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考古发现 2025-03-22 23:13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易水悲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英勇的身影悄然浮现。荆轲,那位传奇的刺客,踏上了赴死的征途。在告别之际,太子与众多宾客身着缟素,头戴白帽,为他送行至易水河畔。易水悠悠,寒波激荡。此刻,高渐离轻敲筑音,筑音悲亢激越,仿佛诉说着壮士的决绝与无畏。
荆轲和着节拍,放声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激荡在易水的波涛之间,悲壮而激昂。每一位在场的宾客无不动容,眼中闪烁着泪花,低声哭泣。他们知道,此行或许一去不返,但荆轲的英勇将永远流传。
当荆轲刺秦王时,他所用的名为徐夫人。这把由战国时期赵国铸剑名家徐夫人精心锻造,后被燕国太子丹所获。徐夫人锋利无比,闪耀着寒光,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生死较量。
荆轲踏入咸阳秦王的宫殿,他向秦王献上地图。当地图完全展开时,的寒光也暴露无遗。荆轲的刺杀并未成功,他被秦王挥剑击伤,最终倒在秦侍卫的刀下。
时光荏苒,我在去年从保定返回唐山途中,曾在易水湖畔稍作休憩。青山依旧,湖水荡漾。我伫立湖畔,不禁怀古思今。这里曾是英勇的荆轲告别之地,如今虽已物是人非,但易水依旧寒冷如昔。
唐代诗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中的诗句也在我心中回荡:“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荆轲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而易水的寒波也见证了这悲壮的一刻。我凝视着易水的波光,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上一篇:【内人党】内蒙古制造“内人党”冤案
下一篇:没有了