓室底平齐,墓道北端以条砖封门。
墓门辟于墓室的东南角,形制与M12 相似,先筑基座,基座之上砌板门一合,门楣中间置一花形门簪,板门上雕门钉四路,每路四枚,门框上方做桥型拱顶。板门外的基座上对称放置一圆雕狮子,在近墓门的两侧墓道壁上各嵌筑狮子雕砖一块。
墓室平面呈方形,边长1800 厘米。东侧甬道接墓门至北壁,西侧砌筑砖床。墓室四角立方形抹角倚柱,柱上立普拍枋。北壁普拍枋下设帷帐和竹帘,竹帘以帘勾相承。竹帘之下雕砌三个吊灯图案,中间一组为方形抹角造型,灯下有吊饰;两侧的灯笼相同,为莲花造型,灯上以莲叶倒覆,灯下以莲花相托。三组灯饰间分挂一方胜图案和毬文图案的挂饰。吊灯之下为墓主人夫妇端坐图,二人之间置桌,桌上摆四棱瓶一个和四棱碗两个,夫妻二人分坐东西两侧的椅上,男主人双手揽拐杖于怀,女主人双手拢于袖。两人身后各挂一幅画卷,卷上图案为四棱瓶插花造型。东西壁的砌筑基本一致,为两合格子门,上为格眼、中为绦环板、下为裙板,板上雕壸门,内为花卉图案。南壁右侧雕一衣架,衣架上方为一块力士雕砖和两块孝子故事雕砖,力士雕砖上摆放有一白釉瓷灯盏,孝子故事内容为曹娥哭江和孟宗哭竹。南壁左侧为墓门内壁,桥型拱门边沿遍雕莲花缠枝图案。墓室四壁之上为铺作层,有转角铺作四组和补件铺作八组,形制形似四铺作,少了一层华栱。墓顶部分为八角叠涩攒尖顶。
M14 内的砖床上有人骨架两具,头向朝南,皆为仰身直肢葬,其中东侧人骨架,左侧上肢骨肱骨和挠骨、尺骨位置颠倒,应系二次葬入。该墓的随葬品仅为南壁力士雕砖上放置的1个白釉瓷灯盏。
残存的两座砖室墓为M7 和M10。
M7 从残存情况来看,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南侧,为竖穴直墓道,近墓门处用条砖封门。墓门为券顶,墓室地面与墓道底平齐。在墓室西南角可见用条砖砌筑处的倚柱,柱头可见残存的铺作造型,但形制不明;倚柱下可见残存地面,地面铺方砖。仅存的南壁,左侧为墓门内侧,右侧雕砌一合板门。
M10 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方向190。墓道位于墓室南侧,为竖穴直墓道,墓道北端残存封门条砖。墓门上半部被毁,仅存部分基座。墓室平面呈方形,边长2280 厘米。墓室东面辟甬道,甬道做须弥座形式,西面砌砖床,砖床之上四角立倚柱,柱下带圆形柱础。北壁保存较好,中间雕砌板门一合,左侧板门上雕一半掩于另扇门后的妇人启门图案,妇人头梳高髻,身穿对襟窄袖上襦,下系褶裙。板门东西两侧分砌一男女侍者,男侍双手抬于胸前行叉手礼,女侍头戴高冠,右手拿一铜镜。东壁砌两合格子门,格眼部分全毁,西壁仅存一扇单独砌筑的格子门,中间部位似为门框。墓室北壁之上看见铺作堆砌,具体形制不详。该墓未见人骨架和随葬品。
M5 被毁,墓葬情况不明。
M1、M2、M3、M4、M6、M8、M11、M13 为土洞墓,皆由墓道和墓室组成,这8 座土洞墓墓道皆位于墓室的南侧。根据墓道的具体位置又可分为两类,M1、M2、M4、M8、M13 的墓道位于墓室南壁中央,平面呈倒凸形布局;M3、M6、M11 的墓道位于墓室南壁的东南角,平面呈刀形布局。M8和M13 分别被毁和迁葬。剩余6 座墓室内的人骨架在2~4 具间,M4 和M11 内发现铁钉,似有葬具,余墓皆未见,人骨直接置于墓室地面,头向皆北,仰身直肢葬,M11 内见一具烧过的人骸骨。随葬品多为一黑、白釉的灯盏。
在此次东庄墓地发掘的14 座墓葬中,既有宋金时期的仿木构砖室结构墓,也有一定数量的土洞墓。其中几座砖室墓构造精美,建筑讲究,墓室内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内容题材丰富多彩。尤其是M12,更是在墓室内遍涂彩绘,是不可多见的精品。在这14 座墓葬中未发现任何有关纪年的记载,通过对比晋南地区已经发表的同类墓葬的资料,认为M12 与《侯马大李金代墓》(1180 年)中的彩绘风格相近,M14 与侯马牛村董氏家族102 号墓(1196 年)在人物刻画和挂件雕饰上相似度极高,其修建和使用年代也应是金代。此次考古发现的土洞墓丰富了我们对宋金时期此类墓葬的认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杨及耘 王金平)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5月5日8版)
奇事网以上就是山西侯马发现金代家族墓地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